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开悟实在是太简单?老子说只要做到《道德经》中这六个字就行

無有淺談谈华夏 2024-03-17 23:18:47

修行人得道、开悟真的很难吗?老子说这些其实都太简单了,只要做到六个字就行!

自黄帝开始,我们华夏民族就非常崇尚修道,可是修道到底是要修什么东西呢?直到老子的《道德经》横空出世,当然在上古时代,这本书和《庄子》《孟子》《孔子》一样,他就叫《老子》,因为名气实在是太大,所以被后世篡改利用,才成为了如今的《道德经》。

那么老子这本书为什么名气这么大啊?就是因为他把如何修道,如何得道写的实在是太清楚、太简单了。但是自古求仙问道者多如牛毛,而开悟得道者却凤毛麟角,究其根本原因,就是记性太差!好了我们话不多说,开始今天的章节。

「天之道,其猶張弓;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故天道,損有余,補不足。人道則不然,損不足,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惟有道者。」

我们首先来看「天之道,其猶張弓;高者抑之,下者舉之」,老子说这个天之道就像「张弓」一样,所谓的「张弓」呢,就是我们古人在拉弓射箭时,会把拉弓的整个过程称作是张弓,那么天之道像拉弓一样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高者抑之,下者舉之」。

那么有一种解释是说,「其猶張弓」,形容天道犹如拉弓,在拉之前,弓两端的距离很远,而弓柄和弓弦之间的距离又很近,所以只有长度没有宽度,然而当这个弓被拉动的时候,弓两头的长度就变小了,但是弓弦与弓柄之间的宽度却变大了。这种解释的目的,就是为了迎合后面一句「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那么这种说法对吗?可以说对也不对。因为在前面的章节我们已经多次提过,无论是天道无亲,还是道法自然,从根本上来讲都是不干涉不自生的。所以根本不会有一双手去主动拉弓,没有一个力量去主动平衡弓头与弓身的长宽距离,更没有一个主观意识说我要抑制谁,又或者是抬举谁,所以我们不能用这种解释去硬扣「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同时也选择性的忽视了「高者抑之,下者舉之」。

在前面我们说过,古人把拉弓的全过程称之为张弓,那么拉满弓之后总要松手吧?所以在松开弓的那一瞬间,就叫做驰弓。对没错,一拉一松之间,弓也完成了一张一弛。所以说,虽然老子在这里所说的是「张弓」,但是实际上代表一个拉弓射箭的全过程。那么前面对于这个「其猶張弓」的解释,形容拉的时候用纵向的长度去弥补横向的宽度。

素朴之所以说对也不对,是因为,我们要深刻的明白,老子虽然把天道形容成张弓,但张弓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更不是为了「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一张一弛是天道的自然动作,一抑一举,一损一补只不过是造成的结果罢了,张弛有度是天道自然运行所造成的客观现实,而非天道有意为之。

素朴一直说,老子在《道德经天篇》始终在告诉我们的,是天道的运行规律,更是天道在道体统御之下运行所带来的客观结果,规律是难以捉摸并且很难用语言穷尽的,但是如果我们能通达老子所描述的天道运行客观结果,就能通过结果去反推规律,这就是我们在天篇第一章所讲过的,「既知其子,复守其母」的深刻道理,这样就可以做到一通百通,把这种运行结果去套用到万事万物当中去。

这里我们也可以回顾一下之前在天篇第四章所讲过的「其犹橐籥」,老子所形容的这个「橐龠」也就是拉动风箱的天道运行规律,是不是和「高者抑之,下者舉之」异曲同工呢?风箱此消彼长的反复运动状态,正是这里的「高者抑之,下者舉之」的道理,也就造成了「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的结果。

老子随后总结说「故天道,損有余,補不足。人道則不然,損不足,奉有余」,这段话非常现实,可以说是《道德经》里经典中的经典,更是真理中的真理!老子用如此简洁的六个字,便直白的道出了宇宙的实相和生命的真谛!虽然说同样是一损一补,但带来的结果却天壤之别。

損有余而補不足是天道自然的选择,不刻意、不造做,消耗过剩的来弥补不够的,其结果就是万物自发的趋于平衡,互利互惠和谐共生。而反之则是混乱的源头,最终招致灭亡。这其中我们更要深刻明白,损和补所代表的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自然选择,包括阴阳转化、五行生克、有无相生,以及这世间一切变化的全部奥秘,都在于这不自生的一损一補之间。

首先来说天道「損有余,補不足」这个在自然界中简直是最寻常不过的存在。例如植物营养充足的情况下,便会损耗这个营养去大量的开花结果,这是一种損有余而補不足,损耗多余营养去开枝散叶播种。然而当果实非常富裕的时候,掉落在地上,又会化作营养去哺育植物,这同样也是在損有余而補不足。

​天道所谓「損有余,補不足」的客观事实,依旧是建立在天篇第四章我们所讲的「其犹橐籥」的天道运行规律之上。所以我们要深刻的明白,「損有余,補不足」是相互的,是天道万物周而复始的循环轮转过程,更是万物建立在自然个体的生态基础之上,得以维持健康的法则。真理一通百通,放之四海皆准。

