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死后谋士将被处死,高呼:说完一句话就死!刘邦听完:赦免!

汉史钩沉 2024-11-18 21:42:23

韩信得到头号谋士的过程,是以牺牲刘邦谋士为代价的。当时韩信灭了赵国、劝降燕国,正在向齐国进军,刘邦派郦食其去劝降齐王。

信引兵东,未渡平原,闻汉王使郦食其已说下齐,韩信欲止。  ——《史记》

韩信本想停下大军,刚投奔他的蒯通却说:“将军收到的命令是攻打齐国,汉王派使者是汉王的事,他并没有命令您停止进攻。再说郦食其真靠三寸不烂之舌,劝降齐国70城。那您带着几万大军无功而返,功劳不是还不如一个儒生吗”?

韩信一听也是,不能让一个儒生比下去,就不顾议和继续进攻。

齐已听郦生,即留之纵酒,罢备汉守御。信因袭历下军,遂至临菑。齐王以郦生为欺己而亨之,因败走。 ——《史记》

齐国见郦食其来劝降,都设酒宴招待他,以为不会有战事了。所以韩信突袭异常顺利,直接打到临淄城下。齐王认为郦食其骗自己,把他烹杀了,韩信用郦食其的命成就了自己灭齐大功。

从这之后,韩信与刘邦的矛盾逐渐激化。一是韩信有了地盘想称王了;而是有蒯通这些忠于韩信的人,让他不完全只是刘邦部将。

楚已亡龙且,项王恐,使盱眙人武涉往说齐王信。  ——《史记》

再加上项羽势微,龙驹大军都被韩信灭了,就派武涉来劝韩信坐观成败。不奢求韩信帮忙,但希望韩信中立,让天下三足鼎立。不然刘邦得了天下,韩信也不会有好下场。

蒯通也是这样认为的,他觉得韩信势力已成,帮汉则楚灭,帮楚则汉灭。不能轻易下场,不然获胜一方都不会让自己有好果子吃,最好让他们两败俱伤,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韩信却认为刘邦对自己有知遇之恩,他不能恩将仇报。况且他与汉王共患难过,刘邦不至于拿他怎样。

蒯通尽全力劝说韩信:“您觉得您与汉王有旧情,想替他建立万世基业,我认为这不妥。当年张耳、陈馀也是刎颈之交,结果为了利益打得你死我活,张耳向汉王借兵亲自杀了昔日的刎颈之交。”

“您与汉王关系再好,好的过张耳、陈馀吗?您认为汉王不会害您的想法是幼稚的,文种也帮勾践灭了吴国,勾践却杀了文种。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我劝您慎重”!

韩信却始终认为,是刘邦登台拜将成就了现在的韩信,没有刘邦就不会有今天的韩信。而且刘邦已经封他假齐王了,他不会有什么事的,就拒绝了蒯通的建议。

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蒯通。蒯通说不听,已详狂为巫。——《史记》

蒯通见韩信不听自己之言,认为韩信不会有好下场,就装疯扮成巫师跑了。本来蒯通已经功成身退了。

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问:“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通计。” ——《史记》

结果韩信10年后被杀前,又想起来蒯通之言,临死说了句:“我悔不听蒯通之言,才有今日下场”!生前不听谏言,临死又把谋士卖了。刘邦问吕后,韩信生前说了什么,蒯通就被抓了起来。

蒯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於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  ——《史记》

刘邦就问蒯通,是他教韩信谋反的吗?蒯通说道:“当然,就是我教的。可惜韩信不听我的计策,才有今日之祸;如果他听我的,陛下还能安然坐在这”?

刘邦大怒,就要烹杀蒯通。蒯通却说:“冤枉,让臣在说一句话,说完您就可以杀我”!

蹠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  ——《史记》

蒯通说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当时天下人都在争天下,谁有才能谁得天下。狗只为他的主人狂啸,我当时是韩信手下,而不知道陛下。只能为主尽忠,这有什么错呢?

刘邦听完赦免了蒯通的罪行,等到曹参做相国时,还召蒯通做了宾客。

蒯通聪明之处,就在于刘邦已经得了天下,他一个书生对他毫无威胁。相反自己声张为主尽忠,对刘邦只有好处,所以刘邦会放了他,这就是蒯通的能言善辩之处。

但也离不开刘邦宽宏大量,除去韩信这些有致命威胁的将领,刘邦再生气只要你说的有道理,他就会放过。

蒯通早早就看透了刘邦得天下后,不可能容下韩信,这份眼光不逊色任何人。韩信有蒯通而不能用,这也是他的悲剧之始。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