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大号的仰韶文化尖底瓶,长度达146厘米,距今约6000年。现收藏于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

大号尖底瓶
这么大家伙自然不可能是汲水用的,而是插在地上酿酒的酒坛子。
这样的酒坛子,从开始酿酒的那一天开始就无法移动,因为据说它的器壁很薄,装满酒水以后一旦移动很容易破碎。
因此,这样的大号尖底瓶只能放在大室里,饮用的人就要集体围着尖底瓶用吸管来咂酒。



李宝宗《浅说仰韶文化尖底瓶形制、用途及其他》(《中国文物报》2011年11月16日第4版)介绍:
“大个头的尖底瓶很少,但皆出土于聚落的中心大房子里,而且还都在主室的中心部位”。
王先胜《再说仰韶文化:尖底瓶非“侑卮”》(《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1月12日总第378期)也说:
“大型尖底瓶不仅仅见于郑州地区作葬具使用,也见于其他仰韶文化,几乎每个遗址都有一件。半坡类型大型尖底瓶是有双耳的,它们出土于居住区,不是作葬具使用”。
上述两位专家的说法都印证了我们之前的说法:
仰韶文化的有虞氏部落都有着集体喝大酒的风俗,而这个集体喝酒的地方叫做“大室”,也就是后来“饮至”的地方。
仰韶文化的大房子,就是大室。半坡遗址和姜寨遗址都有大房子,但是比起后来5000多年前的大房子就相形见绌了。
大地湾遗址发现的大型宫殿式建筑F901,建筑总面积达到420平方米。
西坡遗址,发现了占地面积达517平方米的特大型房址F105。
这个记录如今又被打破了:
甘肃庆阳南佐遗址,发现了宫殿区建筑面积达720平方米的中心主殿F1,是同时期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单体建筑!
大大大,真是大室!

南佐大房子大室

南佐大房子遗址
随着仰韶文化的消失,这些大房子的面积都在缩水,尖底瓶也消失不见了。
唯有在大室里饮至的风俗保存了下来。
清华简《耆夜》里面,记载了周武王、周公、毕公、召公、辛甲、作册逸、师尚父等人在大室里面饮至的事迹。
武王八年,征伐耆,大戡之。还,乃饮至于文太室。毕公高为客,召公保奭为介,周公叔旦为主,辛公甲为位,作册逸为东堂之客,吕尚父命为司正,监饮酒。

可惜的是,这里的大室再也没有尖底瓶。
仰韶时期那个集体喝大酒的年代对于周人来说,已经是遥远的记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