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第一个,割据在蜀的皇帝,谈一下他的灭亡之路

盏茶聊历史 2019-10-16 13:47:25

历史上第一个,割据在蜀的皇帝,谈一下他的灭亡之路

公元25年,这年4月份,割据在益州的公孙述称帝了,国号成家。与此同时,中原大地上热闹非凡,这一年是刘玄政权的第三年,他坐拥长安、洛阳等繁华富庶之地。东边的赤眉军正在西征,矛头直指长安。刘秀也基本平定河北之地,割据一方,正筹备夺取天下。还有齐地张步、梁国刘永、东海郡董宪等割据势力的陪衬,话说乱世出英雄,他们上演一场群雄逐鹿天下的大戏。最后结果我们都知道,刘秀经过十几年的南征北战,最后一战,打败公孙述完成统一。为什么拥有天时地利的公孙述,为什么还是失败了?我们来探究一下原因。

公元25年初的天下形势图

公孙述开始割据生涯

公孙述扶风茂陵人(今天陕西兴平市),出生年月不详。起初担任清水县长,由于工作能力出色,得到天水太守的赏识,干脆让他监管5个县。结果,公孙述很得心应手,5个县的政事处理的井然有序,什么作奸犯科,偷盗的事件在天水郡里不再发生,郡里的人民看公孙述像神一样存在。到了王莽时期,公孙述被提拔为“导江卒正”(蜀郡太守),此后蜀郡就是公孙述的大本营。一出场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人管5县,怎么看也不觉得公孙述是个庸人。

王莽新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豪杰纷纷起义,公元23年绿林军立刘玄登基为帝。而蜀郡太守公孙述自立为“辅汉将军”、蜀郡太守兼领益州牧,这就代表正式开始割据生涯。这一举动引起刘玄政权的注意,派李宝、张忠来攻打蜀郡,结果被打得大败而逃,从此公孙述威震益州。像西南的邛、笮等少数民族落都前来归顺。这么一来,公孙述不用担心后院失火的问题,因此也实力大大增加。

古代城门

李熊与“成都之谋”

(1)蜀地天时

公孙述有个老部下叫李熊,此人历史资料缺失,籍贯生辰不详,就知道他担任过蜀郡的功曹,也就是公孙述的二把手。这人仅仅在正史中露脸两次,但是他的谋略很熟悉,与二百多年后诸葛亮的“隆中对”颇有此类似。公孙述的战略方向,就出自李熊之手,暂且我们叫它为“成都之谋”吧。

李熊一开口就从“天时”入手,他说:“现在山东人民饥饿,都到人吃人的地步了,又受战争的屠杀,城市都变成一片片废墟。”他简单的分析一下,山东地区的情况(注意这里的山东是指太行山以东的地方,其实也泛指中原),确实如此,此刻的山东刘玄、赤眉、刘秀、刘永等军阀正在混战,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接着李熊马上拿蜀郡进行比较。

古代战争场面

他说:“看看咱们蜀地,沃野千里,土壤肥沃,野生果实累累,就算不农业生产也饿不着。女工纺织业发达,衣服能覆盖天下(也能明蜀锈的源远流长)。名贵木材竹干,器械制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有鱼盐铜银之利,水上运输也很方便。”说了这么多,其实他只想表达咱们蜀地是“天府之国”,山东饥饿,咱们资源丰富,这就是资本。

沃野千里的地方,就是大名鼎鼎的成都平原。话说公元前316年,秦国政府派司马错、张仪率兵攻灭古蜀国后,设立蜀郡,后来李冰担任蜀国太守,他发现成都平原水患严重,于是李冰父子俩修建了一个集抗洪、灌溉为一体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从此后都江堰灌溉成都平原几十万公顷田地,变成一个大粮仓,所有才诞生“天府之国”,为秦始皇和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图为都江堰

(2)蜀地,地利

李熊接着谈了一下地利,他说:“咱们蜀地,北面占据着汉中,阻碍着关中南下巴蜀的交通要道。东面扼守巴郡,拒守扞关(又叫江关、瞿塘关,本文用白帝城为标识)控制长江天险。我们地方数千里,战士不下百万,见到有利时机就出兵扩大地盘,无利就坚守从事农业生产。”经过分析我们得知,益州有两个出口,一个在汉中的要道上,一个在巴郡的长江上,只要守住这俩前沿阵地,伺机扩大地盘就行。

益州地理

看下图,此时天下有十三个州,益州在西南方向,其势力范围包括汉中郡、蜀郡、巴郡等地。从外形上看是一个盆地,四周高山环绕,现在叫做四川盆地。连绵的秦岭横亘在益州的北边,若是有敌来攻必先翻越秦岭,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从那攻入巴蜀之地有些难度,就是放到现代,谁要是步行穿越秦岭深处也是不太容易的事。西面、南面都是高原地带,东面有巫山阻碍,长江从那流过,来敌要想从东面攻进来,还得突破长江防线,相对来说也不大容易。益州的地理环境,是一个封闭,与世隔绝的地方,不是中原群雄的首攻之地,所以伺机扩大地盘才是公孙述接下来要做的事。

