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位于韩城的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龙门钢铁)举行仪式,接收33辆氢燃料电池重卡,正式开启氢能重卡应用。
翌日,韩城相关部门的电话,便打到了陕西旭强瑞清洁能源有限公司(下称旭强瑞):“龙门钢铁的车,是不是用你们的氢?”
这是个几乎不用回答的问题,因为在韩城,只有旭强瑞的一座加氢站。
然而,该站以内部应用方式运行,如果对外商业运营,尚无相关配套政策可依循。
氢能是陕西24条重点产业链之一,作为链主企业,旭强瑞遇到的问题不止于此:山西氢能重卡进陕西跑运输,想在韩城中途加氢,依据目前政策,不行;为满足韩城氢能未来市场,要新建加氢站,即使选好新址,但因为相关政策缺失,只能继续等。
当然,这并非韩城一地的问题。
陕西氢能发展当下的政策缺位困境,镐媒体此前文章《加氢站陕西困局》已有详细呈现。
不过,对于旭强瑞来说,目前局面已经超出几年前踏入氢能赛道的预期:公司不仅拥有陕西第一座实际运营的加氢站,在西安的子公司还生产出陕西首台套氢燃料电池堆,并建立了年产量两千台的生产线。
难能可贵的是,这家在氢能赛道制、储、运、用全链条都已经进行布局的产业新星,背后并不是大学教授、技术专家,也不是大厂出身的创业者,而是一家已经30年的传统企业——位于韩城的海燕集团。
武侠书中,最危险的8个字,莫过于“旧力已竭,新力未生”。
所以,这是一场老企业从传统行业转向新质生产力的破局之旅,其实也是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陕西氢能产业链及一众上下游企业的集体痛点与破局。
被卡住的第四轮升级
全国百强县,除陕北的神木、府谷外,陕西能不时入围的就只有渭南的韩城。
韩城以龙门钢铁为首,形成了“煤焦钢电建化”产业链,经济结构中二产占比奇高。而海燕集团,从事的就是“煤焦钢电建化”中“焦”的环节。
上世纪九十年代,韩城涌现出数十家“焦化”企业,手工洗煤、人力上煤……那是一个胆大者闯天下,汗水和运气并举才能蹚出一条路的时代。
而今,韩城焦化产业核心企业还剩四家:规模最大的陕西黑猫焦化股份有限公司,位列2023年陕西民营企业50强第7位;其次就是海燕集团,2023年在上述榜单中排名17位。
作为大浪淘沙的幸存者,海燕集团负责人表示,核心在于面对行业每次技术升级,敢于投入,勇于拥抱新的技术革命。
对于焦化行业,每次技术升级,都需要重建焦炉,投入非常巨大,必然需要向银行贷款。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愿意“再次冲锋”——大投入、高风险之下,韩城不断有企业从焦化行业退出。
当然,也不是每一家企业都能获得银行的贷款。
韩城的焦化企业至今,至少经历了三轮技术升级,每一轮都是新旧生产力的更替,但第四轮技术升级,却被卡住了。
据行业人士介绍,韩城焦化产业的技术升级方案,多年前已经上报,但一直未被批复。知情人士称,或与汾渭平原防雾治霾相关。
但河对岸,山西焦化企业的新一代焦炉,已经投产。
大概2020年前后,大家开始形成一种模糊的共识:韩城的焦化行业想要再扩产,基本不可能了。
于是,干了30年焦化的海燕集团,需要一条新路。
“不一样”的破局之路
韩城焦化企业“破局”,有各自路径。
陕西黑猫选择远赴新疆,买矿、建厂,继续焦化生产。而韩城另一家焦化企业,进入了锂电池这一成熟的行业,凭借迅速崛起的规模,站稳市场。
海燕集团则选择进入氢能源行业,不得不说与公司未来的掌舵者王海峰密切相关。这位1981年出生的企业“少帅”告诉镐媒体,之所以选择氢能赛道,有大势,也有想“做些不一样的事”的冲动。
这个“不一样”,不仅在此次战略选择中。
事实上,接班没多久,一次严重的危机,就让王海峰开始逐渐将“不一样”作为自己的经营企业的核心理念之一。
