焦虑的核心是什么?其实就是一个怕字,怕如果怎么怎么样,就会怎么怎么样,怕没钱,怕自己做不好,怕生病,怕死亡,怕自己不够好,怕被别人瞧不起,那我们为什么会害怕?因为当下你总感觉自己的能力没办法为未来去拖底,所以焦虑来源于对未来的未知。
但是我们想一下,小的时候你怕自己考不上好初中,上了初中怕自己考不上高中,上了高中又怕自己考不上大学,毕业了又怕自己找不到好工作,工作了又怕自己一辈子就只能这样赚不到太多钱,但是现在你是不是依旧活得好好的,回头看看那些你焦虑的日夜,对你现在有影响吗?那你后悔自己当初地焦虑吗?
过于追求完美,道德极高的人,焦虑其实是最严重的,包括我身边很多的人,出门下楼,丢完垃圾,开始考虑门锁了吗?灯关了吗?想不起来就要上楼反复确认,如果离家很远了,可能这一天在外面都过不好,这种焦虑其实已经严重地影响生活了。再说回追求完美,道德感过高的人,他们很难放松,也很难去享受生活,比如你想要休息,想要快乐,你内心的声音是这样的,但是因为你过于完美,你脑子里的声音就像一个鞭子一样在抽打你,告诉你,如果你现在贪图享乐,就赚不到钱,老了就会怎么怎么样。
再比如,你内心很想去放松去玩,同样有个声音就告诉你,如果你现在躺平,别人就会瞧不起你,所以你始终没办法去做真正的自己,你永远活在恐惧里,活在自己的不完美里,而往往这部分人也是不够自信的,配得感很低的,比如有些人可能唱歌很好听,但是从来不敢当着朋友面唱,会觉得万一别人觉得不好听会很尴尬。再比如有些人谈恋爱也是这样,明明自己其实算优秀了,但总担心别人会拒绝,会觉得自己不够好,配不上对方,所以不了了之,所以焦虑型的人,很难发自内心的快乐,经常给人的感觉就是端着。然后他们这种人还经常羡慕那些可以当着别人面,随时发疯感受当下的人。

那我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其实源自于你的小时候,你小时候越乖,长大以后焦虑的可能性越高,乖就代表着,我们要听话,我们不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以如果你小的时候大人对你的印象就是乖,你会为了维持这个标签,更加刻意地压抑自己内心的需求,形成恶性循环。
或者有些人生活在单亲家庭,或者父母经常吵架的氛围里,只有乖才能存活下去,才能被被父母关心疼爱的时候,乖就成了一种本能。他会不断地去调整自己,去适应父母的要求,因为他会给自己有一个心理暗示,就是表达真实的自己,就等于不按照父母的期待成长,就会让父母不开心,就会得不到父母的爱,所以乖其实是他们的保护壳,只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形成的自我防御体系。
但是这种状态一旦养成习惯,就会伴随成长,以前活在父母的期待里,长大活在社会的期待里,被父母的要求,社会的规则继续约束。比如经常看到网上有人说自己毕业存了多少多少钱,他们就会去对比自己,发现自己差的很远然后开始焦虑。再比如,听到有人说30岁前不结婚就很难嫁出去,就没人要了,或者看到年纪比自己小的都结婚了甚至孩子都有了,她又会开始焦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找个合适的对象。
他们的人生容错率非常低,也非常害怕失败,但凡有个风吹草动或者潜在风险,他们都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影响,演变为自己很糟糕,很差劲,没办法存活下去的这种思想压力。然后每天为各种事情担忧,每天沉浸在这种过度思虑的状态里。
甚至就算结婚后,他们的焦虑依旧伴随着自己,甚至影响婚姻,如果我赚不了更多的钱,我就没办法让孩子健康成长,我现在要不努力,我就会被裁员,房贷车贷的压力就会更大,甚至有些人会考虑到,如果有一天我老公出轨了怎么办?我该怎么活?孩子该怎么办?因为自己的过度焦虑,会把这种焦虑传递给另一半,为了所谓的未雨绸缪,去调整改变,给对方树立规矩,反而加速了婚姻的瓦解。
所以你看,焦虑这个事真的不是小事,但你要处理并不难,因为说白了焦虑就是你想的太多了,自己的能力又欠缺,导致自己恶性循环,与其焦虑不如想想现在的自己能做好什么,先把眼前的事做好,自然未来的规划和发展也会有了眉目。还有别把自己约束那么死,你就算在大街上唱歌,可能当下有人会笑你看你,过后谁还记得你?有时候别太把面子当回事,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累了就休息,闲了就找点事干。

压抑越久,最后都会反映在你的身上,你看很多人每天怎么睡都睡不够,睡醒了还得缓一会,因为有一瞬间自己是什么都不想做的,觉得自己好累。其实就是因为你压抑自己太久了,所以你觉得累,想要活的轻松,就得学会给自己的心理减负,不是让你躺平摆烂什么都不干,而是学会接受不完美,接受各种事情的发生,因为你本身就不是十全十美,世界上也没有这样的人,允许自己不完美,才是活的轻松的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