天下十三州

(3)荆扬战略

如果有利时机成熟该怎么扩大地盘呢?看李熊的战略构想吧.李熊说:“我们拿下东面汉水,就能窥视中原,南面可以顺着长江,拿下荆扬二州”。李熊的意思,就是东出控制江汉流域,就有机会统一天下,翻开地图,看下襄阳、武汉、荆州都排列在江汉流域之上,北上,可夺取南阳、洛阳。顺着长江南下,又可攻下长沙,扬州。然而,200多年后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也提出占据荆州可得天下如出一辙。

荆扬构想

李熊认为蜀国占据着天时地利,有成功的条件,就是没有名号,劝谏公孙述抓紧称帝,那些观望的有志之士才能,前来投奔,大业可成。公元25年,公孙述登基为帝,国号成家。中国历史第一个割据四川的皇帝诞生了。

实施”成都之谋“

(1)部署防御

其后公孙述按照李熊的建议,派将军侯丹开白水关(今广元市青川县营盘乡)和镇守汉中郡。注意这个白水关,控制着白龙江,沿着白龙江水路北上可以到达陇西,南下可以直通巴郡,是一处交通重镇。派将军任满镇守扞关,一切都按照之前部署顺利的进行。

益州防御重点

(2)陈仓之败

几个月后时机到了,赤眉军攻破刘玄政权入主长安,三辅地区大乱,公孙述这时候心里肯定想复制刘邦的东出三秦的成功,趁此时机公孙述派将军李育、程乌从汉中出发占领了陈仓侵犯三辅,以觊觎长安。由于关中经过2次易主,粮食短缺,几个月后赤眉军只能放弃关中,准备前往关东地区另谋出路。

此时的关中像个大擂台一样,关中各路军阀大佬们,个个摩拳擦掌,上台较量。此刻关中杀出一匹黑马,那就是刘秀的征西大将军冯异,人称大树将军。把关中各路挨个收拾一遍最后胜出,就连公孙述那只伺机东出的军队,打得大败,灰溜溜的逃跑,便关上秦岭的大门。

公孙述自陈仓失败后,三年之中没有太大地动作,刘秀和他截然相反,这几年东征西讨,先后灭刘永、董宪、张步等割据势力,基本平定关东。这几年刘秀是没有精力西顾的,公孙述坐失良机,没有抓住机遇,实现沿长江攻略荆扬战略。

影视剧中的冯异

(3)占领荆州一角

公元30年,公孙述又做出努力,派田戎、任满出白帝城,沿长江顺流而下,向东攻击临沮(今宜昌远安县)、夷陵(今天宜昌市东南)均失败而告终。

此时天下大势,刘秀已经平定关东,就剩西北的隗嚣和公孙述了,他俩就是唇亡齿寒的关系,而刘秀开始实施“得陇望蜀”计划,这是平定关东后定下的战略,即先灭陇西隗嚣,后灭公孙述。

公元33年,趁着刘秀打击隗嚣之机,公孙述派王元、环安据守河池(今甘肃徽县),又一次派田戎、任满出白帝城,终于成功夺取夷陵、夷道(湖北宜都市)、荆门山、虎牙山(今宜都市西北),这离提出荆扬战略过去了整整八年时间,才占领荆州的一角。但是刘秀的速度更快,不久便收复了陇西,矛头直指蜀地。汉蜀全面战争爆发。

荆扬战略形势图

蜀汉战争

(1)荆门山之战

公元35年,刘秀兵分两路夹击公孙述,北路由来歙担任统帅,准备从河池入蜀。南路由岑彭吴汉担任统帅,臧宫、冯骏为将,准备用水军逆长江西上,直通蜀地。但是南路需先要拔掉由田戎、任满占领的荆门山一带,才能西进。荆门山、虎牙山分别坐落在长江的两岸,蜀军已经占领两山,中间夹着长江,江上已搭起一坐浮桥,还有立了很多攒柱(水中阻止行船的木桩),目的就是阻碍汉军的千条战船。

攒柱成了战船的最大阻碍,根本无法通行,这可难倒了众将士。有一天大风突起,只见偏将军鲁奇,率勇士们驾战船直冲浮桥,结果肯定被攒柱拦。这时候勇士们一面奋起杀敌,一面扔火把焚烧攒柱,风大火急,连同桥楼都烧的一干二净。这时候主帅岑彭率领全军,顺风前进所向披靡,蜀军方寸大乱淹死数千人,斩杀任满,田戎逃回江州(今重庆嘉陵江北)。

