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单突封、库存爆仓,国联水产紧急自救,罗非鱼砸价惠民转内销

影子红了天 2025-04-19 13:56:10

美国关税飙升,没人愿意当冤大头,出口美国的路已经封死了。中国出口的货一批一批堆在仓库里。

国联面对困境紧急自救,将出口商品降价卖给家门口的自己人。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国,中国罗非鱼产业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美国还是中国罗非鱼最大的出口市场。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上一年中国向美出口罗非鱼达到约48万吨,出口额14亿美元。

中美关税风波持续升级,中国罗非鱼出口企业的压力倍增,越南巴沙鱼产业加速扩张。

中国罗非鱼出口遭遇双面夹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近日特朗普已经将关税加到了150%,这不是把罗非鱼产业逼到绝路上了么。

在4月16日,广东珠海的国产水联将一车车的罗非鱼从冷库拉出来,进入中国仓库。

出口这条路走不通就换一个,将罗非鱼送进了国内超市和电商渠道的仓库,原本去美国的优质商品优惠卖给国人。

壮士断腕的做法都是被逼出来的,美国的关税限制住了罗非鱼的赴美进程。别说国联一家,广东不少的罗非鱼养殖场都被逼的没有一点办法。

有的养殖户甚至直接抽干鱼塘,认为往后的情形不好,养一年亏一年。

罗非鱼很优质,是市场的变化让他们无所适从。

国产水联集团专注水产食品领域发展24年,一心实行全球买、全球卖的经营理念,是中国罗非鱼出口的领军企业。

每年出口量达6000吨,对美出口占比达五分之一。

优异数据也挡不住美国频繁加征关税政策,对水产品出口形成重压。没有企业能够承受住莫名其妙增加的巨额关税。

出口量最大的广东地区水产行业陷入停滞,加工企业出口量骤降。

大量库存没有出口企业愿意收购转卖,巨量积压滞销的商品成为压垮广东养殖户的最后一根稻草。

别说产量少,就算是丰产也难丰收。罗非鱼未来的前景黯淡。

关税风暴没有赢家,不仅威胁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涉及到了民生福祉,让乡村振兴的进程变得迟缓。

前几年,中国发展前景看好。中国是世界罗非鱼的顶尖出口商,每年产量超过160万吨,25%的产品出口美国。

但是事情的转变发生了,美国反倾销并利用非市场行为的借口,将关税层层叠加,似乎不是为了压价,而是让中国罗非鱼失去美国市场。

限制市场的不仅是这种关税压制的清场行为,还有其他国家出口产品的积压。

厄瓜多尔、巴西的罗非鱼出口量暴增,美国逐渐从越南进口,已经增长了两位数。

根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超市在2025年度减少中国供应商接近80%的订单,进口转向拉美和东南亚供货商。

市场早就不单单依靠中国的产业链了,不是中国的罗非鱼不好,而是在政治和经济的双重考量下有了替代品。

当然,国产水联不会坐看自己倒闭,面对这严峻的形势,迅速调整经营战略,将经营重心转向内销市场。

一批又一批的罗非鱼从冷冻库拉出来,以惠民的价格投放给国内市场。

让国人也能够享受同一个生产线,同样标准和质量的产品。

很多人觉得出口转内销不过是,鱼卖不到国外就简单处理给国内。

可流程并没有那么简单,我们采访了此次转内销流程的供应链负责人,他表示流程相当繁琐。

这批鱼原先是出口国外的,按照出口的标准处理好了。不管是包装、检验标准还是产品构成都是给美国超市定制的。

现在要转变给国内市场,所有的标准都要改写。

包装标签需要重换,并且备案、沟通商超、协调冷链都是复杂的流程,最后按照国内行情重新定价。

走完了流程才能卖给中国百姓。

中国百姓面对惠民产品,很高兴,认为出口级别的罗非鱼在国内终于也能吃上了。

当然了,这些鱼的品质上乘,就算冰冻质量也远高于市面上流通的一些商品,价格也相对便宜。

关键是,企业给我们扛住了压力。

这些鱼为了能在国内上架,企业需要面对生产切换的压力,标准的更替,还有库存的沉没成本,最终才能将鱼送到我们餐桌上。

广东水产协会专家分析,出口转内销不是一条简单就成的路,是对运营方式的一次革新,也对水产企业进行了一次大洗牌。

国联水产能转,是因为自身有着强硬的经济实力,渠道、体系能有组织按顺序的进行转变,可是那些二三线企业,规模小、布局散,转变就成为了奢望。

更多的是撑不过,没有现金流,就算有好的商品也只能看他堆积在仓库里。

曾经我们奋力出口,赚外汇。现在贸易摩擦之下,反哺民生成为重中之重,所以制造业都也考量这个难题。

现在出口转内销其实是一种制度的转变,是水产行业在长远的眼光下进行的决策改革。

出口级食材似乎变成了高端,我们现在更应该研究国人愿意吃什么,在可以接收的范围内要花钱买什么。

方向转变了,面对美国制裁,鱼业危机,中国企业用实力回应,我要把你要的先卖给我们中国百姓。

各种水产行业争相转变,不只是罗非鱼、还有冻虾、金枪鱼等优质出口食材,出现在商超和电商平台上。

为了保障自己的饭碗,更多企业进行制度改革,打通内销渠道。

真正有潜力的企业就得靠出口、内销、现金流进行相互协调,审时度势才能在市场环境变化下如鱼得水。

市场变换太快,只要愿意转变、产品优秀,在中国就一定能够坚持下去。

我们不再是那个只为出口赚外汇,做大蛋糕的国家,更多企业明白,赚钱不是靠出口补贴。

而是靠体系,靠自身优秀的产品质量才能做大做强。

0 阅读:2

影子红了天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