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最后的常规动力驱逐领舰——贝尔纳普级

基森评历史 2023-01-15 11:23:02

我是“保持进攻线”,喜欢我的文章请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谢谢!

见招拆招

二战结束后,随着对手的转变,美国海军也开始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且走了不少弯路。最初的主要威胁来自水下,战争时期大量生产的2000吨级驱逐舰如弗莱彻级、基林级等难以伴随航母编队进行远洋反潜战,于是美国海军脑洞大开,创造了反潜轻巡洋舰(CLK)这个新舰种,并打算建造诺福克级CLK。哪料到轻巡的平台太高端,CLK单艘造价高达6190万美金,可谓是把“豆腐盘成了肉价”,将如此昂贵的战舰投入到反潜绞杀这种“低效益”的作战,就算是当时世界首富美国也吃不消,CLK计划只好作罢。

于是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海军又转过头来开始走驱逐舰大型化之路,除了建造一批3000吨级的谢尔曼级反潜驱逐舰之外,又重启了二战期间停止发展的驱逐领舰DL,并试建了4艘4000吨级米切尔级驱逐领舰。进入50年代末期,随着对手远程轰炸机力量的增强,美国海军将防空提高到了与反潜同等的高度,建造了两种功能兼备的4000吨级法拉格特级驱逐领舰。

俗话说“按下葫芦浮起瓢”,刚解决了驱逐领舰功能性的问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的出现又暴露了其续航力的短板(5000海里/20节),美国海军只好又建造了一批更大的5000吨级莱希级驱逐领舰,将最大续航里程提高到了8000海里/20节。而且还在其基础上试建了1艘核动力的班布里奇号,想一劳永逸地解决续航力的难题。

可是莱希级还没服役,对手的潜艇又装备了新式武器——反舰导弹,反舰导弹的性能远超鱼雷,射程甚至超过了阿斯洛克反潜导弹,这一下子让美国海军的反潜舰只变成了“弱势群体”。为了应对新的威胁,美国又建造了一型新的驱逐领舰——贝尔纳普级。

CG-26贝尔纳普号

直升机上舰

美国海军在50年代初就装备了直升机,起初只是用来搜索和救援,后来随着直升机技术的发展,逐渐发现了其更大的价值——可以增加反潜的作战半径和效率。

但是当时舰空导弹系统体积庞大,为了获得更好的射界,只能安装在舰艏和舰艉最靠前的位置,所以直到70年代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服役之前,美国海军大多数水面舰艇(航母除外)的直升机库并不像此后那样设置在舰艉,而是在舰舯稍靠后的位置;并且飞行甲板与舰体并不是一体的,而是搭建式结构。

HSS-1海蝙蝠

这就导致水面舰艇(主要是2000多吨的护卫舰和改造的二战时期驱逐舰)无法装备大型反潜直升机,否则会造成重心过高的问题。虽说美国海军在50年代末就装备了几种直升机,例如HSS-1海蝙蝠、SH-3海王等,但都是些6吨以上的重型直升机,只能配备在反潜航空母舰上。于是美国人就研发出了一种轻型无人驾驶直升机,用来武装除航母之外的其他水面舰艇,这就是DASH。

DASH 由舰上远程遥控,可以携带2枚MK44轻型反潜鱼雷,最大作战半径22海里。由于当时阿斯洛克的有效射程只有5海里, DASH可以使战舰的反潜半径扩大4倍有余。可DASH只是看上去很美,由于其没有任何搜索能力,实际上只相当于一种鱼雷“增程器”;另外再加上性能不太稳定,海军用起来怨声载道。

携带了1枚鱼雷的DASH

随着对手力量的升级,核潜艇与反舰导弹这两种新武器加速了DASH的淘汰,主要原因有2点:第一核潜艇航速高达20多节以上,水面舰艇的航速与其相比已经没有明显优势,需要直升机来对核潜艇进行快速追击;第二需要直升机在空中对来袭的反舰导弹进行提前预警。于是在1966年,美国海军提出轻型空中攻击平台(LAAV)的反潜直升机计划;1967年又增加了要求,得装备搜索雷达提供反舰导弹早期预警,最后改为轻型多用途航空系统(LAMPS)。

最后卡曼公司研制的4吨级UH-2型获得了海军的青睐,被改造成了反潜、搜救、预警通用的SH-2F海妖,在SH-60服役之前,是美国海军主要的轻型舰载反潜直升机,广泛配备在各种驱逐舰和护卫舰上。

SH-2海妖

贝尔纳普级的主要性能

CG-27丹尼尔斯号

贝尔纳普级没在船体上大动干戈,直接沿用了莱希级设计稍作放大,舰长167米,宽17米,标准排水量6570吨,满载排水量8575吨。动力与希莱级也是一样,4座巴威D型过热锅炉,2台蒸汽涡轮机,2轴配5叶螺旋桨,单舵。总功率85000轴马力,最大航速32节,最大续航里程8000海里/20节。

CG-28温赖特号

贝尔纳普级最大的改动是在武器配置上,除了2座MK32型324毫米三联装鱼雷发射管和2座76毫米双联装高炮相同之外,其他的同希莱级相比都有所改变。

首先,通过建造长滩号和莱希级这两种纯导弹舰之后,美国海军认识到不配备舰炮犹如在海上“裸奔”,落单时假如碰上一艘二战时期的老式炮舰恐怕都会束手就擒。于是贝尔纳普级重回俗套,经典的MK42型127毫米舰炮再次上舰,不过这次只在舰艉配备了1门。

