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年纪比黄克诚将军大了九岁,但是每次毛主席见到黄克诚将军都会尊称他一声“黄老”,军中一些年轻的战士不知其中原因,有些不太认识黄克诚将军的年轻战士更是心中充满疑惑:“此人是谁?毛主席竟然喊他“黄老”!”
毛主席照片
后来军中一名作家当面问了彭德怀此事,彭德怀哈哈大笑说道:“毛主席称呼黄克诚为‘黄老’,那是因为黄克诚这个人公正无私,且忠心耿耿、敢说真话。你们可能不太了解黄克诚,人人都说我的胆子大,黄克诚的胆子可是比我还大呢!”
这名作家正是著名诗人艾青先生,他听到彭德怀的回答后惊讶不已,他睁大眼睛说道:“这世上竟然还有比彭老总胆子还大的将军?”
正如彭德怀所说的那样,黄克诚将军戎马一生,为了革命奋斗一生,他既是能上马杀敌的战将,又是一位眼睛里不揉沙子的男子汉。就连毛主席也多次说过:“党内人人都能向黄老(黄克诚)学习就好了,大家都说真话才是好事嘛!”
毛主席识人用人的眼光向来高人一筹,1928年的四月份,朱德和陈毅率领的参加南昌起义的部分兵力在井冈山和毛主席率领的秋收起义队伍顺利会师,当时黄克诚正是陈毅的部下,他担任了红四军红12师第35团团长,除此以外黄克诚还兼任陈毅的卫士长,每天基本陪在陈毅身边。
毛主席和陈毅在井冈山见面的时候,黄克诚就陪在旁边,当时毛主席和陈毅聊起湘南起义,毛主席很赞赏地说道:“湘南起义打得好,不但消灭了一大批白军,还开辟了一个有重要价值的革命根据地。”
陈毅笑了一下,然后他指着身边的黄克诚说道:“他叫黄克诚,湘南起义就是他领导的!”
此时毛主席才留意到一旁的黄克诚,黄克诚因为眼睛深度近视而带着厚厚的眼镜,毛主席仅仅看了黄克诚一眼就说道:“虽然是个读书人的模样,但却是个真英雄!要好好培养这样的干部!”
毛主席说的这句话让黄克诚在心里记了一辈子,后来毛主席也是特别留意黄克诚的表现。后来毛主席发现黄克诚的确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毛主席无论在军事还是政治上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眼光,有时毛主席在会议上提出自己关于某个问题的具体看法和建议,众人常常不解其意,唯有黄克诚一听就懂,并时常帮着毛主席解释细节,后来毛主席称赞黄克诚说道:“满堂君子有疑惑,唯有克诚心了然。”
中央红军长征之前,需要一支部队作为前卫部队打破敌人对湘江南岸的封锁,当时因为时间紧迫,毛主席和周总理急需派遣一位勇猛且有谋略之人担此重任,周总理当时是中央军委副主席,他思来想去难以抉择人选,毛主席想了一下说道:“我看黄克诚堪当重任,他文武双全、有勇有谋,必定能杀出一条血路!”
周总理听了毛主席的建议立刻下达了这个命令,当时黄克诚担任红三军团第四师政委,他一接到命令就立刻和红四师师长洪超商量这件事,为了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洪超师长决定亲自率部强攻敌人的封锁阵地,但是洪超师长在一线阵地不幸中弹牺牲了。
黄克诚将军年轻时的照片
黄克诚一看自己的师长牺牲了,心里的怒火立刻燃起万丈高,他站在一处高地上喊道:“洪超师长平时待大家不薄!是个男子汉就跟着我冲,为洪超师长报仇!”
