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400万遣散费刷屏:成年人的体面,都是钱给的

墨染秋风 2025-03-26 08:08:37

奔驰400万遣散费刷屏:成年人的体面,都是钱给的

“拿400万走人,或者留下继续卷?” 当奔驰宣布为3万名员工开出最高400万元遣散费时,全网打工人集体破防。有人算了一笔账:在北上广深买套房、回老家开间咖啡馆、送孩子出国留学——这笔钱足以让普通人实现阶层跃迁。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奔驰财报上刺眼的 28.4%净利润跌幅,以及中国市场上 7%的销量滑坡。这场被称作“汽车行业最体面裁员”的背后,藏着一家百年车企的生死时速。

一、天价遣散费背后:每裁一人都是精密计算

奔驰的离职方案堪称教科书级别:

30年工龄的中层管理者,可获 36个月工资 + 股票期权 + 特别奖金,总额超400万元。

普通产线工人若选择离职,能拿到 20个月薪资补偿,30岁员工即可带走80万元。

保留岗位的员工将面临 组织架构重组,部分岗位转为“共享服务中心”模式。

“这不是慈善,而是成本最优解。”某跨国咨询公司汽车组负责人指出,德国制造业平均时薪高达 53.1欧元(约410元人民币),奔驰工厂工人月薪折合 4.8万元,远超特斯拉柏林工厂的 2.8万元水平。若通过自然减员优化3万人,每年可节省 **15亿欧元(约114亿元)**人力成本。

二、中国市场的蝴蝶效应:7%跌幅震动斯图加特

2024年奔驰在华销量 68.36万辆 的数字,刺痛了德国总部的神经。这个曾贡献 超三分之一 全球利润的市场,如今成为业绩最大拖累:

价格体系崩塌:E级轿车终端优惠超10万,GLC降价8万已成常态。

新能源掉队:EQ系列全年仅交付 3.2万辆,不及蔚来单季度销量。

用户画像偏移:35岁以下消费者占比从2019年28%跌至19%。

更致命的是 供应链反噬。北京奔驰某供应商透露:“以往零件订单误差率允许2%,现在超过0.5%就面临罚款。”当中国车企用 8000吨一体化压铸机 革新制造时,奔驰仍在为保留传统冲压车间与工会博弈。

三、电动化困局:大象转身的代价

奔驰的电动化成绩单暴露了传统豪门的窘迫:

2024年纯电车型交付量 18.51万辆,同比暴跌23%。

研发投入占比从5.2%提升至7.1%,但每辆电动车平均亏损 1.2万欧元。

被曝暂停 MB.EA大型电动车平台 开发,转向插电混动路线。

对比之下,中国新势力正在改写游戏规则:理想L9单月交付破2万,问界M9上市3个月订单超6万。奔驰CEO奥拉·卡列尼乌斯在内部会议上承认:“我们低估了软件定义汽车的速度,现在必须用燃油车利润为电动化续命。”

四、十字路口的抉择:3万人的命运与百年企业的豪赌

这场裁员风暴折射出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变局:

技术代差:奔驰L3级自动驾驶落地进度落后小鹏、华为至少18个月。

组织惯性:德国工会要求每天 10小时“数字断联” 保护期,与中国车企24小时响应的研发节奏形成鲜明对比。

文化冲突:某奔驰4S店销售坦言:“现在客户更关心车机能不能打《原神》,而不是真皮座椅的缝线工艺”。

但奔驰并非没有底牌。其 燃油车毛利率仍维持在22.3%,全新CLA级概念车搭载的 MB.OS 2.0系统 已实现5G通讯与V2X技术融合。正如华尔街分析师迈克尔·迪恩所说:“现在赌的是传统车企能否用十年时间,把燃油车积累的资本转化为电动时代的入场券。”

五、体面离场的隐喻:没有永恒的铁饭碗,只有时代的打工人

当北京某奔驰4S店经理王涛(化名)收到离职方案时,他给妻子算了笔账:拿200万补偿金提前还完房贷,剩下200万理财收益刚好覆盖家庭开支。“在汽车行业20年,见过太多暴力裁员。能拿着钱体面离开,或许是最好的结局。”

这场价值 30亿欧元(约227亿元) 的人员优化计划,本质上是一场资本与时间的赛跑。那些选择拿钱离开的人,带着燃油车黄金时代的最后红利;留下的人,则要参与一场更残酷的生存游戏——要么在电动化浪潮中重生,要么成为产业转型的代价。

正如《经济学人》的评论:“当特斯拉用算法解构百年造车工艺,当比亚迪用垂直整合颠覆成本逻辑,所有传统车企都站在了同一个悬崖边。”奔驰的天价遣散费不是终点,而是汽车产业大逃杀的开始。下一个十年,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无论是流水线上的工人,还是董事会里的决策者。

0 阅读:7

墨染秋风

简介:爱写作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