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军事观察杂志》网站报道,乌兹别克斯坦消息人士表示,中国已同意向乌兹别克斯坦出售战斗机,具体型号有待披露。
《军事观察杂志》网站强调,歼-10CE、歼-35、JF-17“枭龙”等成为热门机型。
特别是JF-17“枭龙”,很可能成为乌兹别克斯坦空军的最终选择,这意味着乌兹别克斯坦成为中国“枭龙”战机的第五个客户。

中亚地区被称为俄罗斯的“后院”,长期以来深受俄罗斯的影响,中亚五国空中力量的主要装备也都来自于俄罗斯。
乌兹别克斯坦采购中国“枭龙”战机具有重大意义,这是中国战斗机首次销售到中亚地区。
乌兹别克斯坦空军和防空军规模较小,下辖2个航空旅、1个防空旅、1个航空团、2个直升机团、1个航空中队、外加1个无线电旅。
主战兵器以苏俄制式装备为主,分别为12架米格-29,20架苏-27,15架苏-24,12架苏-25BM和6架L-39。
为了改善本国航空装备老旧、总体实力孱弱的不利局面,乌兹别克斯坦曾在过去多年间,对产自韩国的FA-50战斗/教练机,以此由法国研发的“阵风”多用途战斗机表现出过浓厚兴趣。
前者因美国从中作梗进而告吹,后者则与阵风单价高昂有关。
乌兹别克斯坦只能放弃,转而对现有米格-29进行升级。

与阿塞拜疆一样,对于乌兹别克斯坦来讲,在外贸航空装备采购方面,可供自身选择的余地并不多。
首先是欧洲“双风”价格太高,只能放弃。
其次是俄制产品并不牢靠,再加上莫斯科深陷战争泥潭,所以也只能放弃。再次是美制装备虽然出众,但因两国素来交恶,绝无引进列装的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就成为乌兹别克斯坦的最佳客户。
值得注意的是,乌兹别克斯坦在国土防空体系建设上,已经在中亚五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中械化”,装备有中国造的FD-2000中远程防空导弹、KS-1C中程防空导弹、FM-90野战近程防空导弹,以及前卫-18便携式防空导弹等。
由此可见,乌兹别克斯坦对中国军贸产品颇为厚爱,同样这也两国后续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于乌兹别克斯坦空军而言,最好的选择是JF-17“枭龙”。
从乌兹别克斯坦空防军的实战需求角度出发,除采购“枭龙”Block 3以外,还会配套一定数量的“枭龙”B战斗/教练机。
“枭龙”B最大的变化在于由此前的单座改为了双座,以满足培养飞行员之需。
该机所用的复合材料比例大增,翼展增加了0.5米。
“枭龙”B的垂尾翼型与腹鳍形状也发生了变化,还引入了全新的三轴电传飞控系统。
得益于上述改进,从而促使“枭龙”B的操纵与飞行品质得到大幅提升。

“枭龙”B的“战斗”二字,主要体现在机载武器方面。
该机可以携带包括C802K空射反舰导弹、CS/BBF1燃料空气炸弹、CM-400AKG空地导弹等在内的一系列中制空面武器。
也可以借助其内置的开放式架构,将别国机载武器与“枭龙”B进行集成,例如巴基斯坦空军就采用了这种办法。
因而乌兹别克斯坦空防军倘若有类似需要的话,即可通过升级或改装就能实现。

中国外贸军品正如同一颗新星般日渐崛起。JF-17“枭龙”既是敲门砖,同样也是黏合剂。
“枭龙”出口乌兹别克斯坦,进入中亚市场,捅破了俄制战机的铁幕,在俄罗斯的传统地盘里打开了一扇门,这是中国军工的胜利。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