黄克诚一手持枪一手持刀,带着队伍猛攻猛打,因为黄克诚将军视力不好,几次在冲锋的道路上被绊倒,几次又爬起来继续冲锋,战士们看到自己的政委如此不怕死,士气大涨,最终一番血战后终于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成功为中央红军开辟出一条安全通道。
后来毛主席回忆此事说道:“黄老的胆量和气魄不一般,生死关头我还是很信任他的!”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历史上有一段时间里,我军取消过军队配置政委这个制度。1937年国共两党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红军主力改编为三个师,在军队改编谈判的时候,我军取消了政委制度,当时黄克诚将军担任八路军总政治部部长,他对取消政委制度这件事一直感到有些担忧。
毛主席在三湾改编的时候明确了党指挥枪的基本原则,部队没有了政委,那么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便难以完善,当时很多八路军将领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黄克诚凭借多年的经验更是看出了其中的一些弊端,可是当时没有人敢提起这件事,黄克诚再三思考后决定给毛主席写信说明此事。
黄克诚先是将写好的信给自己的老首长彭德怀看了一下,当时彭德怀是八路军的副总指挥,彭德怀有些担心地说道:“克诚啊!你的这封信一定会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点冒险啊!”
黄克诚却义正言辞:“彭总!多少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军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千万不能落下,毛主席多次说过要保证党指挥枪的绝对权威,没了政委,恐怕日后要出问题啊!”
彭德怀很认可黄克诚的话,最终黄克诚毅然决然将写好的信送到了毛主席那里,黄克诚在信里详细阐述了恢复政委制度的重要性,毛主席看完后感慨说:“党内这么多精明能干的人,竟然没有一个敢提这么好的建议,黄克诚老成持重,考虑事情的眼光十分长远,关键是敢于直言,是我军不可多得的人才啊!”仅仅三天后,毛主席就下令全军恢复政委制度,这件事情上黄克诚将军功不可没。
1938年,时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的徐海东将军因为长期劳累,加上旧伤复发而吐血,身体突然变得十分虚弱,毛主席得知后心急如焚,因为徐海东将军是我军的虎将,而且徐海东还是立功无数的功臣。但是徐海东将军对自己当时的身体情况心里有数,他自知已经没有精力继续率领344旅继续作战了,于是他便写信给毛主席请求辞去旅长的职务。
八路军344旅是115师的绝对主力,这支队伍刚刚参与过平型关战役,并斩获颇丰,是名副其实的主力部队。徐海东将军请辞后,怎么样才能稳定344旅的人心呢?毛主席此时也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因为344旅的情况很特殊,所以毛主席必须选定一个厉害的人物去344旅主持工作。
为什么说344旅的情况很特殊呢?因为344旅是由原来的红15军团改编而来的,而这支队伍的老班底正是徐海东和吴焕先之前长期率领的红25军,这支队伍在1934年至1935年这段时间一直和中央红军失去联系,原先一直在福建一带作战,徐海东将红25军带到陕北后,无意间才和毛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会师,正因为这些原因,这支队伍从上到下都比较认可徐海东和吴焕先这两位老领导,后来被任职进这支队伍的指挥员多少都不太被老兵们认可。
但是也恰恰是这个原因,八路军344旅的战斗力很强,344旅在平型关战役、夜袭阳明堡战斗中都有很亮眼的表现。那么此时毛主席必须先酌定一个人选稳住344旅的大局,这个人必须要有足够的威望,同时要有勇有谋,并且能很快得到344旅上下的认可,要同时具备这些特质确实不是一件容易得事情。
毛主席思来想去最后将目光停留在了黄克诚将军身上,当时黄克诚是344旅的副旅长,同时黄克诚还是这支队伍的政治委员,不过当时黄克诚还兼任这八路军总政治部的一些职务,所以他基本上是在八路军总部和344旅之间两边跑,他平时的工作很繁忙,所以时间上也不多。
黄克诚大将照片
当时有人问毛主席为什么会让黄克诚先主持344旅的一切工作呢?毛主席的回答也很干脆,他笑着说道:“我看344旅现在这个局面,也就黄克诚能镇得住场子!”
毛主席选用人才一般会从战场形势、部队特征、组织生态、干部特性这几个方面去考察,而黄克诚将军一身正气,刚正不阿,他虽然在344旅任职的时间也不算长,正因为他的这些特质早就在344旅建立了一定的威望,另外黄克诚将军长期担任各个主力队伍的政治委员,在政治思想工作上也是一把好手。
除了这些特质以外,一个队伍的第一指挥官一定要具备充足的指挥才能,黄克诚将军早在红军时期就证明了这一点,他指挥作战有谋略,战术运用上也灵活多变,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黄克诚暂时都是主持344旅工作的不二人选。
徐海东将军生病后,344旅的全体战士都十分难过,他们极力挽留但也无可奈何。此时344旅中不少人开始讨论谁会接替徐海东,一些老兵很希望让原先的红十五军团出来的老指挥员担任这个重要职务,所以344旅上下的战士们心里充满担忧。
等到毛主席的命令送到344旅后,这场在344旅内部的大讨论才慢慢平息下来,毛主席的命令上写道:“在未确定344旅旅长人选之前,344旅的一切工作交由黄克诚同志主要负责。”
344旅的战士们一听说是副旅长黄克诚主持工作,大家都没有了意见,那些老兵们也不再议论此事。
但是毛主席为什么不直接让黄克诚担任344旅的旅长,而是让他暂时主持工作呢?
