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农田里的常客,家家户户几乎都有那么几亩土豆地。老一辈的薯农们,靠着几十年的经验,摸爬滚打,愣是把这土豆种得白白胖胖的。但话说回来,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农业技术也是日新月异。那句“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的俗语,如今在土豆种植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要是还一味地守着那些老一套,恐怕土豆的产量和品质都得大打折扣。这不,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老薯农们该改改哪些老习惯,才能让土豆产量再上一个新台阶。你说这“三改”到底是啥呢?别急,咱们慢慢道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bbbe5e31fa440258a23ef11639d01b7.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先说说这第一改——平畦改为起垄种植。平畦种植,那可是老一辈人的老习惯了,觉得这样种出来的土豆成活率高,薯块膨大得好,丰收指日可待。可如今看来,这老办法还真有点跟不上趟了。为啥这么说呢?起垄种植在改善土壤通透性上,那可是平畦种植望尘莫及的。
咱们都知道,植物得靠根系呼吸,土壤通透性好了,根系才能长得壮,才能更好地吸收养分和水分。起垄种植就像给土壤做了个大保健,纵向通透性、横向通透性都上去了。纵向通透性,说白了就是土壤深层和地表的气体交换能力,起垄能让根系扎得更深,吃得饱、喝得足,薯块膨大起来自然就更带劲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de239f0d65d0e24494839a58e502832.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咱来说说横向通透性哈,其实就是土壤里的水分和养分能更顺溜地流到根系边上,让根系吸收。起垄种植呢,就好比给土壤修了一条条大路,水分和养分很快就能到地方。这么一来,土豆不光成活率高,产量也增加了,品质也不错,这可不就应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句话嘛!
接下来再讲讲这第二处变革——由切块栽改为抱窝栽。往昔,咱们种植土豆时,皆是将种薯切成块状,每一块上留存一两个芽眼,随后埋入土壤之中。此种做法虽说简便直接,但存在的问题着实不少。其一,切块的土豆结薯数量稀少,众多主茎之上仅结出一个薯块,致使土地资源被严重浪费。其二,切块的操作容易致使病菌感染,对土豆的生长及品质产生不良影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769b0d17ef1b8cb8ca268661b408591.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现在流行的抱窝栽,那就不一样了。它不用切块,直接整个种薯种下去,每个芽眼都能发芽生长。这样一来,主茎数量多了,结薯潜力也大了,产量自然就上去了。而且抱窝栽还能减少病菌感染的风险,让土豆长得更健康、更壮实。
最后说说这第三改——白膜改为复色膜。以前咱们种土豆,都是用白膜来保温保湿,促进发芽。但白膜有个缺点,就是只能提高温度,对作物的全株生长没啥帮助。现在好了,有了复色膜,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复色膜融合了黑膜与白膜的长处,不但能够提升温度,还能够推动作物生长。其借助在膜料当中添加高科技矿料的方式,调控反射光谱,优化作物的光合条件。如此一来,土豆便能生长得更为迅速、更为优良、更为健壮了。并且复色膜还能够保持温度与湿度,增强作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着实既让人省心又让人省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9d14cfc3b4fa8da3d07754b48be6059.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看,这“三改”下来,土豆种植是不是就焕然一新了?老薯农们要是还守着那些老习惯,那可真就落伍了。这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咱们也得与时俱进啊!
所以啊,咱们这老薯农们啊,也得学学那“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别总觉得老办法就是最好的,有时候啊,改改老习惯,说不定就能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呢!这“三改”啊,就像给土豆种植插上了一双翅膀,让它们飞得更高、更远。
当然了,这“三改”也不是万能的,它还得结合咱们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只有这样,才能让土豆种植真正走上科学、高效、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所以啊,咱们这老薯农们啊,也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别总守着那些老一套不放,要学会接受新事物、新技术。只有这样,才能让咱们的土豆种植事业蒸蒸日上、红红火火!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以上仅个人观点,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改正补充,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