海燕集团30年宣传片,特意强调了两个细节:其一是老职工讲述公司刚成立时人工炼焦的艰苦历程;其二是2014年前后,公司资金链吃紧,3个月发不出工资。
王海峰至今回忆起当时的情形,犹有激动之色。
当时,国内的钢厂,对客户先款后货,对焦化企业等供应商,则是先货后款。海燕集团有近10个月的货款,被大客户押着不付,银行还贷时间却又迫在眉睫。王海峰好话说尽后,抱着“以后的生意不做了”的准备,当着大客户的面拍了桌子……
此后,其决定,必须现款现货,哪怕牺牲部分利润,也要保障现金流安全——但如此,如何确保企业竞争力呢?思考良久,答案只有“不一样”三个字。
钢厂对焦炭有技术指标,很多焦化厂产品指标永远在标准附近徘徊,宁愿接受一定罚款,也不愿去完成最艰难的“最后一步的提升”。
“既然有指标要求,高品质的产品对钢厂肯定更为有利。”王海峰要求海燕集团持续提升产品质量,此后不但顺利实现了对大客户的先款后货,而且因为连续拿到钢厂设立的供应商质量奖,且一次比一次高,导致客户只好取消了该奖项。
秉持着“要做不一样的事情”的执念,在企业寻找新赛道时,王海峰盯上了氢能赛道。
2020年10月,5000万Nm3/年氢能技改项目完成建设并一期投产,产品纯度达到99.999%。此后,建设加氢站、引进氢燃料电池重卡,测试韩城-西安氢能重卡运输线;赴西安开设子公司,引入合作伙伴,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完成陕西首台套氢燃料电池堆,建成西北首条氢燃料电池电堆全自动产线……
与此同时,主导上述业务的海燕集团新能源板块——旭强瑞,也成为陕西氢能产业链链主企业。
旭强瑞的“两次跳跃”
驶入氢能赛道,不能仅凭“不一样”3个字,更不是王海峰一人拍板决定。
据其回忆,2018年国家领导人赴日本访问,参观丰田氢能汽车;2019年氢能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他们就意识到这是一条值得关注的赛道。
此后,搜集资料、研究、出外考察……
王海峰的父亲,海燕集团创始人、董事长王文选亦参与其中。这是一位老企业家,但善于学习,善于接受新事物和新技术。
果断投资焦化产业数次技术升级之外,2014年前后,王文选还引入宝钢系,成立新公司,利用焦化产业焦炉煤气,投资3.9亿元,建设了10万吨/年的LNG的生产装置——而这家新公司,就是旭强瑞的前身,并成为海燕集团在焦化之外新的业务支撑点。
旭强瑞的氢能生产,同样是以依托焦化产业的焦炉煤气进行,投资4000万元,与LNG产线并行,哪一种产品市场更受欢迎,就生产哪种。
只是,进入氢能赛道之初,公司预计,5年时间,应该能有小成。而今,已经过去4年,氢能要成为公司新的成熟业务,依旧需要更漫长的时间。
同时,旭强瑞还在氢能赛道进一步“走深”。制氢之后,还有存储、运输、使用等多个环节。而氢能的应用,乘用车太远,重卡成为首选领域。
投入12辆氢能重卡进行商业化运营测试的同时,旭强瑞发现,氢能重卡60%的价值在其动力系统,而动力系统的60%价值则在氢燃料电池,于是有了此后在西咸新区设立新公司旭氢时代,研发出陕西首台套氢燃料电池堆的故事。
从能源提供,到核心设备制造,这是旭强瑞的第二次“跳跃”。
在氢能赛道,氢燃料电池从上往下可分为四个部分:材料研发、关键零部件研制、燃料电池制造和系统集成。
旭强瑞之所以决定从氢燃料电池生产制造入手,也与国内目前氢能市场的现状相关。
当下,国内能够生产燃料电池的厂家并不少,但都很难有出货量。氢源、加氢站必须要与使用场景相配套,才能有采购需求。因此,在当下产业链中,可以携使用场景“号令”产业链。
旭强瑞,有氢源、有加氢站,更有使用需求,因此生产的燃料电池,自身具有一定优势。
而氢能被列为陕西24条重点产业链之一,市场潜力巨大。旭强瑞通过自身需求先培育旭氢时代这一产业链核心企业,可谓既能着眼当下,又能放眼未来。
只是,未来还有多远,这是作为“破局者”的旭强瑞需要关注的。
优势还有几年?