浮桥

(2)岑彭神兵

岑彭率领水军逆长江西上,攻克白帝城,然后进军江州。岑彭见江州城防坚固,粮草众多,一时难以攻克,就留冯骏驻防(一年后攻克江州,俘杀田戎),带领水军沿涪江北上攻破平曲(今天重庆合川区东)。

公孙述得知汉军破长江荆门山防线,又围江州,又北上平曲,赶紧派延岑、王元主力驻守广汉(今四川射洪县南)、资中(今四川资阳市)形成新的防线,以拱卫成都,又派侯丹驻守黄石(今重庆江津区)。这样一来,涪水、沱水沿线均有蜀军主力,就唯独岷江沿线防御薄弱,当然岑彭发现了这一破绽。于是在下曲分兵,让臧宫、杨翕去打广汉和资阳。岑彭则带领一部分主力,返回江州,逆长江西去,一鼓作气破了黄石。

黄石往西,就是无蜀军驻守的长江,岑彭沿着长江又进岷江,星夜兼程二千多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破了武阳城直逼成都,真是天降神兵,一气呵成。蜀国皆震惊,公孙述以为岑彭还在下曲,感叹一声:“是何神也”!

岑彭攻蜀形势图

(3)岑彭之死

由于蜀军主力都不在武阳,成都岌岌可危,公孙述不能坐以待毙,于是派出一个刺客去岑彭军中,谎称是逃亡之人,前来投降,趁夜黑风高刺杀了岑彭。再看下北路,来歙攻取下辩(甘肃成县)、河池后,蜀军将领环安,同样也是派出刺客,杀了来歙。数月之内,汉军损失两员统帅,刘秀并不气馁,派大司马吴汉为统帅,继续灭蜀。

(4)吴汉灭蜀

吴汉不善于水战,荆门山大战后,负责修理战船事宜,事后带领三万步兵溯江而上,恰巧岑彭遇刺,所以他接任灭蜀主帅。公元36年,吴汉大军在鱼涪津(今天乐山市岷江边)大破蜀军,击败蜀国大将魏克、公孙永。吴汉一路势如破竹,一鼓作气拿下武阳、广都(今成都双流区华阳镇),成都城近在眼前。

此刻,原来岑彭为主帅时,在下曲分兵的藏宫,在攻下广汉后,又挥师北上,攻下绵竹、郫(今成都郫都区)之后,和吴汉在广都会师,合兵一处。就在成都和广都之间,方圆几十里的地方汉军八战八捷,开始围困成都。

公元36年11月的一天,公孙述看到卦象上说“虏死城下”,高兴坏了,自信的以为,这肯定特指汉军主帅吴汉,于是亲自率领万人出城迎战,从清晨一直打到中午。结果吴汉的护军高午冲入阵中,刺伤公孙述,返回城中半夜伤重不治而死。第二天,延岑开城投降,存在12年公孙述的成家政权灭亡,刘秀终一统天下。

吴汉灭蜀形势图

结语:

公孙述据一郡而得益州,在自立初期,也有一个统一天下的梦想,一直顺风顺水,按照李熊的成都构想,实现荆扬战略也未尝不可,但是他用了八年的时间,仅仅占据荆州一角。期间刘秀是无法顾及到的,公孙述错失许多良机。天府之国封闭、富足的环境,安逸的生活一度使公孙述忘记危险,没能把握机遇。比如后蜀的孟昶,不知居安思危,最后灭国。显然达不成荆扬战略,仅益州一地是无法与刘秀十二个州抗衡的,比如诸葛亮在世,毕其一生也没能突破益州。

四川盆地

益州的地理,也决定着不容易成功的,一旦敌人冲破几个固有的障碍,比如关隘、长江防线一旦突破,展现在敌人面前的是,地势平坦的成都平原,像瓮中捉鳖一样简单了。

汉蜀战争期间,刘秀两次劝降公孙述,一次是岑彭突破武阳后,另一次是吴汉进逼成都时。即使刺死岑彭和来歙后,刘秀也表示出极大的诚心,只要投降就不计前嫌,但是公孙述以没有投降的天子为由拒绝刘秀、公孙述到底是不识时务呢?还是一个失败的英雄呢?大家认为呢?

本文资料来源: 《华阳国志》《后汉书 》(光武帝纪、公孙述传、吴汉传、岑彭传、臧宫传)最后附上李熊的”成都之谋”。

今山东饥馑,人庶相食;兵所屠灭,城邑丘墟。蜀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果实所生,无谷而饱。女工之业,覆衣天下。名材竹干,器构之饶,不可胜用,又有鱼、盐、铜、银之利,浮水转漕之便。北据汉中,杜褒、斜之险;东守巴郡,拒扞关之口;地方数千里,战士不下百万。见利则出兵而略地,无利则坚守而力农。东下汉水以窥秦地,南顺江流以震荆、杨。所谓用天因地,成功之资。今君王之声,闻于天下,而名号未定,志士孤疑,宜即大位,使远人有所依归。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