其次,保留了舰艏的MK10型双悬臂导弹发射架,并升级到了Mod-7型,既能发射小猎犬舰空导弹,又能兼容发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这样就取消了莱希级MK10后部与舰桥之间的阿斯洛克八联装发射箱,并将MK10弹药旋转架增加到了3个,2个在上层,1个在下层,总容弹量增加到了60枚,分别为小猎犬40枚,阿斯洛克20枚。

第三,该级舰最大的改变是在舰体舯部靠后的位置增设了1座直升机机库和起降甲板,早期配备了一架DASH无人驾驶反潜直升机,后期更换为SH-2海妖反潜直升机,反潜作战能力有了质的提升。

CG-29朱尔特号

此外由于武器更换,雷达与电子系统也存在差异,对海搜索雷达仍旧是AN/SPS-10,对空为AN/SPS-40二坐标搜索雷达,AN/SPS-39则升级为AN/SPS-43三坐标搜索雷达。火控方面取消了后方的2部AN/SPG-55火控雷达,只保留了舰艏的2部,用于小猎犬导弹的制导;另外在后部增加了1座AN/SPG-53型火控雷达,用于MK42型舰炮。

舰壳声呐由SQS-23升级为SQS-26型低频声呐,由576个基阵组成,主动探测距离进一步增大,为22公里。

战斗系统从NTDS升级为AN/SYS-2综合处理系统,成为当时美国海军中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驱逐领舰。

CG-30霍恩号

服役及改装

贝尔纳普级一共建造了9艘,全部在1964-1967年间入役,编号DL26-34;1975年重新分级后升级为导弹巡洋舰,编号变更为CG26-CG34。4艘加入了大西洋舰队(DL26-28、34),其余5艘加入了太平洋舰队。

舰艉角度可以清楚看到密集阵和捕鲸叉

70年代后期,该级舰进行了现代化升级,76毫米双联装高炮被拆除,换成了2座四联装捕鲸叉反舰导弹和2座密集阵近防系统。小猎犬导弹换装为标准舰空导弹。对空三坐标搜索雷达升级为AN/SPS-48E,火控雷达升级为AN/SPG-55B型。

90年代初同莱希级一样也进行了NYU(应对新威胁)改装,对空三坐标搜索雷达升级为AN/SPS-49;舰空导弹升级为标准2ER型;舰载直升机换装为更大的9吨级SH-3海王。

CG-32斯坦利号

核动力版本——特拉克斯顿号

与莱希级的情况相似,美国海军在建造了9艘贝尔纳普级的同时,也建造了1艘核动力版本特拉克斯顿号,来验证核动力驱逐领舰的可行性。

同样由于初期核反应堆配套的设备很多且体积庞大,操作人员也增加了几十名,特拉克斯顿号长度增加到了179.9米,宽17.7米,满载排水量9127吨。动力和班布里奇号一样采用了通用公司的D2G压水反应堆,但是总功率提高到了70000马力,最大航速增加到了31节。

特拉克斯顿号的武器布置回归了传统,与母版贝尔纳普级差别比较大,主要体现在将舰艏的1座MK10导弹发射系统替换成了MK42型舰炮,其他的武器、雷达和声呐则完全一样。该舰在70年代也接受了现代化改装,最大的区别是密集阵位于舰桥前方两侧。

在相继建造了班布里奇号和特拉克斯顿号之后,美国海军驱逐领舰开始进入核动力时代,随后陆续建造了2艘加利福尼亚级和4艘弗吉尼亚级核动力驱逐领舰,因此贝尔纳普级也就成为常规动力驱逐领舰的绝唱。

CGN-35特拉克斯顿号

大裁军中退役

CG-33福克斯号

CG-34比德尔号

贝尔那普级的结局同莱希级很相似,NYU改装后不多久就在1993-1995年间全部退役。虽然当时由于对手的解体结束了几十年的军事对峙,大裁军是大势所趋,可贝尔纳普级不像莱希级那样功能单一,不但有舰炮还装备了海王直升机可以执行多种任务,为何刚耗费巨资(单舰升级费用高达数千万美元)进行了现代化升级就马上退役呢?

除了美国“财大气粗不差钱”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贝尔纳普级当年建造时,流行大量使用铝合金来建造上层建筑来降低舰只的重心。1975年6月贝尔纳普号与肯尼迪号航母相撞,被肯尼迪号的航空燃油淋了个透心凉,铝合金上层建筑导致火灾蔓延最后引爆了舰上弹药库,最后酿成了7人死亡、47人受伤的重大事故。随后英国海军在马岛战争中更是吃了铝合金材料的大亏。

事故中上层建筑全毁的贝尔纳普号

美国海军在这次事故后,再建造军舰时会尽量减少铝合金的使用范围。所以说贝尔纳普级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服役年限还未到30年就加入到大裁军行列也就不奇怪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的话就请关注我,我是“保持进攻线”,持续为您带来精品好文,谢谢您的支持!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0 阅读:48

基森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