目前来看,旭强瑞在氢能领域的生态位非常不错——一手制氢+加氢站,一手燃料电池生产。
有氢源,就可以逐步释放韩城本地的市场需求:公司自身需求外,会有更多的氢能重卡订单出现。开篇龙门钢铁即为一例——毕竟,旭强瑞已经通过实际运行,用数据证明了氢能重卡的优势。
何况,氢能是国家鼓励的行业,引入氢能重卡,对各大高耗能企业,在政策上往往有额外好处。
而因为掌握使用场景,在氢能重卡的产业链中,旭强瑞就有了足够的话语权,这让产业链核心的燃料电池的订单有了保障。
但公司面临的问题依旧很多。
首先还是政策问题。
氢能到底是能源还是危化品,这决定了加氢站的审批、管理方式。而陕西与加氢站相关的制度规范迟迟没有出台,但全国很多省份已经动作频频——东部省市之外,1月26日,四川省乐山市也发布了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办法。
氢气因为密度低,长途运输极不经济,以陕西为例,韩城到西安已经是氢气经济运输的极限。因此,在全国市场尚未形成前,正是各地培育区域氢能生态的有利时机。
但陕西的氢能发展,在2022年连发三份文件之后,依旧需要“更多的文件”。
其次,对旭强瑞而言,另一份不利的因素在于,他们目前生产的是灰氢,即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排放。而未来,一定是绿氢(生产过程中无二氧化碳排放)的天下。
“目前,我们有氢源,有加氢站,有使用场景,占据不错的优势,但这个优势并不能长久。”王海峰非常明白,旭强瑞需要在绿氢大量进入市场前,在氢能赛道积攒更大优势。
而他们面对的依旧是因为政策缺失,内部加氢站能否对外运营,以及新的加氢站该如何建设、如何规范运营的问题——还是要等相关文件出台。
不过,近来也有一些好的消息。
2023年12月底,陕西省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经成立,更多的规范制定工作已经在推进。
新苗
发展氢能产业,陕西其实拥有非常优越的条件。
韩城和榆林的煤化工,可以在产业初期提供大量廉价优质的氢气;而两地也是重卡运输的集中区域——据估算,韩城有重卡约1万辆,榆林则在10万辆左右。即使仅进行短倒运输,氢能重卡可替代的空间也不小。
因此,不仅陕西自身想发展氢能,将其列为24条产业链之一,外省不少企业也开始尝试进入陕西。
而东部很多省份,如广东等地,空有使用场景,却没有廉价的氢源——但是他们先人一步的政策空间,却也赢得了不少产业机遇,甚至可能将劣势转化为优势。比如光伏氢、风电氢的大力推进,很可能助推绿氢的更快市场化。
在国内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中,任何一个新兴产业,但凡有介入的可能,地方政府都不会错过。氢能领域,陕西虽然优势不小,但政策层面的落后,会让本土企业难以在行业中“窥得先机”,进而削弱乃至可能丢失已有的优势。
焦化产业难以进一步升级的情况下,作为80后的王海峰,显然更希望去搏一个更新、前景更大的领域。只是,未来也更未知。
正如其回顾过去决策时所说:这里边,有理性判断,有利益分析,也有直觉。对于未来,没有人能看清楚,但就是觉得这条路能够走通。
而今,旭强瑞已经成为陕西省氢能产业链链主企业,足见业界对其实力的认可。只是面对全国氢能产业的竞争格局,旭强瑞还远没有“上岸”,还有更多的挑战,甚至是关口,需要他们去攻克和破局。
武侠书中,最危险的8个字,莫过于“旧力已竭,新力未生”。
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如此,企业也如此。因此,无论是区域经济还是企业发展,转型升级,都是显学。
而最幸运,莫过于,在“旧力未竭”之时,新的“招数”已经递出,进而连绵不绝。
对于企业或区域发展而言,快速度过新生力量培育期极为关键——毕竟,热带雨林中的新苗,如果不尽快向上长,最终只能被其它植物夺取阳光和水。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