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
57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
六祖回答说:的确没有功德,不要怀疑达摩祖师所说的话。梁武帝的心尚未契入正法,不能正确认识空性,难免向外追求,执著事相。按照禅宗的见地,真正的功德是在法身中,而不是外在的行为。
这个回答大出武帝意料,立刻反问道:“何以没有功德?”达摩告诉他:“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说无功德,是从究竟意义而言,因为福德是有漏的,就像影子,看似有而实非真。此处所说的“武帝心邪”,不是邪恶的邪,而是相对于正见所说的邪。
✤ ✤ ✤ ✤ ✤ ✤ ✤
“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梁武帝所做的不过是建造寺院、剃度僧人、布施斋僧,这些善行属于福德,不可将此视为功德。真正的功德是证得空性、成就法身,而不在于修福。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我们具备足够的见地,具备正确的用心,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就不仅仅是福德,而是功德了。
因为区分功德和福德的关键在于心行,如果是心外求法的善行,所成就的只能是福报而非功德;如果是心无所住的善行,不论做什么都可以成就功德。
✤ ✤ ✤ ✤ ✤ ✤ ✤
“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
六祖接着又对功德作了更为深入的阐述:当你见到觉悟本体,这就是功;当你具备平等心,这就是德。这样的功德是建立在空性基础上,每一念都没有执著,没有障碍,都能安住于觉悟本体,而不是落入对外在差别事相的执著。
因为念念无滞,就能常见本性。反过来说,正因为常见本性,才能念念无滞,两者是相互的。当我们安住于觉悟本体,以无住、无所得的心利益大众,就是一种真实妙用,这样的行为才能称为功德。
摘自:《话说坛经》版权所有:济群法师
如需转载,请务必留言
阿弥陀佛[祈祷]
多请和尚吃几次,功德就无量了。
功就是戒定慧功夫。德就是功带来的果。
首先要知道什么叫善,否则怎么做功德,佛门不知道什么叫善,不可能有功德
有功而不求所得,此功德是也。佛门经典晦涩难懂,仅个人见解[呲牙笑]
少做事,多吹水,帮女人开光,收香油钱,这是功德无量。[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布道放生最容易积累功德[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