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萌娃,就像开盲盒,时不时冒出的话,能把家长噎得一愣一愣的,让人哭笑不得。快来看看,你有没有被孩子这些话“击中”。
“妈妈,你怎么这么笨!”
宝妈小李教孩子做手工,怎么教孩子都学不会,她就有点着急,多唠叨了几句。结果孩子突然来了一句:“妈妈,你怎么这么笨!教了我这么多次我都不会,肯定是你方法不对。”小李当时就愣住了,心里又气又委屈。自己辛辛苦苦教孩子,没想到被孩子反说笨。冷静下来后,小李意识到,孩子可能只是着急表达自己的想法,没有考虑到话语的恰当性。从那以后,小李教孩子时会更加注重方式方法,也会引导孩子用更合适的语言表达情绪。
“我不要你管,我要找奶奶!”
宝妈小王因为孩子看电视时间太长,想把电视关掉,孩子立马大哭大闹起来,嘴里喊着:“我不要你管,我要找奶奶!”小王心里一阵失落,自己平时尽心尽力照顾孩子,没想到在孩子眼里,奶奶比自己还好。后来小王发现,孩子只是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说出这样的话。小王开始反思自己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在阻止孩子做不好的事情时,会先耐心地和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长时间看电视,而不是直接强制制止,这样孩子的抵触情绪就没那么大了。
“为什么别人有,我没有?”
宝妈小赵带孩子去商场,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拿着一个新玩具,哭闹着也要买。小赵说家里已经有很多类似的玩具了,不能再买。孩子却不依不饶地说:“为什么别人有,我没有?你就是小气,不爱我!”小赵觉得很无奈,孩子总是拿自己和别人比较,一旦不满足就说妈妈不爱他。小赵明白,孩子还小,不懂得理解家长的想法。于是,小赵会和孩子解释每个家庭情况不一样,不能盲目攀比。同时,也会通过一些小奖励的方式,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东西,培养孩子的耐心和理解能力。
“你又在玩手机,不理我了!”
宝妈小钱工作一天回到家,想放松一下,就拿起手机刷了一会儿。孩子跑过来,看到妈妈在玩手机,委屈地说:“你又在玩手机,不理我了!”小钱听了心里很愧疚,自己平时陪伴孩子的时间本来就不多,回到家还只顾着玩手机。从那以后,小钱尽量在孩子面前少玩手机,多陪孩子一起做游戏、看绘本,珍惜和孩子相处的时光。
孩子天真无邪,他们说出的“噎人”话,往往是内心真实想法的直接表达。作为家长,我们要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从这些话语中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和陪伴质量,用更合适的方法和孩子沟通,增进亲子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