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巴西的240万吨大豆订单,让美国农民又慌了!

海露阅览武器 2025-04-14 12:58:39

美农焦虑:

中国240万吨大豆订单花落巴西,贸易战苦果自尝?

据彭博社4月10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就在过去几天,中国企业从巴西采购了规模“异常庞大”的大豆。

整整40艘货船,装载着大约240万吨大豆,这一数量几乎占到了中国一个月大豆输入量的三分之一。

此消息一出,大洋彼岸的美国农业界瞬间炸开了锅,美国农民们的心又悬了起来,焦虑感愈发浓烈。

一直以来,中国在全球大豆市场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堪称全球大豆进口的“超级大户”。

咱们国家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快速发展的经济,催生了对大豆极为可观的需求。

大豆在中国的用途极为广泛,既大量用于榨取食用油,满足老百姓日常饮食中对油脂的需求;

又是饲料生产的关键原料,对保障畜牧业的稳定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进而影响着肉类等畜产品的供应和价格。

所以,稳定且充足的大豆供应,对维持国内食品价格稳定、保障居民生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都是中国大豆进口的核心供应国之一。

在贸易战爆发之前,中美两国在大豆贸易领域的合作堪称紧密无间。

2017年,中国从美国这边进口的大豆量达到了令人咋舌的3286.5万吨。

彼时,美国大豆凭借着稳定的质量、庞大的产量以及相对合理的价格,在中国市场稳稳占据着可观的份额。

中国源源不断的订单,实实在在地鼓了美国农民的腰包,美国的大豆如同一条条金色的洪流,跨越重洋,涌入中国,支撑起美国农业经济的一片繁荣天地。

大量的美国大豆进入中国的工厂和仓库,为中国的食品加工、饲料生产等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也为美国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双方在这场贸易中实现了互利共赢。

可是,到了2018年,这一良好的合作局面被彻底打破。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出于一些复杂的政治和经济考量,或者是出于自己的个人目的,贸然挑起了中美之间贸易战,单方面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高额关税。

作为回应,中国也不得不采取反制措施,其中就包括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这一加税可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美国大豆出口到中国的成本陡然大幅提高。

原本在价格方面颇具优势的美国大豆,瞬间没了竞争力。

中国的进口商们在采购时,那可都是精打细算的行家。

一看市场形势,同样优质的大豆,巴西的价格更实惠,而且巴西大豆的质量也毫不逊色,再加上运输距离其实相差不大,综合考虑下来,自然纷纷将采购目标转向了巴西。

从那以后,中国从美国这边进口大豆的数量就像坐滑梯一样直线下降,2018年直接降至830万吨。

美国农民们望着堆积如山、卖不出去的大豆,欲哭无泪。

仓库里的大豆越堆越多,价格却一降再降,他们的收入锐减,生活陷入了困境。

在这个过程中,巴西的大豆产业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巴西本身就是农牧业大国,老天爷赏饭吃,有着广袤无垠且肥沃的土地,气候条件也十分适宜农作物生长。

近年来,巴西在大豆种植方面持续加大投入,不管是种植面积还是产量,都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良好态势。

2023年,巴西的大豆产量更是攀升至惊人的1.57亿吨。

而且,巴西在提升大豆产量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品质把控,其大豆在国际市场上逐渐树立起了优良的口碑。

再加上中美双方的贸易战这个外部因素,中国市场对巴西大豆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巴西大豆产业趁势而上,迅速崛起,成功取代美国,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国。

现在呢,巴西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不断扩大,其稳定的供应和良好的性价比,赢得了中国众多企业的青睐。

咱们再把目光拉回到这次中国从巴西采购240万吨大豆的事件上。

这一次大规模采购,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价格因素来看,近期巴西大豆价格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回落。

之前,由于中美关系紧张,国际大豆市场的价格波动较大,巴西大豆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这使得中国企业在采购时有所顾虑。

但最近价格降下来了,对于追求成本效益的企业来说,此时出手大量采购无疑是一个明智之举,性价比一下子凸显出来了。

从供应稳定性角度分析,巴西近年来在大豆生产方面不断发力,其大豆产量有坚实的保障。

而且,巴西政府也意识到了农产品出口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在基础设施建设、物流运输等方面投入了不少资源,致力于提升大豆的出口能力。

如今,巴西在物流运输方面已经有了显著改善,港口装卸效率提高,运输路线更加优化,能够更好地满足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

所以,中国企业在采购时,不用担心供应中断等问题,可以放心下单。

对于美国农民而言,中国此次大规模采购巴西大豆,无疑是雪上加霜。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德就公开表示,美国农民在2025年已经面临“潜在的重大损失”。

事实上,自从2018年的贸易战爆发以来,美国农民就一直深陷困境,至今都未能从那场贸易战的创伤中恢复过来。

美国生产的大豆大约有50%用于出口,而中国长期以来都是美国大豆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其重要性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失去了中国这个“超级大客户”,美国农民的大豆库存积压问题愈发严重。

为了维持农场的运转,不少农民不得不忍痛低价抛售大豆,可即便如此,收入还是大幅下滑。

据相关数据显示,仅在今年,已经有88家家庭农场或企业农场申请破产,这个数字相较于2024年同期的50家,几乎翻了一倍。

大量的中小农场主在破产的边缘苦苦挣扎,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他们中的很多人祖祖辈辈都以务农为生,农场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和生活来源。

如今,面对这样的局面,他们满心无奈与绝望。有的农场主为了减少损失,不得不削减种植面积,辞退帮工;

还有的甚至不得不抵押农场来偿还债务,但这也只是杯水车薪。

反观中国,持续拓展大豆进口渠道,从巴西等国增加大豆进口量,有着诸多积极意义。

首先,进一步保障了国内大豆的稳定供应。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豆的需求还在不断增长。

通过从多个国家进口大豆,能够有效降低因单一供应国出现问题而导致供应短缺的风险,确保国内大豆市场的稳定运行,从而稳定食品价格,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多元化的进口渠道让中国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和话语权。

以往,中国在大豆进口上对美国依赖度较高,在价格谈判等方面难免会受到一定限制。

现在,有了巴西等更多国家作为供应方,中国企业在采购时可以进行充分的比较和选择,以更合理的价格进口大豆,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优化国内的资源配置。

如果我们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中国这种多元化的大豆进口策略,是基于自身庞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所做出的理性且明智的选择。

这一策略不仅有力地确保了国家的粮食安全,还为其他国家的农业发展创造了机遇,促进了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更加合理、均衡。

而对于美国来说,这无疑是一记沉重的警钟。

一味地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妄图通过加征关税等手段来达到某些政治或经济目的,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千丝万缕,紧密交织。

合作共赢才是时代的主旋律,任何试图破坏这种合作关系的行为,都将遭到市场规律的反噬,特朗普也不行。

美国若想让其农业重新焕发生机,重拾中国这个重要市场,就必须摒弃贸易保护的错误做法,通过平等、真诚的对话与合作,重新赢得中国企业和市场的信任,而不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让美国农民继续承受贸易战带来的苦果。

否则,美国农业的未来只会更加黯淡无光,美国农民也将继续在困境中艰难求生。

而中国“奉陪到底”这句话还在响彻整个美国。

关税战后,中国对美国不予理睬,美国开始着急了中国敢硬抗美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0 阅读:16

海露阅览武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