埭是一种古代水利工程,帮助船只通航。史书对埭的最早记录是东吴破岗渎上的埭。埭在徒阳运河上也有存在,丹阳陵口有中邱埭、吕城有庱亭埭。
《至顺镇江志》记载,“中邱埭在丹阳县东二十四里”,《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庱亭垒,在县东四十七里”,庱亭埭就在庱亭垒段。
陵口的中邱埭和萧梁河是运河陵口段的水利工程组合。中邱埭帮助船只通航,萧梁河调剂陵口段运河水位。
陵口段运河是整个徒阳运河最容易淤塞的河段。这里是粉砂土质,河道两岸的泥沙塌方后,会淤塞航道,这一段在历史上有一个浑名叫“流沙河”,《西游记》里沙和尚藏身的河也叫流沙河。有数据记载,自古以来,陵口段运河就以难治理著称,历史上一共有200多次河道整治记录。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江苏省交通厅河丹阳市(当时为县)组织过多次河道整治,费了很大的财力,也不见成效,“边挖边坍以及泉涌现象十分严重”,“淤塞浅堵”严重,整治前的丹阳陵口段底宽只有3~5m,枯水期该航道只能通行5~10t小农船。
可想,在古代科技不发达的时代,加上财力、人力限制,陵口段运河通航的确会是一个问题。历史上,东吴孙皓时期(264-277年),岑昏曾受命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全线拓宽水道,降低河床,疏凿和改造工程;齐明帝建武年间(494-497年),也对徒阳运河全面浚治。
考虑到陵口段运河难以通航的特性,自运河开挖或浚治时,修建水利设施就是必然的选择。中邱埭蓄水、通航,萧梁河承接来自丹阳东北山地的水系,可以对陵口段运河进行补水。
因此,中邱埭的修筑,萧梁河的开凿,时间应该早在南朝梁之前,在南朝梁陈时顾野王写的《舆地志》中,就有对中邱埭的记载:“泰安陵、景安陵、兴安陵,在故兰陵东北金牛山,其中邱埭西,为齐、梁二代陵隧口,有大石麒麟、辟邪夹道,有亭,有营户守典之。四时,公卿行陵,乘舴艋,自方山由此入兰陵,升安车,轺传驿置,以至陵所。”
像中邱埭、萧梁河这样的大型水利工程,需要耗费庞大的财力,动用大量的人力才能完成,所以,起码在梁朝时,这两个水利工程就已经在正常使用了,所以它的修筑和开凿时间应该在南朝梁之前。至于具体是哪个皇帝修筑和开凿的,需要进一步研究。
另外,在徒阳运河上,除了中邱埭和庱亭埭,还有东晋建武元年(317年)司马裒在丹徒修建的丁卯埭,以及南齐时候修建的奔牛埭(今常州新北)。
吕城的庱亭埭和新北奔牛埭是宁镇丘陵高地与太湖平原过渡交接地带上两个重要的埭,庱亭埭应该与奔牛埭同期或者更早。
而在庱亭埭上游的中邱埭修筑年代或许更早,作为运河补水的萧梁河,修筑年代也可能提早到南齐或之前。
据《南齐书》卷三一《荀伯玉传》记载,建元元年(479),皇太子萧赜(后来的齐武帝)从丹阳拜陵后归来,“还至方山(指方山埭),日暮将泊”。在归途中萧赜的近侍张景真“白服乘画舴艋,坐胡床”,看到的人都怀疑他是皇太子,致使齐高帝萧道成知道后大发雷霆。
萧赜到丹阳祭拜陵墓,走的水道,他必然走萧梁河,说明,在萧道成在位、萧赜为皇太子时,萧梁河已经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