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常言道:“近君子,远小人。”君子坦荡荡,做事光明磊落,有所为有所不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很多君子追求的理想人格。
而奸伪小人就不一样了,这些人往往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不择手段,什么原则、什么底线他们可以全然不顾。
所以古人也留下了这样一句话,叫:“宁惹君子,不惹小人”,若是惹上了小人,他可不会和你讲什么原则与底线。
如何甄别小人,古人留下这样一句,叫:“奸不离三”,若是遇到有这三种特征的人,妥妥的奸伪小人,应当适量远离。
一、利欲熏心,唯利是图!利欲熏心,唯利是图。是常见的奸伪小人一大特征,但凡是遇到这种人,一定要谨慎交往,因为在利益面前,他们永远都不可能满足。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解释为:君子只要正道得到的财物,不要不义之财。而小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就如同饕餮一样,永远都吃不饱,甚至会为了一些利益,去坑害他身边的人。
就比如说《三国演义》里面的吕布,他在故事里是一个三姓家奴的形象,起初丁原是吕布的义父,但他为了一匹赤兔马,竟然亲手杀了丁原,又认董卓为义父。
董卓用一匹赤兔马就收买了吕布,可也因为一位女子貂蝉,被吕布所杀,这就是要远离唯利是图的小人的主要原因。你能出价收买他,别人也能用更高价将其收买。
二、忘恩负义,甚至是恩将仇报!“卧薪尝胆”这个典故想必是无人不知,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终有一天能走向成功,这是一个很励志的成语,但这则典故的主人公勾践,却是一位恩将仇报之人。
勾践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君主,也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他刚刚即位之初,血气方刚,意图攻打强大的吴国,结果兵败被俘,遭受了三年的牢狱之辱。
三年后,勾践被吴国放回越国,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在范蠡与文种的辅佐下,最终灭掉了强大的吴国,成为一代春秋霸主。
功成之后,范蠡清楚的认识到,勾践不是一位善茬,于是就对文种这样说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范蠡早就将勾践这个人给看透了,作为他的臣子,你只能与他共患难,却不能与他共享乐。因此,在勾践刚刚成功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范蠡就离开了越国,至此逍遥自在,还成为了一代“商圣”。
可文种却没有看出来,他并没有听从范蠡的建议,结果不出范蠡所料,勾践真就把文种给杀了,给出的理由还十分荒谬:“先生当初给寡人出了七条计策,可如今只用了三条就灭了吴国,剩下四条不能浪费,你还是带到地下给先王用吧!”
像勾践这种恩将仇报之人,范蠡看出来后及时远离得以幸免,可文种没有远离,最终落得了这般下场。
三、笑面虎,伪君子!笑面虎这种小人,面善心狠,这种笑里藏刀的人最可怕,古往今来,很多人都不喜欢与这种人打交道,表面上与你和和气气甚至还会巴结你,可一旦你失去了利用价值,他立刻就会直接翻脸。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晚年时宠信易牙与竖刁等小人,国相管仲临终前曾告诫齐桓公要远离这些小人,可齐桓公却不听。
易牙是齐桓公的大厨,据说还是厨师的祖师,为了巴结齐桓公,他甚至亲手将自己的幼小给煮了,献给齐桓公。齐桓公虽然对易牙此举很是反感,但却为易牙的“忠心”所感动,因此十分器重易牙。
可到了齐桓公晚年病重时,齐国诸多公子争权,没有人搭理齐桓公,齐桓公饿得发慌,最后在宫女的口中得知,正是易牙与竖刁等人作乱,不让人靠近齐桓公,桓公悔之晚矣,终被饿死。
除了这种,笑面虎最大的特征,还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面与你和和气气,背地里却与他人去诋毁你,遇到这种人一定要远离。
综上所述,遇到拥有这些特征的奸伪小人,还是要尽量远离的为好,诸葛亮在《出师表》这样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事实证明,亲君子远小人,就连皇帝也不能例外。当然,除了远离小人,自身也应当注意有所为有所不为。《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指修善积德的个人和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庆,作恶坏德的,必多更多的祸殃。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