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金融地产暴动,沪指重回3100点。不用想,结果必然是:涨指数,不涨个股;涨大盘,不涨基金。
因此,大部分人今天应该是亏的。
每次这种情况,总有人说国家队出来托指数,导致大家实际赚不到钱。
这种说法特别扯淡。
一方面,国家队现在的力量,比不过公募、私募和外资。
你就想嘛,2015年股灾那会儿都托得那么艰难,最后还要靠抓人。而2015年后外资和公募力量迅速壮大,国家队的力量就相对更小了。
另一方面,国家队进股市也是为了长期赚钱。注意第一性原理: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所以国家队(主要是证金公司、汇金公司和社保基金)并不是死买金融地产,否则要亏死
比如,根据最新季报,证金和汇金公司的第一大持仓都是茅台。再往后是格力电器、平安银行、万华化学、紫金矿业、中信证券、海康和东方财富。
不过,有一点倒是真的。国家队比较注重估值和分红,所以仓位上会偏价值一些。你看上面这些公司估值都不高,正常10倍PE,高一点也就20倍。
。。。。。。
说回股市,近期金融地产暴涨,主要还是在炒政策。大家都知道,最近出了很多条政策,终于开始强力救地产了。
强到什么程度呢?我之前给大家举过例子——上一次这么大力度救市是2018年10月救民营企业。民企占比最高的中证500和创业板当月就见底了。传送门☞杀疯了!
咱们这ZC有时候就这样。揍到服气是不够的,必须要往死里揍。真揍趴下了,一摸发现快没气了,不救真不行了,才心急火燎地送进ICU,再往死里抢救
所以,现在是不是该炒地产链了?别急,且听我说。
大家可以去回溯金融地产股的历史走势。每次上涨都有两波。
第一波是炒政策这波,也就是现在这一波。这波属于小的。真正大的那一波是等业绩真出来了,炒基本面。
以上一轮房地产周期为例,2015年11月明确提出要消化房地产库存。
仅仅两个月时间,地产指数就来了一拨50%的暴力上涨,也就是下图的第一个红箭头。这是典型的炒政策。
2015~2018年房地产指数走势
但2015年底的时候,房地产行业的业绩并未出现明显的好转。所以在业绩炒完后,股价差不多又跌回去了。
直到2016年中,房地产行业的盈利彻底见底,持续攀升到2018年。具体如下图。
2016~2018年房地产行业ROE
这下才迎来房地产行业的第二波上涨,一波足够扎实的上涨。也就是下图的第二个箭头。
2015~2018年房地产指数走势
这波显然要比第一波大得多、长得多也硬得多。地产指数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涨了近100%。而像恒大这种极度激进的公司,从3块涨到27块,翻了9倍。
历史会重演,但不会简单地重复。
从重演的角度看,本次政策炒完后,股价会有个回落的过程,直到业绩证实,重新上涨。
从不会简单重复的角度讲,现在谁还相信地产行业指数能一波翻倍?而个股甚至能翻9倍?
总之,政策这波谁爱炒谁炒,上涨的空间不会大,持续性也不强。咱们宁可等到业绩底出来了再去买业绩那波。
别忘了前些天热捧的信创概念股和信创基嘛,这两天不又跌回去了。
更何况,口罩这个因素尚在,地产行业业绩传导本身也具有滞后性,业绩见底显然还需要时间。
顺便说下口罩因素的消除,也只是时间问题。还记得前面讲的政策特点嘛,到某个极值后就会逆转。
政策本身是没错的。传染病就是会死人的,只是当管控成本过高的时候,只能让位于经济。
包括前些年打压地产、互联网和资本。虽然猛了点,但就是要彻底打破所有人的预期,让国家经济加速实现转型。作为一个大国,所有人都去炒房、搞金融、弄互联网,肯定是不行的。
这些全是虚的东西,特别容易受冲击,别人一卡你,你就不行了。
。。。。。。
1、8家基金公司申报的北证50指数基金获批发行。
北证50指数估值倒不高,20倍PE。但自由流通的市值也就小几百亿。8只基金放得下吗,哈哈。等基金发行了再评价吧。
2、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
预期之中,也谈不上多大的利好。现在钱不是关键,今年大家是拼命存款,银行里不差钱,差的是需要借钱的人。
3、人社部会启动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等36个城市先行。
个人养老金,好处主要是避税和管理费低。但这事来得突然,好多人还没搞明白。
没关系,有我在。最近我也参加了好几个基金公司和第三方的会,基本上所有问题都搞明白了。
逻辑不同吧,人越来越少了,谁还傻乎乎的搞那么多房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