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侍卫品级为何都很高?看看选拔标准就知道了,一般根本选不上

趣史談过去 2024-09-17 14:13:03

侍卫作为古代皇宫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群体,他们负责保卫皇帝、妃子等人的安危,历来便受到皇帝的看重,尤其是贴身侍卫,更是心腹才能担任。

清朝时期,侍卫的选拔、层级等各个方面,更是与前面的朝代有着显著的差异。那么,清代的侍卫是如何选拔的呢?他们又是通过什么划分等级的呢?一起来看看。

清朝的侍卫制度在努尔哈赤时期就已经建立,只不过当时并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制度规范。

皇太极设立内大臣一职来统管监督内廷侍卫,使清朝的宫卫制度逐步完善。

在顺治当上皇帝以后,就出台了关于选拔侍卫的标准:“选上三旗满洲、蒙古子弟之能者”。只有上三旗中的满族、蒙古族后裔有机会,当然,他们都是从八旗精锐中的护军、亲军等挑选出来的,可以说是精英中的精英。

如果按等级划分,清代侍卫可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和蓝翎侍卫。这些类型的侍卫因为等级不同,待遇也有很大的不同。一等侍卫是正三品,二等侍卫正四品,三等侍卫正五品,蓝翎侍卫是正六品。

除了选拔外,也有部分可以世袭。袭公爵者为一等侍卫;袭侯爵、伯爵者为二等侍卫。不过,对这类袭爵的人来说,他们被选入一等侍卫都算是绰绰有余,基本不会存在“德不配位”的情况。

这样做是为了保证他们的背景可靠,要他们完全绝对忠于皇帝,以此减少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索尔图、富恒等人就曾担当过蓝翎侍卫、御前侍卫等。

但一般来说,更常见的是以职权划分,根据护卫的轻重缓急,即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和三旗侍卫等。对于他们来说,除了固定轮班值守宫里重要大门的侍卫外,其余的大多数就是跟 随皇帝移动,皇帝去哪儿,他们就去哪儿。

当侍卫值班的时候,他们也会有所分工,分为宫门值班和内廷值班。宫门值班的事务主要由三旗侍卫负责。

内廷侍卫的职责是由乾清门、御前侍卫负责。因为在清朝,皇帝大多在乾清门处理政务。所以,乾清门也被称为内廷,一般没有命令是不得擅自进出的。御前侍卫则需要在皇帝跟前伺候,或者替他们传达旨意。

在清朝,只要在官职前加上“御前”两个字,就表示这位官员的地位就会比普通官职更有威望、更受重视。

比如,在挑选御前太监时,就有“年纪太轻,性情浮动者,屏勿使近”的规定,而对宫前侍卫的挑选则更为严格。

据史料记载,并不是所有的御前侍卫都来自上三旗,但其中担任核心职位的侍卫,一定来自上三旗。

虽然按照清朝的规定来说,汉人不能担任御前侍卫,不过在具体操作中,还是有获此殊荣的人。嘉庆年间,有两个著名的汉臣,杨宇春和杨芳,就曾被任命为御前侍卫。

据道光皇帝留下的诏令“汝之忠勇朕早知之”,可以看出杨芳不仅是一个非常忠于皇帝的人,他还因此被封侯。

然而,当他前往四川剿匪时,由于指挥不当导致战败。清廷免去了他的御前侍卫一职,在被降职后发配到了甘肃。

在清初,侍卫的职位基本上被宗室、贵族后裔所垄断。后来,那些通过武举入仕的人,也会根据他们的成绩、对朝廷的中心程度等被授予职位。武状元被任命为一等侍卫,而从其余候选人中选出的前十名被任命为三等侍卫。

当然,很多被降职的满族大臣,也会在皇宫中担任侍卫,这样做是为了可以之后更方便起用他们。

0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