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烛光: 解锁宇宙距离的神秘钥匙》——黄践
《田野星空:中国民间星座调查》——张超
《流星与流星雨:星空里的科学门道》——朱进
你见过反应堆里的“宝宝堆”吗?它和“兔子”居然有关系?快来一起跟随先辈足迹,见“微”知著,向着原子能科学的星辰大海,出发!#放学后的核世界# #探索科学的路上我们从不孤单# #清明致敬先辈#
中国科技馆《科学方法特训营创想说》节目推出第一期——《如何建立一座外星科考站?》。本期节目特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李成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李亮,《流浪地球2》科学顾问团队执行制片人王姝与网络科普大V周哲,共同开启关于外星科考站的深度对话,一起走进未来星际探索的奇妙世界。
为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精神,积
在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比赛期间,一些运动员由于训练强度、心理压力的问题,其体重和体型发生变化,在比赛近在咫尺的紧要关头,原本设计完成的服装突然变得“不合适”了。作为中国花样滑冰比赛服的主设计者,北京服装学院服装科技研究院教授刘莉坚定表态:一定让运动员穿得合体、舒适,以发挥最大实力。紧急联系工厂重新印花、联系苏绣老师刺绣……不分昼夜的攻坚,终于及时为运动员们重新定制了最佳“战袍”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鲁丽敏,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缺少陪伴女儿成长的时间,她对女儿、对家人都有着深深的遗憾。第一次离开女儿赶往云南出差,小家伙在视频另一头哇哇大哭。后来,女儿咿咿呀呀地学着说话了,“妈妈,我爱你,但我不想让你上班!”便成了这个小宝贝最纯真而稚嫩的口头禅。
在南极中山站,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粟多武和同事们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面对着随时将至的暴风雪、11级夹杂着冰雪的怒号狂风,在“水泥墩+防风帐篷”搭建的“办公室”安置重力仪,最终“小家伙”纹丝不动并精准输出数据,终于为我国首次获取了南极极度恶劣环境条件下的一手珍贵数据,成为全球重力参考网建设的有力依据。
大国重器,心血铸之。中国航母的发展,凝聚着一代代航母人义无反顾前赴后继的奋斗。先辈如指路明灯,破开万里苍茫暗淡,中国造船工程学院首席专家田小川将带着赤子之心,承载使命,与之同行。
在三尺讲台,他是严肃认真的教授、博导,在科普活动上,他摇身一变成了垃圾分类“达人”,以科学责任感和科普使命感赋予“科技工作者”一词沉甸甸的社会力量。清华大学环境学教授刘建国认为,科研之路如行舟破浪,需时刻保持创新思维为帆,科学理性为舵,方能将成果普惠人间。
在今天,当人工智能与可穿戴技术融合,“钢铁侠”或许能真正来到你我身边。北京钢铁侠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锐,在打造可穿戴技术和人工智能结合的“黑科技”路上,始终带着对科技创新的热情与执着。
签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科普日活动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