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这个名字人们都不会陌生,其形象也是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的。
慈禧1835年出生,本是寒门出身的宫女,但是当慈禧渐渐取得皇后、太后身份之后,慈禧就成为清朝真正的统治者。
慈禧个人经历均富有争议,传奇。
在她执政时期,清朝有很多大事,比如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等等,无一不与其有不解之缘。
多数人对慈禧相貌的印象,总像蒙上了一层历史迷雾,读起来并不是那么真实。
不过,其中一幅珍藏于美国国家肖像馆的照片却被誉为慈禧最本真的样子。
图中为慈禧晚年所摄,身着清朝传统华丽长袍、戴龙凤冠、端坐宝座。脸上皱纹,皮肤疲惫感,让你有一种岁月沉重感。
这幅画是1903年美国传教士威廉·莫斯利所作。
威廉·莫斯利(William Johnstone Moseley)是十九世纪英国的摄影师和植物学家,曾于1873年至1874年和1876年至1877年两次前往中国。
在其游历过程中,摄下大量中国人,景物及建筑物图片,并记载许多中国植物物种。
1874年至1875年,莫斯利应邀前往北京,有机会拍摄了慈禧太后和其他宫廷成员的照片。
这些摄影作品成为有史以来第一部慈禧摄影作品,并为后世慈禧形象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莫斯利摄影作品表现了慈禧太后的宫廷生活,服饰及仪态等,被誉为清代宫廷生活及慈禧太后图像的宝贵记录。
也许许多人都会产生这样的疑惑:古人难道不该把摄影当作鬼魂术来躲避?慈禧为何让传教士入宫摄影?
实际上,这种认识是有误区的。
摄影术发明与推广于19世纪中叶之后,慈禧则生活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之交,此时摄影技术已在中国得到推广。
在此期间,摄影已不是西方文化的标志,而逐渐传入中国官方与民间生活。
尽管中国古代摄影术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到了近代中国摄影已开始得到人们的认可与运用,慈禧就是这样的崇尚者与拥护者之一。
威廉·莫斯利之所以能应邀赴京为慈禧拍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在那个时代是一位久负盛名、技术水平居高、名声显赫的摄影师,并在西方国家拍过一批重要人物肖像照片。
另外还被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授予摄影师头衔,作品广受瞩目与好评。
在这样的背景下,慈禧选择邀请他来北京拍摄自己的照片,一方面是出于对他摄影技术的信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向外界展示清朝的文化和形象。
从《清史稿》和其他各种历史文献看,慈禧曾多次表示对西方摄影技术感兴趣,曾下令官员到国外调查研究。
其中清代钦差大臣岑毓英1873年受慈禧指派到欧洲学习科学技术,包括摄影技术。
另外,慈禧亲自给摄影师拍照,支持宫廷内摄影活动。
大量历史文献显示慈禧对于摄影技术有着极大的兴趣。
其中《慈禧太后御批颁行宣统全书》载:1898年慈禧下诏成立御用摄影局便于皇家成员摄影。这一举措,可见慈禧是非常重视摄影技术并大力推广摄影的。
与此同时,在《慈禧太后年谱》一书中,慈禧曾数次提到她参加摄影一事。比如1896年慈禧首次摄影经历时,就签了字,要把照片装到红绸裹着的皮革盒子里面去保存。
慈禧也曾多次邀请国外摄影师来皇宫给自己照相。1896年,根据《清朝后宫大观》一书,英国的另一位摄影师W.W.Houstoun也应慈禧太后之邀,前往颐和园为慈禧拍照。
《清宫旧闻》载:慈禧1903年曾经亲自给皇宫中的某妃子拍照,后来又使这张相片做成明信片,并遣使赠给当时侨居国外的侄子及皇太极子孙。
总之这些历史记载说明慈禧对摄影情有独钟。
设立御用摄影局、请外国摄影师在皇宫内摄影、亲自给皇宫内嫔妃摄影等史料既是慈禧喜爱摄影技术、宣传摄影的见证,扶持摄影技术发展的同时,她也鼓励国内摄影的普及与运用,并亲自参加摄影并收集到大量摄影作品。
慈禧之所以对摄影情有独钟,原因大概是因为认识到摄影技术潜在的价值。
摄影技术能够记载历史与文化,还能够为清政府进行宣传与外交交流服务。
清朝外交官李鸿章曾在《往事并州杂记》里提到慈禧让外国人照相,就是想让世人看到清朝的丰功伟绩和自己的领导才能与聪明才智。
慈禧把摄影作为宣传的重要方式,有助于提升自己在国内外的威望与地位。
所以,慈禧拍照的时候就会非常自然地表现出来,并想显示出她的美丽与尊严来强化她的形象与统治。
另外,也有文献认为慈禧晚年想透过对外展现自身形象,寻求国外支持与援助,抵抗越来越强大的外在压力与威胁。
此外,慈禧对于摄影的喜爱还反映了慈禧对于外国文化与科技的兴趣之处,慈禧通过摄影师去认识与尝试新技术、新东西,从而更好地把握国际形势,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慈禧在世时曾画过多幅肖像画,不过这些画均为官方所绘,意在显示其威严与权威,所以常被视为过分美化。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博物馆陈列的莫斯利摄影作品,这些作品有其客观真实性。这幅画表现了慈禧晚年的容貌,反映了一种岁月的沧桑之感。
这张照片的存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为很多人认为这是慈禧最真实的面貌,它不像许多绘画和雕塑作品那样被美化和理想化。
尽管这幅照片只表现慈禧太后的某一方面,但是它向我们开启了认识慈禧真实形象之窗,使我们更接近历史、更深刻地理解这一历史人物的幕后。
为什么现在好多自媒体写这个垃圾?中国历史没有别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