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太湖生态屏障
绘就人水和谐新图景

当前,我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全面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工程,阳湖生态净水厂、洮滆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三期、太湖生态清淤工程和滆湖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建设热火朝天,见证武进水利人如何以实干担当守护太湖明珠。

阳湖生态净水厂工程:
探索污水处理新效能
阳湖生态净水厂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据悉,该项目一季度完成总工程量的75%,超额完成“首季争优”目标任务,为项目如期竣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管线铺设作业,挖掘机、吊车等大型机械设备轰鸣运转,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阳湖生态净水厂工程是我区重点民生工程,总投资约9.98亿元,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20万吨。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武进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压力,改善水环境质量,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在场内务工人员接近100人,主要进行综合管线施工,即将进行设备和自控系统的安装工作,争取10月份进水运营。”阳湖生态净水厂工程施工现场负责人叶俊介绍。
开年以来,武进水利部门通过加强组织领导、优化施工方案、强化要素保障等措施,全力推进项目建设。通过每周组织召开项目调度会议,确保工程按照序时进度推进。
据悉,项目建成后,阳湖生态净水厂将成为我区首个集污水处理、生态净化、景观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净水厂,对改善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品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洮滆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城乡水生态协同治理
在湟里镇岗角村,施工队正在进行污水管道开挖、管道铺设及砂包封回填装等工作。据了解,该镇洮滆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一期、二期工程已基本完工,三期工程于今年2月13日复工。建设内容主要包含岗角村、西鲁村两个行政村共计10个自然村的主管网12.28公里、一体化提升泵站6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8座,预计于4月底基本完工。项目实施后,将弥补农村生活污水接管空白短板问题,减少污染物外排,提高湟里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等,切实为太湖治理筑牢生态屏障。同时,洮滆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三期全部完成后,湟里镇行政村农污治理将达到“双60”目标(每个行政村60%的自然村生活污水得到治理,每个自然村60%的农户生活污水得到治理),农污治理率达90%。
据悉,洮滆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是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1+8”专项行动的重点内容,总投资约16.74亿元,工程分为三期:一期工程涉及105个自然村的污水治理,于2023年全面完工;二期工程涉及433个自然村的污水治理和88处河塘生态治理,于2024年底全面完工;三期工程涉及189个自然村的污水治理和20处河塘生态治理,现已全面进场开工,计划于2025年6月底前完工。
武进区雨污水提升改造工程:
构建韧性排水体系
为摸清底数,对症下药,2024年启动了武进区雨污水管网修复改造项目,主城区按15条河道划分片区实施综合治理,其中岸上主要围绕住宅小区开展排水管网排查改造约678公里,同步做好雨水设施提升;水里围绕支浜水质提升,开展生态治理和湿地建设等。7个镇合计86平方公里集镇区实施“一镇一策”系统化排查整治,排查整治小区、公建单位、截流系统等毛细排水管网约714公里。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分四期建设,实施年限为2024—2028年。
太湖生态清淤工程:
重塑湖域水韵新格局
在太湖西北角的雅浦港水域,春日的湖面波光粼粼,数艘环保绞吸式清淤船正开足马力作业。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船上的绞刀深入湖底,将淤泥抽吸上来,并通过管道输送至岸边的排泥厂。工人们紧张有序地操作设备,淤泥经过板框压滤机脱水后,形成坚实的固化土块,再由皮带机转运至货船,准备运往杨桥堆场进行后续资源化利用。

太湖生态清淤工程采用“环保绞吸船+气动吸泥泵”组合工艺,确保清淤精度高、二次污染少,底泥清除率超96%。目前,日均处理量达2000立方米,助力削减太湖内源污染,降低湖泛风险。
截至目前,我区太湖生态清淤工程已累计完成310万立方米。二期剩余工程将于上半年全面完成,三期工程共计150万立方米将紧随其后开工实施。
滆湖流域治理工程:
构建生态修复新范式
在滆湖,生态清淤与生态修复工程正同步推进,现场呈现出一幅科技与自然共生的治理画卷。

湖面上,数艘环保绞吸船在湖面有序作业,绞刀深入0.2至0.4米的污染底泥层,将黑臭淤泥通过密闭管道输送至岸边的排泥场。排泥场布局五级沉淀池,水泥分离后,水体将相继经过过滤、曝气、微生物处理等工序后,达标排放至外河,实现生态清淤。
据悉,滆湖生态清淤共分三期实施,截至目前,一期已完成清淤约285.89万立方米;二期已完成清淤约275万立方米,目前正进行真空预压底泥固结施工;三期于今年4月初启动实施,整体清淤及真空预压底泥固结施工计划在年内完成。

离清淤工程不远处的滆湖湖心区水生态修复工程施工现场也是一派忙碌景象。工人们互相配合,有的操作打桩船将一根根楠竹打入湖底,有的则顺着打好的楠竹拉起围网。由于湖心区水体受风浪和船行波影响较大,不利于沉水植物生长,所以需在修复区内架设生态围网和楠竹高围网,在围网中投放浮叶植物,净化水质的同时起到消浪作用。据悉,年内我区将完成湖心区约5平方公里的生态修复工程,并全面启动湟里、前黄两大片区的滆湖近岸带水生态修复工程。
湖滨水厂一期工程:
打造优质水源新保障
眼下,湖滨水厂一期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作为我区重点民生工程和太湖治理重要基础设施,该项目总投资约7.5亿元,设计日制水能力20万立方米,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区域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惠及多地居民。

走进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数百名建设者正在紧张有序地作业。水厂主体结构已基本完工,清水池、沉淀池、滤池等核心构筑物基本建成,进入内外装饰阶段。项目采用“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的先进工艺,目前完成总进度的72%,预计年底可建成投运。
湖滨水厂的建设不仅注重功能性,还融入了生态理念。厂区规划了30%的绿化面积,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光伏发电等绿色技术,致力打造“花园式水厂”。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提升我区供水系统的安全性和韧性,为太湖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树立新标杆。

随着阳湖生态净水厂等一系列重点项目的全面推进,一幅“水清岸绿、城水相融”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区水利局将以智慧水利赋能精准治理,用生态屏障守护太湖安澜,让千年水脉焕发新生机,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武进水利人正以永不懈怠的奋斗姿态,书写着人水和谐的现代化答卷,让太湖明珠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来源:今日武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