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对联理论专著竟然是日本人写的
日本僧人弘法大师空海(公元774年~835年),于唐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至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在中国留学3年,收录了中国南北朝(公元420年~589年)直至中唐时期(公元766年~836年)诸多诗歌理论著作:
包括曹丕的《诗格》、刘勰的《文心雕龙》、崔融《唐朝新定诗格》、王昌龄的《诗格》、元兢的《诗髓脑》、皎然的《诗式》、李峤的《评诗格》、白居易的《金针诗格》《文苑诗格》、上官仪的《笔劄华梁》、吴兢的《乐府古题要解》等诸多诗歌理论名著。
空海归国后,对中国的诗歌理论著作精华,进行了归纳整理,编撰成《文镜秘府论》,写成了“天、地、东、西、南、北、中”六券。而其中许多材料在中国已不见存,所以在上世纪初《文镜秘府论》转抄回国之后,一直受到中国文学理论研究者的重视。
《文镜秘府论-东卷》写了“论对、二十九种对、七种言句例”三个内容。这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对”字的文学著作。并将中国以前的诗歌的对句格式分成了“二十九种对”,成了对联创作最早的联格,多数格式被我国2008年发布的《联律通则》称为“传统对格”,继续使用:
1、的名对(又名正对、切对)。2、隔句对(后人把它叫作扇格对)。3、双拟对。4、联绵对。5、互成对(对中对,联中联)6、异类对。7、赋体对(重字对)。8、双声对。9、叠韵对。10、回文对。11、意对。12、平对。13、奇对(无情对)。14、同对(同类对)。15、字对。16、声对。17、侧对(拆字联)。18、邻近对。19、交络对。20、当句对(又称自对)。21、含境对。22、背体对。23、偏对。24、双虚实对。25、假对。26、切侧对。27、双声侧对。28、叠韵侧对。29、总不对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