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离休生活
人生的奋斗,至少70年至80年。20岁到50岁,这30年屡历沧桑,建功立业,叫黄金时代。50岁到60岁是一个转折,身体好、精神好,继续做工作,把这10年还搁在黄金时代。60岁到90岁,这后30年叫"晚霞似火、余热生辉"的时候,不少人还可能再活5年、8年、10年。我们离休、退休的同志,50岁、55岁、60岁就退下来了,休息以后,还有30年到40年的奋斗时间。
要打破对年龄的顾忌。对年龄的认识,当然以年岁越大越好,人生70古来稀嘛!我们的朱总司令,刘伯承元帅,聂荣臻元帅,都活到了90多岁,他们对革命的贡献大,功垂千史。但年岁小,做事情做得好,为革命牺牲了,群众同样忘不了。刘文学14岁,刘胡兰16岁,欧阳海20岁,雷锋22岁,向秀丽25岁,他们虽然人不在了,但精神还在,仍然活在我们心中。所以对年龄要有辩证的认识,要同对革命的贡献联系起来。
精神上要愉快,把名利地位看得越轻越好。拿我来说,名利地位观念彻底打破以后,在精神上、思想上才获得真正的愉快,彻底解放了。什么患得患失,没有这个东西,所以,我现在非常愉快。北戴河总参招待所老黄,在那儿呆了20多年,没有什么地位观招待所老黄,在那儿呆了20多年,没有什么地位观念,他说我就把我这个所长干好,这个所就是我的家。共产党人就是要这样,不能在名利地位上摇摇摆摆。
要学习,年岁越大越要学习。生物学家说,人的头脑的细胞一般说来140万万,到70岁以后还剩三分之一,这三分之一,70岁、80岁、90岁,一直到100岁还管用。唐人孙思邈、医药学家,他到100岁的时候,照常著书,搞《千金翼方》。我看第一方面军的军史,50万字,加上大事记七八万字,用了5天时间看完,一天9万到10万字。我们离休、退休的同志,要保持头脑管用,第一能思考,第二能回忆,第三能判断。你能够分析,这脑子管用。嘴巴子要会说,不能说,80岁、90岁了,得用翻译,看人家嘴唇子活动,人家说句什么你说句什么。要学习,学习脑子就好用。
要做事,不在一线在二线、不在二线在三线,三线还有很多事可做。人必须做事,不能做大事做小事,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不行。毛主席有一首词,就是二渡赤水的时候,打了回马枪,第二次占领遵义,写了《忆秦娥·娄山关》,有这样几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主席的诗句主要的意思是什么呢?我体会,人一生中无论工作还是休息,从头到尾,都要做事、要奋斗,不要怕别人说闲话。我们四渡赤水,不是有人说闲话吗?警卫员对主席说有人说闲话,主席问说什么闲话。"你毛泽东带着队伍到了江边上,能不能过去呀?我就看你毛泽东的啦。"这是警卫员给主席说的。主席说咱就是过不去啊,咱要另想办法过金沙江。所以就二渡赤水。我从1985年退下来之后,首都的一些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聘我担任校外辅导员,当名誉校长,当教授,当教师,现在头衔超过了60个,加上最近接触的,有80多个。"晚霞似火,余热生辉。"确实如此啊!
要加强锻炼,保持健康。光营养好不行,吃好,不能过胖,太胖了,肚子大了,行动就不方便了。我现在日行十三到十五里,室内室外,室外室内,结合起来就是十几里路。再就是写字,每天写两个钟头,一月、二月、三月、四月,这四个月用了三刀纸。三刀纸就是三百张,一张变三张就是九百张条幅,天天要写,陶冶心情啊!我到70岁的时候认为差不多了,现在90多岁了,体重126斤,走路很轻便,这个样子,还可以活8年10年的,还能够奋斗,所以人生的奋斗70年到80年,来日方长啊!
