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造出新型人造树叶,能自动朝向太阳,在水中能分解氢氧

科普大世界 2025-02-10 17:21:22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树叶通过光合作用这一神奇的生物过程,将阳光转化为能量,并制造出我们赖以生存的氧气。这一自然界的壮举不仅维系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启发了人类探索可再生能源的无限可能。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将这一自然过程融入到了人造物品中——新型人造树叶应运而生。

这种新型人造树叶不仅继承了自然界树叶的某些功能,更在性能和效率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它不仅能够像真实树叶一样自动追踪太阳的运动轨迹,充分利用光能,还具备高效生产电力及分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的能力。这一创新成果不仅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开辟了新途径,也预示着人类在模仿自然、利用自然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这种新型人造树叶的具体功能、特点以及研发过程,并展望其未来的广泛应用。

据科技日报等媒体2月10日的报道,我国科研团队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人造树叶。这种树叶不仅能够像真实树叶一样自动追踪太阳的运动轨迹,还具备高效生产电力及分解水制取氢气和氧气的能力,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该新型人造树叶采用了创新的柔性太阳能电极设计,表面覆盖了一层保护性凝胶涂层。其独特之处在于内部嵌入了碳纳米管,这些纳米管被巧妙地置于一种对温度敏感的聚合物基质中。

当树叶暴露在阳光下时,碳纳米管局部受热,导致聚合物收缩,从而使树叶自动向光源“弯曲”,实现无马达追踪。这一机制灵感来源于植物的自然光追踪方式,赋予了人造树叶更高的灵活性和效率。

据科研团队在《先进功能材料》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介绍,相较于传统刚性系统,新型人造树叶在光照条件下展现出显著优势。在45度角的光照下,其水分解效率比传统系统高出47%;而当光照角度为90度时,其追踪系统产生的氢气和氧气量更是比传统系统高出8.66倍。

这一突破性进展得益于新型树叶采用的制造技术,将光活性材料沉积在轻质塑料上,替代了传统的玻璃基底,不仅减轻了重量,还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能。

此外,新型人造树叶还具备出色的水下工作能力。其表面的水凝胶涂层不仅具有透气性,允许水分进入并让“废气”逸出系统,还模拟了植物细胞质的结构,增强了树叶在水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在连续运行65小时后,树叶的光电极仍保持了73%的活性,显示了其卓越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然而,科研团队也指出了该技术在规模化应用前面临的挑战。碳纳米管结构元件在多次追踪循环后性能会逐渐下降,影响了光追踪响应时间。同时,风和水流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对树叶的运动和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未来还需进一步优化结构设计,提高材料的耐久性和抗环境干扰能力。

尽管存在挑战,但新型人造树叶的潜在应用前景仍然广阔。它不仅有望为可再生能源领域带来新的解决方案,还可能在水下探测、海洋能源开发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科研团队表示,将继续深入研究,推动这一技术的实用化进程,为构建绿色、可持续的能源体系贡献力量。

消息来源:《科技日报》2月10日报道《中国科学家研发新型人造树叶:可仿生追踪太阳,高效分解水制氢》

能对接不能分离!印度太空对接试验出现新问题,卫星组合体已失控

6枚大气球飞越台海上空,携带太阳能和载荷,F16也“束手无策”

石正丽又出新研究成果:发现两种使用ACE2受体入侵的冠状病毒

开曼群岛海域发生8级强震,中美给出的震级和震深却完全不同

人类首个要拦截的小行星出现了,联合国为它首次启动《行星安全协议》​

0 阅读:63

科普大世界

简介:普及科学知识,增强科学能量,扩展科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