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漂白》:杀人者为何却是人人口中的大孝子

我是语夏 2025-01-25 09:33:53

犯罪心理学有一项调查:85%暴力犯罪、穷凶极恶的人都很孝顺,这种孝尤其体现在母亲身上。

就像《漂白》里的邓立钢,看过的人都知道,这部剧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事情发生在90年代,东北的三男一女团伙作案,他们把夜场里看上去有点钱的女人哄骗抢劫,最后灭尸。作案手段极其残忍,虽说是为了钱,但最后连人也不放过,多地作案之后他们转到其他地方改名换姓地生活。多年后这几人还是落网了,他们估计也没想到,落网的原因是改了所有人的名字,唯独没改邓立钢母亲的名,警察顺藤摸瓜才找到他们。剧中有一幕很惊险,警方在第一次逮捕他们的时候,是因为观察到,主犯邓立钢每年不管多忙,都会在过年的时候回家看望母亲,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十年。于是他们蹲守在邓立钢老家的附近,果不其然,还真是看到了他们做梦都想抓的人。这部剧有一个很隐晦的线,就是邓立钢和家人的亲情线,自身难保的他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看望母亲,开始新生活后,明知会有风险还是保留了母亲张念慈的名字。这种种的行为都说明,邓立钢虽然是背负着十几条人命的恶魔,但也是个大孝子。

这类人在母亲面前永远是听话的好孩子,但在母亲视线之外,就变成了另一个样子。著名的犯罪心理学教授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曾有一个背负命案的人,偷偷跑回家看母亲,结果被警察逮住了,他当时随手抓了一个人质,就在他准备做出极端行为时,听到动静的老母亲从房间里走出来,男子见双眼失明的母亲出现,缓慢地放下了手中的刀,然后平静地说:娘,没事,我几个朋友来接我。警察也配合着他说顺路接他。不管一个人做了多么伤天害理的事,在母亲面前是个孝子,从心理学角度看大多有这几个原因。

第一,本性不坏,人品不健全。一个十恶不赦的人又能是孝子,这两件事本身是冲突的,但两者都做到了,说明那个人天生不是坏种,只是后天成长中遭受了刺激或者不公的待遇,人格慢慢扭曲,误入歧途了。第二,只要是人,就有情感需求。一个人之所以犯罪必然是因为感情、家庭、生活中没有接受到如意且相应的回应,尤其暴力罪犯的人也有情感需求,这从小到大的母亲自然成了感情的重要安放。

第三,人性的弱点和假象。有一些人是冲动犯罪,是特定环境下激发了他内心的恶,就像剧中任重饰演的石毕,原本是一个秉性温和,话不多的人,但是在面对母亲去世妻子背叛的双重压力下,又遭到妻子的冷嘲热讽,一时难以控制手起刀落让自己走上了另一条路。这点也足以看出,是人就有人性,人性都有弱点。第四,性格偏激、性格匮乏。李玫瑾教授曾发现,大多数犯罪人员都有一个普遍的特征,那就是小时候没有得到很好的抚养,也就是心理匮乏。而在这群人里从小获得的母爱居多,成年后即使做事偏激冲动,喜欢暴力,但是对母亲依然敬重。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