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镜梳妆,佳人览镜”——古代美女照镜子

映像书画 2024-08-09 18:26:43

“对镜梳妆,佳人览镜”自古就是一个浪漫的创作主题。自两汉至明清绵延有序,反映在墓葬壁画、画像石、手卷、甚至瓷器上,女子高矮胖瘦姿态各异,但彼时女子孤芳自赏的落寞,或是对镜贴花黄的心情是一样的。

对镜梳妆的女子在想些什么呢?

在现代社会,镜子的用途非常广泛,日常生活、科学研究及军事战争等领域都有镜子的存在。那么,在古代铜镜的使用场景又有哪些?

近日,河北省保定市博物馆一场“遇鉴——馆藏铜镜展”正在展出,笔者闲暇之余前去观展,其中被一幅《聂胜琼持镜图》所吸引,今日与大家一同分享这幅明代的美女持镜图。

“遇鉴——馆藏铜镜展”

“遇鉴——馆藏铜镜展”

《聂胜琼持镜图》描绘的是一女子坐于圆凳上,右手持镜背红绶带,对镜照容,左手抬起,置于胸前。

聂胜琼为北宋汴京城的名妓,与李之问相好,分别后寄赠一首《鹧鸪天》以表相思之情: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曲,别个人人第几程。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聂胜琼持镜图》

那么对镜梳妆的女子在想些什么呢?无非是恐美人迟暮,为情感伤,或是向往自由……如果没有铜镜,中国诗词史上也会少了很多动人的温婉诗篇吧。

此幅画作通卷绘画工笔重彩,色彩明艳,人物形象秀美,神态形象。话说中国历代存留下来的女性题材绘画中多有女性照镜图像出现,不过无论是“对镜饰性”,还是“孤芳自赏、对影自怜”,图像中的“镜”,或为指代女性心境,或为表达特定时代观念中对于女性社会化的规范要求,均与照镜写影无关。

《聂胜琼持镜图》局部

画中人物神情专注的对镜自赏,状态闲适松弛,服饰颜色淡雅,配合发饰,通过镜子审视自己的容貌,精心打扮自己。衣纹用笔粗简,劲力流畅,顿挫宛转。敷色浓艳鲜明,技法精工,尤其对细部的刻画,简约又不失精致。

画面右上题记:“双眸别泪月江边,待月西厢月正圆。云鬓懒梳还对镜,恐惊憔悴入新年。”字体娟秀!

后续李之问返家后,这首词被妻子看到,因喜其语句清健,主动拿出路费,让李之问将聂胜琼接回家。

《聂胜琼持镜图》局部

在文学艺术领域,越来越多“对镜仕女”形象的出现,既体现出镜子在古人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也反映这一形象成为特定的意象,成为文人审美情趣的一部分。古人照镜子,主打一个仪式感!

一面小小的镜子映照了几千年中国历史的变迁,它不仅能正衣冠,而且让人们寄情感、知兴替、明得失,成为了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

铜镜知千秋,文脉传万古。

0 阅读:0

映像书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