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八十年代,随着干部年轻化等号召,不少老将纷纷从位置上退下来。自1969年以不再担任领导职务的李赤然将军,接到正式离休
1975年,担任陕西省军区副司令的吴华夺赴京,希望自己过去的问题能得到圆满解决,也趁机从位置上退下来。1969年之前,他
1941年,新四军统一改编,彭雪枫领导对部队改为新四军4师,下辖第10、第11、第12旅。10旅过去是115师344旅主
1957年,军队精简整编,八大总部精简为三总部,五大军种也成为三大军种。此外,全军裁减三分之一人数。这次精简是新中国成立
天津战役是45军133师师长吴烈在四野打得最后一场战役,战斗结束后,他就调离野战军,到卫戍部队任职,留在北京,而没有跟着
陕北出身的很多将领都有一个共同经历,就是在土地革命之初,都曾经干过兵运工作。如刘志丹、谢子长、阎红彦、贺晋年等等。除了这
1964年晋升少将名单中有一位老资格牛化东,1925年就参加共青团,1926年入党。这样的资历就是放到元帅、大将、上将那
1965年,军队取消军校制度后,军队干部的军级改为行政等级,与地方部队实行统一标准。按照一般情况下,大将为行政4级,上将
上世纪八十年代,军队多次大规模精简整编,时间节点分别是1982年和1985年。军队不仅仅消肿,随着干部年轻化口号提出,很
陕北出身的很多将领都有一个共同经历,就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土地革命之初,都曾经干过兵运工作。如刘志丹、谢子长、阎红彦、贺晋
1954年,李元明从炮兵高级炮校学习后,被任命为东北军区炮兵司令部参谋长。作为军区炮兵司令部参谋长,主管训练工作,最让他
抗战胜利后,新四军3师奉命北上东北,师长兼政委黄克诚考虑到师部领导班子需要加强,向上级提出调整建议,虽然没有得到华中局同
在开国中将里,担任过大军区正职长达二十多年的寥寥无几,冼恒汉是其中之一。虽然他在八十年代以正军职待遇离休,但从1955年
二野出身的副军职将领中,陈康是少有一位被评为中将军衔的将领。副军职被评为中将,在一野、二野、三野、四野都有,但四野数量最
1937年春,上级将一批红一方面军干部派到二方面军加强领导,同时展开军政整训工作。在军政整训期间,红方面军4师作为反军阀
1952年,志愿军19兵团领导班子调整,司令杨得志和政委李志民,先后调任志愿军司令部副司令和政治部主任,副司令郑维山调任
1961年11月,担任179师师长的姚晓程高等军事学院学习,南京军区司令许世友去北京开会顺便到学院看望军区下辖干部。老领
1951年,60军编入志愿军3兵团,奔赴前线作战。60军军长由张祖谅改为韦杰,政委袁子钦。60军曾隶属于18兵团,而说到
1946年6月,随着内战全面爆发,各战区不断壮大革命力量,可冀东军区反而是一而再再而三缩编部队,这让军区其他干部意见大,
1929年参军,新中国成立前就担任主力师师长,一般情况下在1955年会被评为什么军衔?这主要看资历、职务、以及战绩,有些
签名: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