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边界感?
如果你连开心都没有的话?
好好爱自己,你已经做的很好了
上篇:情绪困扰的重要原因我们生活里体验到的情绪困扰,都会有三个非常明显的伴生现象。而这三个伴生现象也是我们情绪困扰的重要
在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的研究成果里,无助的完整定义是:如果个体无法对一个重要结果产生影响,且所有的反馈都是如此时,
大多数时候,个体更愿意相信自己认可的事才是正确的事,即使它并不是那么的符合客观事实。
自己认可的事”和“理论上正确的事”之间隔着一个人的感受,人生特殊的地方在于,它不一定需要多么的华丽而是需要处于“临在状态”。 如果没有,个体就会感到一种被“操控感”。坐在副驾驶永远也感受不到手握方向盘的乐趣。 我都没有错过,又谈何正确?我都没有拿起过,又谈何放下? 如果非要说他们的生活里差了点什么,我想那很有可能是对自己人生的参与感。
下篇:丢失控制点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会感到迷茫?前段时间大学同学离职了,电话隔三差五的打到我这里来,跟我分享最
失控是如何导致无助感的呢?有两种常见的“失控”形式会导致我们的无助感;一种是“控制点有效但是做不到”;另一种是“控制点无
上篇:控制点和失控如果说无助感也有原因,你觉得会是什么?相信大多数人都体验过无助的感受,但我们对此只是模糊的停留在因为发
一个刚正不阿的人开始在职场里对人点头哈腰,巧舌如簧,如果他不从一定程度上放弃过去刚正不阿的信念,就算现实反馈再好他也无法发自内心的高兴起来。 我们习惯性的把这样的状态描述为“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塞利格曼说:如果一个人通过内在、永久、以及普遍性视角来解释失败,抑郁就会产生。
塞利格曼说: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无能为力时,他就会变得抑郁和无助。但这个观点提出来的时候却受到了两点质疑。在上一期分享中我们
塞利格曼说: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无关紧要,他会产生主观上的无助;如果一个人无法对一个重要的结果产生影响,且所有的情景反馈都是这样,就会产生客观无助。
“抑郁是什么意思?”在20世纪60年代,心理治疗师吉姆·吉尔刚到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助理教授的时候,塞利格曼向吉尔提出了这
一位网友这样写道:言未出,结局已演千百遍;身未动,心中已过万重山;行未果,假象苦难愁不展;事已毕,过往仍在脑中演。相信你
一提到幸福,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跟婚姻、家庭联系起来,好像幸福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不是一个人的事,那么幸
人的基因里永远都在追求着“个体差异性”;我就是我,是不一样的烟火。 但有一种方式却常常在变相否定这种追求,这个方式就是“贴标签”。 虽然将一个物体标签化会大大加快我们对外界的认知速度;但同时也会否定“个体价值”,这种否定一部分源于对外界的“标签化”,导致主体丧失对外界的探索动力;一部分源于对自身的“标签化”,导致主体丧失了主观能动性。
人性与现实的天然矛盾人的基因里永远都在追求着“个体差异性”;我就是我,是不一样的烟火。但有一种方式却常常在变相否定这种追
签名:心理学学者;专注人生感悟,个人成长,认知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