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开了头,又有人去包公祠哭!你们别把景区哭没了

深柳山谈 2024-03-14 22:25:03

3月10日有一名女子看到包拯像,突然就跪下痛哭了起来,路人说她内心有很多委屈,景区的工作人员也出来解释了一下,说不是演员,她是来烧香拜佛的,可能比较激动。

这本应该是个插曲,我们甚至分不清她是感情问题,还是社会压力。讽刺的是,这竟然成了一个小小的“裂痕”。

是李奥纳多说得那种裂痕,光照进来的地方。

一些人仿佛看到了诉冤的地方,专门跑到包公祠去哭一场。微博上看了一个视频,一家人举着“xxx冤”的牌子跪在那里,周围全是拍照的游客。

他们当然知道,现在的包公可没有能力为他们诉冤,他们也应该知道包公祠里不存在什么神秘的力量。但他们还是去了,并且跪在了那里嚎哭。如果不是内心实在委屈到了极限需要发泄,那这种方式就单纯是为了让游客拍照,让舆论的光照耀。

哭泣在包公祠,抱怨在微博,现代式求助,你别说还真多姿多彩。

鸣冤的方式,还有更好更合适的。但显然他们做不到,或者有人不让他们去那么做,于是只好到包公祠。包公祠是景点,游客很多,这也是他们需要的。

我并不感到震惊,相反,这是最本能的人性。当真正的无助抵达之后,人会知道哪些是毫无帮助的,哪些是能跟自己共情的。但同时人也是自私的,逐利的,就像敲锣女一样,靠虚拟秀场握住了光,又用表演“感动观众”把裂痕堵上。她不知道,仅仅靠握住,无法留下光。

类似的事,不止发生过一次,也远远没到最后一次。我能够想象,如果包公祠里哭诉的人多了,将会有声音出来堵上裂痕。他们会说“那是境外势力聚集的地方”,又或者是“受到收买的人前往抹黑”,再去包公祠哭,就要被抵制或者打标签了。

甚至还会出现新的敲锣女,靠着在包公祠里哭,得到舆论帮助,反过来一嘴堵上包公祠的大门。

你可能没见过内心“恶”的人,但我见过。那些人会在自己的问题解决之后,拜佛念经祈祷他人的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东野圭吾应该也见过,否则怕是很难借着本格推理的载体写出《恶意》那般令人惊悚的书,恨不知所起,深入骨髓,是最冷的人性。

我不知道其他国家的人是不是也这样,或者说他们之中是不是也有很多这样的。但有一点可以确认,这并非天生,所以在不同的国家,这种悲哀之恶的数量应该是不同的。有句话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瞧,9比1是人以群分,5比5亦是人以群分。这说明存在某些进步性的东西,能令不同国家的比例不同。

当然,那些高深莫测的人类追求、精神质变跟我们目前没什么关系,这会儿还是老老实实关注在包公祠里下跪嚎哭的人比较合适。至于他们哭完之后又会做什么,那就看整个群体需要什么了。

包公不是莎士比亚,否则看过那么多诡谲奇异,他说不定也会生起顽童之心,悄悄对着诉冤之人试探一句“站起来砸了我的祠,我就帮你伸冤。”

也好在他不是,否则别说祠,连门都给你扬了。

0 阅读:0

深柳山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