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降糖的漫漫长路上,有多少朋友还在苦苦挣扎,满心迷茫,看不到希望的曙光?作为一名有着40多年糖尿病治疗经验的医生,我实在揪心。中医攻克消渴症(也就是如今所说的糖尿病)已然历经千年,怎忍心看大家依旧每日被病痛折磨?
其实,再棘手、再顽固的糖尿病,也绝非无药可解、无路可走。在这数十年的行医生涯中,我积攒了诸多经验,还有经过反复验证行之有效的方子,专为糖尿病患者排忧解难。
话说回来,糖尿病这一病症古已有之,只不过中医典籍里并未出现“糖尿病”这个现代称谓,它一直被归在“消渴”范畴之中。
何为“消”?简单讲就是消谷善饥,吃再多都感觉饥饿;何为“渴”?那便是饮不解渴,一杯接一杯饮水,喉咙的干渴感却丝毫未减,这与糖尿病“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精准对应。
一直以来,传统中医理论都认为,糖尿病的基本病理机制是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主要是肺、脾、肾三脏的阴液亏虚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依据人体阴阳平衡的大原则,阴液亏虚到了一定程度,必然会致使虚阳上亢、虚火上扰,这便构成了糖尿病“阴虚燥热”的经典病机理论。
然而,在大量的临床实践后,我们有了全新发现:过往认定的“阴虚燥热”,充其量只是外在表象,糖尿病的根源性问题实则是脾胃虚弱、脾阳亏虚。
中医理论强调,脾在人体中肩负着运化水谷、运化水液的重任。咱们吃进嘴里的食物,沿着食道进入胃部,胃施展它的“腐熟魔法”,将食物转化为食糜。
紧接着,脾登场发挥运化效能,把食糜精心加工成富含营养的水谷精微,再进一步转化为气血,而且脾胃还有个关键使命,就是将这些精微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滋养每一个组织器官,正如同《黄帝内经》里所提及的“脾气散精”那般神奇。所以,中医才把脾胃尊称为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一旦由于各种各样的缘由,致使脾胃功能受损,陷入虚弱、脾阳不振的困境,脾胃的运化机能便会大打折扣,无法正常履职。
反映在糖尿病人身上,就是脾胃没办法把精微物质顺利输送给各个组织器官,这些宝贵的精微物质全都拥堵在血管脉道里,“脾气散精”的功能失调紊乱,如此一来,全身脏器都陷入营养不良的泥沼。
这般恶性循环,“三消”症状——上消、中消、下消,自然就接踵而至了。
先看上消,由于脾主运化水液的功能受挫,人体摄入的水分难以转化为滋养全身的津液,脏腑如同置身于干涸之地,极度缺水,患者无奈只能频繁大量饮水,可这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干渴感如影随形。
再看中消,同样是因为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无法将水谷精微有效分散到全身供组织器官利用,这就好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身体得不到充足能量供给,于是糖尿病人常常出现消谷善饥的现象,总感觉吃不饱。
至于下消,倘若脾胃虚弱的态势进一步恶化,中医有云“久病必及肾”,到了病变后期,就会演变成脾肾两亏的糟糕局面。肾主水,又负责固摄小便,此时肾功能受损,便会出现小便量多的下消典型症状。总归一句话,脾胃虚弱、脾阳亏虚,才是糖尿病发病的关键病机。
我曾接诊过这样一位患者,被糖尿病纠缠了整整 5 年,血糖就像坐过山车,反复无常,飙升的时候,空腹血糖甚至高达 9 点多,着实吓人。更糟糕的是,近期他又添了新烦恼,眼睛看东西越来越模糊,手脚还时常发麻,这可把他急坏了,赶忙找到了我。
接诊后,我仔仔细细打量这位患者,他面色略显苍白,身形有些消瘦,精神状态不佳,眼神里满是疲惫与焦虑。一番望闻问切后,结合他过往的病史与当下症状,我心中已然有了应对之策。
斟酌良久,我为他精心拟出一方:黄芪、山药、五味子、知母、葛根、天花粉、鸡内金等。
这方子里,黄芪堪称“主将”,是补气的明星药材,归脾经、肺经,主攻补脾气。要知道,脾气一旦振奋上扬,水湿津液便能随之升腾,为身体的运化输送注入动力源泉。
再瞧山药,这可是大家熟悉的药食同源好物,身兼三职,补脾、固肾、润肺,全方位呵护身体三大脏腑。往上,滋润肺部,肺功能强健了,生水有源,能助力缓解干渴;往下,稳固肾脏,对小便频数的问题加以改善;而且,黄芪侧重于补阳,山药偏向补阴,二者搭配,巧妙实现阴阳平衡,相得益彰。
五味子,凭借自身的酸味特性,发挥收缩之效,与山药协同作战,强化补肾固精之力,让肾脏能量得以稳固留存。
鸡内金也不容小觑,大家想想,鸡没有牙齿,全靠鸡内金来消化食物,可见其健胃消食本领高强,在这方中,它负责把脾胃的运化功能重新“激活”,确保食物得以顺畅消化吸收。
至于方中的知母、天花粉、葛根,它们主要发挥生津止渴之能。知母、天花粉擅长滋阴清热,润燥止渴,把体内的燥热一扫而空,为干涸的身体补充津液;葛根则生津液,仿佛一股清泉,润泽周身,让干渴的脏腑“畅饮”解渴。
患者谨遵医嘱,按时服药。半个月后复诊,他整个人的精气神焕然一新,脸上洋溢着喜悦。一检查,脾胃已然恢复健运,气机通畅无阻,血糖也趋于稳定。看到他的转变,我由衷地感到欣慰,也更加坚信,只要找准病因,从脾胃论治糖尿病,就能为患者点亮希望之光,带他们走出病痛阴霾。
希望这个案例能给广大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启发,若您身边有人正受糖尿病困扰,不妨多了解一下中医从脾胃调理的思路,或许就能开启一扇通往健康的新大门。
相当看了一部透砌的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