那么人道呢?「人道則不然,損不足,奉有余」,这种例子是不是就更司空见惯了呢?就如同当今这个社会,有多少人在燃烧生命换取金钱,依靠着年轻对身体不管不顾,熬夜加班,垃圾食品充斥着大众生活。你或许会说,生活不易,难以选择。确实社会就是这样,但你偶尔也要停下来思考一下,有没有竭尽可能的去做出一些有利的改变。否则有一天你发现,你拿命换来的钱却不足以救你的性命。

包括一些野生动物,只是因为身上长着各种价值不菲的「艺术品」,就被人类猎杀到濒危,越稀有就越值钱,最终导致物种的灭绝。这种把不足彻底损光,不管不顾的以此来填满腰包的例子更是不在少数。

又如同我们道家修行人常说的「精满不思淫」,反过来说呢?就是越亏虚越思淫邪,越淫邪越亏虚。为什么会这样呢?「天之道,其猶張弓」,一个人拉弓射箭,击中猎物饱餐一顿,就又有力气拉弓射箭,再击剑中猎物又是饱餐一顿,如此反复便是生生不息的天道循环,然而有一天,这个人拉弓的时候走神了,箭射偏了,猎物跑了于是饿肚子了。

这个生生不息的循环是不是就被打破了?变得越饿越拉不动弓,越拉不动弓就越没得吃越饿。那问题出在哪是不是显而易见了呢?就是走神了嘛!人为什么会走神啊?因为人这个所谓站在食物链顶端最聪明、最高级的物种,聪明到时常胡思乱想,高级到时常被欲望所裹挟而难以自拔。

所以我们修行人常说,要少私寡欲。例如一个人欲望强导致身体差,你不要想着我要如何弥补身体,其根本就在于要做减法去损掉那些过剩的欲望,这样一来身体自然就会变好。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补的开始,此消彼长。包括之前素朴在「胎息辟谷」一期讲过的人体五行偏胜问题,有时候很难精准补益,不得义理补不到位,会让胜的更胜,虚的更虚。所以同样应该去損有余,不足之处自然会得到补充以达至平衡。

最后老子说「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其惟有道者」,这句话也就表示说「人道,損不足,奉有余」也并不是绝对的,也并非没有人能符合天道,像天道统御之下那些自然万物一样自然循环。那什么样的人可以呢?其实就是我们在道篇所讲过的,真正遵从道法自然,与道法自然之万物和谐共处的「圣人」亦或是为维护道法自然而杀伐决断的「夫者」。他们都是老子口中的「其惟有道者」,「圣人」其实就是補不足者,而「夫者」则是損有余者。大家可以回顾一下是不是这样的道理。

那么,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老子口中的「奉天下」,可不是人伦纲常那一套说辞,并不是人们常说的让你无条件回馈社会,又或者是对帝王说教要如何如何。老子说的「奉天下」,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单纯的「損有余,補不足」的相互关系,例如古代先民们用余力去开垦播种、去畜牧养殖,那么养的越来越多,人们也越来越富足。这种如同天道一般的損有余而補不足,是永远正向积极向上的互利互惠。

作为一个普通人而言,我们要明白「損有余,補不足」的道理,用自己的长处去弥补短处。而作为一个修行人,我们更要深刻明白「損有余,補不足」的真理!因为它对于修行而言至关重要。很多修行人,打坐就一直打坐,站桩就一直站桩,因为本身方法就不周全,加上自己不了解身体的需求,就很容易出现问题。诸如有人打坐越坐越腰酸背痛,有人站桩越站越上火。究其根本原因,都是在「損不足,奉有余」。

所以大家无论是练习何种功法,都一定要先对自己的身体有所了解,同时明白这些功法的补益效果之后,再去下手。并且一般功法也不是单纯持之以恒就行,还要不断结合自身情况去做出调整。当然,修行当中需要「損有余,補不足」的事还有太多,因为道家修行的本质核心其实就是「損有余,補不足」,大家也可以评论留言互相探讨补充。

同时,在这里素朴也想对修习的同学们说,素朴一直和大家强调,我们只需要专注呼吸方法本身就可以轻松自然的达到制心一处,素朴也看到很多同学讲自己已经有过类似的体验,感觉自己的呼吸停滞了,身体空掉了、消失了。要明白,我们的吐纳法讨巧之处,就在于这样的状态之下,你不替身体做主了,身体就会自己去寻找出路,自发的去「損有余,補不足」。

那么有些同学也注意到了,一旦当你察觉到自己身体不在了,就会马上退出这个状态。包括大家练习其他功法一定也会有类似的感受。其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不要去执着于素朴所讲过的那些知识,无论是胎息也好,辟谷也罢,听懂了就把这个名词和这件事通通都忘掉。因为一旦你用意念刻意去观察,也就违背了我们道法自然的宗旨,不自然了也就失去了原本自然的状态。

老子说「天之道,其猶張弓」也好,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也罢,其实就和佛陀讲八万四千法一样,都是把真理颠过来倒过去的举例子给你听,寄希望于总有一种说辞可以点醒你。素朴也常常说「物来则应,物去不留」,修行的根本就是为了明心见性,因为只有明心见性才能真正做到「損有余,補不足」,那便离有余以奉天下的有道者近在咫尺了!

0 阅读:87

無有淺談谈华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