我是河北省军区第一任司令员,前几年到石家庄,给军区离休、退休的同志写了个条幅,内容是:"胸怀宽阔,家庭和睦,邻居友好,老友往来,做点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加强体力和思想上的锻炼,认真学习,提高觉悟,促进健康长寿。"这是前八句。写了之后,回来仔细一想,还有不足之处,又补充了后八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思想开朗,乐观向上;情绪稳定,克服惰性;丰富知识,奋砺成材;经久锻炼,保持康健;愚公移山,战胜困难;自强不息,终胜利;从事四化,献身祖国。"这后八句,青年、壮年、老年都管用。我愿和大家共勉,希望我们离休、退休的老同志以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来培育自己的生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形体上"鸡皮鹤发",思想上永葆青春,晚霞红似火,余热能生辉。
我的健身之道
今年5月12日,是我95岁的生日,仍耳聪目明,身体硬朗,自我感觉良好。1985年11月,我被评为全国健康老人之一,很高兴。这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国防部长迟浩田同志曾交给我一个光荣任务,希望我带个头,成为全军第一个百岁将军。我要进一步加强锻炼,争取完成这个任务。
我对自己的健身经验归纳为16个字:基本吃素,坚持走路,劳逸适度,精神宽舒。大鱼大肉我不吃,最喜欢吃家常便饭,我对烟、酒、茶不沾边。对于各种补药我也不吃,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长年坚持走路是我健身的主要方法。走路是全身运动,运动有益于长寿。常言说,老从脚下起,一个人如果能走路,80岁、90岁不算老,如果不能走路,那50岁、60岁就算老了。
健康在脚是我提出来的。我这个话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也是在战争年代特殊环境下逼出来的。那是1934年10月长征开始时,我担任军委教导师参谋长,按照规定应该配给我一匹马,可是在分马的会议上,那位太上皇、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说:"孙毅是从白军过来的,不能给他马骑。"随后一笔将我名字下面的一匹马勾掉了。我虽然对李德有意见,但还是强忍下了这不公平的待遇。我当时幽默地对教导师师长张经武说:"没有了四条腿,我还有两条腿嘛!"马没有了,我找了一根棍子拄上,身上背了个小包袱。前三个月,我确实感到累。作为师参谋长,到宿营地后要办三件事:一是侦察地形,布置警戒;二是寻找向导,绘制路线图;三是写出宿营报告。每当三件事办完后,就到夜里12点多了,一晚上休息不了几个小时,第二天照常行军。三个月过后,我习惯了。就这样,我同广大指战员一起,跋涉千山万水,硬是用两只脚走完了长征路。如今,我给青少年讲长征故事时常说:"我真得感谢那位李德先生,他使我锻炼了两只脚,为现在走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5年11月,总参在长辛店办全军教导队队长训练班,叫我担任顾问兼总教练。在38天的时间中,我同大家一起操练,喊立正、稍息口令,一起拔慢步,有时还爬山,这又锻炼了我的两只脚,那年我72岁。那次集训回来之后,我开始锻炼走路,一直坚持到现在。
我体会到,走路有多种好处:不仅能防病,而且能治病。我原来有痔疮,坚持走路之后,不治而愈。以前有小肠疝气,如今也没有了。每当走路之后,我感到吃饭、睡觉香甜,晚上躺下很快就睡着了。另外,走路还可以帮助回忆,我年轻时学过的苏武牧羊歌,本来早就忘了,可是前两年,一边走路,一边回忆,居然想起来了,有时走路时还唱上几句。
我从走路中总结出几条经验:一是走路要有一定的时间,每天要走一至两小时:二是要有一定的距离,每天最好走5公里以上;三是走路时要心平气和,心情愉快,不能心事重重,以免发生意外事故。这样走上3至5年,就会尝到甜头,手脚轻便,耳聪目明。年头长了,会有不走不行之感。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活了100多岁,他长寿的基本经验是保持两脚和两腿的温暖。怎么保持呢?我认为,主要靠走路。
除了走路锻炼身体外,还要特别注意精神上的充实、宽舒。我现在脑子里一点负担也没有,每天又闲又忙,又忙又闲。一个人,把名利地位看得越低越好。当彻底打破了名利地位观念,在思想上、精神上就会获得真正的解放。就会精神旺盛,身体健康。我1985年3月从总参谋部顾问的岗位上退下来后,受聘担任了60多所大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名誉校长、教授,并且尽心尽力去做。我常给青少年讲传统,参加座谈会,每月发了工资,除拿出一半交老伴作为伙食费外,其余全部买成书刊,寄给青年朋友。我常说,腰包无钱,睡觉香甜,确实是这样。人到了老年,脑子要多用,脑子不用则废。这就要不断学习各种知识,勤于思考,开阔思路,时刻关心国家大事。
健康生快乐,快乐生健康。健康与快乐二者是辩证关系,互相影响,缺一不可。要想身体好,必须精神好。对疾病、困难,首先要在精神上战胜它。遇到不顺心的事,要想得开,胸怀要宽阔,不要生闷气,心宽则寿嘛!我常将"少片言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对联书赠老年朋友。作为老年人,需要少说几句的时刻就要少说,需要退一步的时候就要退。从长远看,这样做对身体是有好处的。
最后,我赠给全国中老年朋友一句话:生命在于运动,锻炼能抗百病。衷心祝愿大家精神愉快,健康长寿。
【孙毅(1904-2003),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人,曾用名孙俊明,毕业于河南陆军军官学校。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十四军谍报科科长,第四十一师参谋长,红军学校教员,粤赣军区第二十二师参谋长,军委教导师参谋长,红军学校作战科科长,国家政治保卫团参谋长,红三军团教导大队大队长、教育科科长、侦察科科长、作战科科长,红一军团教育科科长、军团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大队大队长,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校长,晋察冀军区参谋长,冀中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校长兼晋察冀军区训练部部长和教育训练委员会副主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代司令员、司令员兼晋察冀军区第七纵队司令员,河北省军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华北军区副参谋长,中央军委军校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外训部副部长,军委出版部部长,总参谋部军训部副部长,总参谋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03年7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