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子珍回国后,第一次和毛主席联系请求一事,毛:以后有机会再说

红色记忆录 2023-10-24 10:36:07

从1928年到1937年,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婚姻保持了十年。这十年,是毛泽东政治上的起起落落,在他最艰难的时期,贺子珍始终伴随着他,不离不弃。但这十年,贺子珍的精神和肉体承受了太多的伤痛。就这样,贺子珍决心离开延安,去到了苏联。

但在苏联,她的日子也不好过,终于熬过了那段时间的她时隔多年回到了祖国。此时她和毛主席已经分道扬镳,但贺子珍也是一个有分寸的人,她知道自己不应该再打扰他。

但因为一件事,她还是决定联系毛主席请求一件事。毛主席看后只是回复了:“以后有机会再说。”那么,贺子珍请求的是什么事情呢?

贺子珍寻找哥哥

回国之后,贺子珍见到了许多井冈山的战友,故人的相见,也让她更加挂念自己的亲人,自己的父母怎么样,兄妹是否还安好,这一切都是个未知数。

贺子珍打听不到,和他们也联系不上。林彪也下令:“打电报到各个野战军问问。”

贺子珍一边等着消息,一边自己也在寻找,还给肖劲光和肖华打去电话,让他们帮忙寻找贺敏学。

这些同志一听说贺子珍回来了,也非常热心,积极地帮忙宣召贺敏学。

不久之后,在大家的努力打听下,终于找到了贺敏学的踪迹。此时的贺敏学正在陈毅麾下的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二师做师长,这个时候国民党正在重点进攻胶东,他们正在进行激烈的战斗。

贺敏学得知妹妹回来的消息,也非常高兴,对妻子李立英说道:“好!好!桂圆回来了就好!”

其实,这些年来,贺敏学也一直牵挂着妹妹,得知妹妹在苏联的遭遇也非常担心,现在妹妹终于回国,他是最高兴的。他恨不得现在就去东北见到贺子珍。但当前战事吃紧,他没办法前去,只好派妻子去东北代替自己去见妹妹。

这个时候,陈毅也听闻了贺子珍回国的消息,在路上他遇到贺敏学夫妇,对李立英说道:“贺子珍回国后非常想念亲人,你就代表贺敏学去看看妹妹吧。”

于是,李立英带着5岁的孩子去到了哈尔滨。在路上,她的心中忐忑不安。

她听说贺子珍的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所以她也有点发怵。但是当她一看到贺子珍时,这个顾虑顿时被打消了,此时站在她面前的贺子珍,亭亭玉立,皮肤白皙,哪有什么病人的样子。一见面,贺子珍就亲热地叫她嫂子。

哈尔滨的冬天天寒地冻,贺子珍主动烧水,想让她们暖暖身子。

由于刚从苏联回来不久,贺子珍说中文还是磕磕巴巴的,她说自己在国外找不到中国人说中国话。

一家人坐在一起,贺子珍忍不住问家里人的情况。李立英告诉她贺焕文夫妇早已去世。

“母亲在父亲病逝后到了延安,毛主席不仅亲自照料老人家的生活,还为她送终立碑。胡宗南侵占台湾后,把母亲的坟给挖了,不久毛主席率军收复了延安,请老乡重新把母亲安葬了。”

听到这里,贺子珍的眼眶早就湿润了,她极力忍耐着不让泪水滚落下来。

之后,贺子珍还让她讲一讲她和哥哥的经历。

毛:以后有机会再说

1940年春,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在安徽岩寺成立,担任新四军挺进纵队参谋长的贺敏学调任第五分校教育长兼训练部部长,负责全校军事、政治教学工作。

李立英是学员班的一员。李立英在训练中所展现出的素质,也让贺敏学对她有了主意。李立英不仅军事训练一丝不苟,政治理论、军事知识学习同样刻苦认真。

贺敏学亲自教授军事理论课,李立英上课也非常认真,虚心好学,不懂就问。这也让贺敏学对她的印象越来越好。

就这样,贺敏学对李立英渐渐有了好感。而当李立英了解到贺敏学的革命经历后,对他也很崇敬。两人也开始进行了有意无意的接触,随着两人的接触,心也渐渐靠近了。

但贺敏学始终都没有表白,因为他觉得自己结过婚,而且年纪也比她大16岁。一旦陈毅知道,就鼓励他,年龄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有情人终成眷属。

为了两人的婚事,陈毅主动当了媒人,找到李立英谈这个问题。陈毅问她对贺敏学有什么感觉。李立英也红着脸说道:“只要人好,双方有感情,其他我都无所谓。”

陈毅也高兴地说道:“这个事敲定了,我当你们的媒人。”

就这样,两人在1941年5月结婚,陈毅作为媒人和证婚人参加了他们的婚礼,他们走到了一起,两年后就生了这个女儿。

听了哥哥和嫂子的故事,贺子珍也感觉到很幸福,哥哥过得好,家庭美满是她最大的愿望。

不过她也提醒嫂子:“大哥也是个革命狂,工作狂,做起事来,不管家的。这你要多体谅啊!”

最后,贺子珍还问了贺怡的情况。李立英在哈尔滨住了一个多月,是贺子珍最激动的时刻,她有许多话想要对家人说。她们两人整天形影不离,就连晚上都会谁在一张大床上。贺子珍都会把她的心里话讲给嫂子听。

一次,李立英还跟贺子珍谈起了贺敏学,说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七次负伤,至今在他的腰上和腿上,还有子弹。

贺子珍听后,为哥哥的勇敢而自豪,但又为哥哥的健康而担忧。她回国之后,第一次有了想要和毛泽东联系的念头。她对李立英说道:

“嫂子,我们马上起草一份电报,报告哥哥的健康状况,请求中央批准让他到东北进行手术治疗,这份电报就打给润之。”

他们很快起草了一份电报给毛泽东,几天之后,毛泽东的回电上写着:

现正处战争环境,不允许贺敏学离开,待以后有机会再说。

这是贺子珍回国之后第一次和毛泽东联系。得到毛泽东的拒绝,贺子珍的心里很是难受,她竭力控制自己的感情。

不久之后,陈毅和贺敏学在淮海战场与蒋介石的黄维兵团进行决战,李立英母女即将要回去了。临走前,贺子珍将自己身上的一只金戒指交给了李立英,她担心他们在前方没有什么东西换的物资,她以为如今的战争,大家还是和以前一样艰苦。

李立英说什么都不要,但在贺子珍的请求下,她还是收下了。

临走前,她将金戒指委托给了贺子珍的一个同事,在她离开哈尔滨之后,交给贺子珍。然而,就在李立英母女离开的那天,贺子珍送行时得到了那枚金戒指。

贺子珍一下子反应过来,一边拿着戒指追着火车跑一边抹着眼泪。她们都是互相为对方考虑的人啊。革命的友谊令人动容,亲人的亲情也让人泪流。

6 阅读: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