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动化趋势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崛起,比亚迪在其中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取得了引人注目的领先地位。该公司不断深化技术研发,拥有电动化技术的优势,这是其成功的要素之一。其次,比亚迪通过全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实现了成本的优化。此外,该公司不断完善其分销网络,推动了销量的持续提升。同时,比亚迪果断转向新能源,迅速丰富了产品矩阵。这些优势共同成就了比亚迪在新能源车市场的显著地位。然而,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车辆的实用性至关重要。这就引出了比亚迪所采用的插混技术路线这个核心议题。在众多新能源车品牌中,为何许多消费者选择比亚迪的插混技术而非其他动力系统呢?
在开始谈论这个话题之前,让我们首先深入了解一下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和增程式混合动力(REEV)的概念。目前,新能源汽车领域主要有三种技术路线:串联式(也就是增程式)、并联式(也就是混动式)以及串并联式。今天,我们将主要关注串联式和并联式这两种技术。至于串并联式,由于其涉及到的技术细节较为复杂,我们将在后续的讨论中再进行详细解析。
并联式工作原理是发动机不仅可以直接驱动发电机给高压电池充电,同时高压电池也可以为电动机供电,以驱动车轮。并联式的工作原理是,发动机和电机都可以独立地驱动车轮。其中,发动机是主要的动力来源,而电机则作为辅助动力。发动机不仅可以驱动车轮,还可以驱动电机来为高压电池充电。当发动机驱动车轮时,高压电池同时可以为电机供电,从而使电机也能驱动车轮。在这种结构中,电机同时承担了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双重角色。
根据上述技术图解,可以发现“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增程式电动汽车”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在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的专家媒体交流会上,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院士对这两种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
欧阳明高院士指出,目前插电混动与增程式电动在技术上都属于同一体系。增程混动通常为纯电动模式,当电量不足时,由燃油发电机组发电以增加续航里程。而插电混动虽然也有用电和用油两种模式,但在电量充足时,两者都可以作为纯电动车来驾驶。这是插电混动和增程混动的共同特点。
许多消费者对插电式混动和增程式混动的初步认知是:它们既可以燃烧燃油,也可以使用电力。然而,这两种车型的主要差异在于它们在电量不足情况下的运行模式和工作效率。当增程式混动车型电量不足时,其工作模式转变为串联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发动机无法直接驱动车辆,而是转为发电,为电池充电,再由电机驱动车辆。这也导致增程式混动车型在电量不足时的油耗会显著增加,这一点是其最大的缺点之一。
与纯电动模式相比,插电式混动模式的驱动方式更加多样化。这种模式采用混联结构,既可以实现串联驱动,也可以实现并联驱动。因此,发动机不仅可以用于发电,还可以与电机一同驱动车辆(实现并联),甚至可以单独直接驱动车辆。在电量不足的情况下,插电式混动汽车使用汽油的消耗更低。此外,插电式混动汽车不需要像纯电动汽车那样使用大容量电池,这既能够降低成本,又可以减少未来电池价格上涨的影响。比亚迪采用的插电式混动技术可以同时满足车辆性能和经济性的双重需求。
目前,比亚迪主推三大技术,分别是DM-i、DM-p和DMO。其中,DM-i技术以节能为主打,采用以电为主、发动机为辅的混动系统。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只有在高速时才直接驱动车辆,其他情况下则以并联和串联模式为主。DM-p指的是一种混合动力技术,其中“p”代表的是该技术主打动力性能。这种技术的发动机和电机是相对独立的,并且可以共同驱动车轮。这种技术可以将发动机和电机的扭力充分叠加,从而提供更强劲的动力输出。此外,DM-p系统还配备有多挡变速箱,可以在任何速度下实现并联模式,进一步增强动力输出的能力。与DM-i相比,DM-p在基础上加入了一组额外的电机,这组电机可以直接驱动车轮,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动力性能。
DMO的“O”代表的是继i和p之后的第三代混动技术,它整合了前两代技术的核心优势,可以实现三擎四驱的全功率输出。它的全称是Dual Mode-o,也就是双模-优化版。这表示这套系统在原有的双模技术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和升级,旨在同时实现强大的动力输出和较低的油耗。
遵循上述技术路线,我们可以总结出: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城市通勤、性能比较和性价比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这一技术能够显著降低消费者的购买和使用成本,有效减轻续航焦虑,并满足不同驾驶需求,无论是短途还是长途。相比增程式技术,比亚迪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适应更多样的使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