因为就在未来不久毛主席还有更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他,当时作为八路军副总指挥的彭德怀也十分关心344旅的旅长人选,就在毛主席下达了让黄克诚暂时主持344旅工作的命令后,彭德怀立刻向毛主席提出建议让黄克诚直接担任344旅的旅长,可是毛主席意味深长地说道:“关于黄克诚,我对他还有大的任用,如果让黄克诚直接担任344旅旅长,短时间内我再交待他其他任务,344旅不又群龙无首了吗?”
原来当时毛主席一直想要选用一名能力出众的人前往豫皖苏地区进一步开辟革命根据地,当时军中有单独开辟革命根据地经验的人不是太多,而黄克诚将军很年轻的时候就领导过湘南起义,所以这个重任交给黄克诚是正合适的。
果然在杨得志接任徐海东成为344旅旅长后不久,黄克诚就接到了毛主席托付的这一重任,此时在毛主席眼中,黄克诚将军是能独当一面的人物。
黄克诚将军一生对毛主席无比忠诚,也对毛主席极其尊敬,建国后毛主席时常和身边人提起一些黄克诚的事情,有一次有人给毛主席带来一盒不常见到的牌子的香烟,毛主席一看到就想起了一件趣事,他说道:“我记得黄克诚在红军时期就喜欢抽这个牌子的烟!”
黄克诚将军在担任红三军团第三师政委期间,有一次他的一位老乡在战场缴获了一整条香烟,老乡自己舍不得抽就送给了黄克诚,黄克诚从来不肯要自己下属的任何礼物,但是这位老乡是黄克诚将军在老家儿时的玩伴,所以他就收了下来。
毛主席照片
黄克诚随手就将这条烟放在了自己的行李包裹里,某日红三师下面的几个团长去黄克诚将军那里汇报工作,几名团长一进门就开始在黄克诚的住处东翻西找起来,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这里有一条烟!”
几个团长立刻围上去你一包我一包地分烟,黄克诚将军就这么笑眯眯地看着眼前的场景,最后黄克诚将军笑着说道:“你们这群猴崽子来我这打‘土豪’来了!给我留点啊!”
几名团长哪里肯听,几个人将一条烟分了个干净,黄克诚将军突然哈哈大笑起来,他说道:“我的烟可不是好拿的!下次打仗,你们凡是拿了烟的必须给我缴获至少两挺歪把子!”众团长个个都拍着胸脯向黄克诚保证肯定做到。
后来这件事传到了毛主席耳中,毛主席笑着说道:“黄克诚表面严肃,执行纪律一丝不苟,其实他是个爱兵如子的人啊!”后来毛主席经常会送一些烟给黄克诚,而黄克诚又将毛主席送他的烟分给下面的指挥员。
黄克诚将军和彭德怀一样,也是一位性如烈火的人物,军中能让黄克诚感到敬佩的人不多,毛主席是其中一个,还有一个就是黄克诚的老首长彭德怀。
黄克诚将军除了视力不好以外,他的腿脚也不是太好,所以行军打仗,或者去开会总是喜欢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有一次毛主席召集他去开会,会议室在一处山腰后面,山路崎岖难行,黄克诚带着一名警卫员骑马前去,在抵达这个小山的时候,黄克诚突然下马步行,警卫员说道:“首长!这段路可不好走啊!还是骑马吧!”
黄克诚严肃说道:“这哪里能行!我现在是去见毛主席,我怎么能骑着马去见毛主席呢!”
后来毛主席知道此事后特意找到黄克诚说道:“黄老啊!你腿脚有伤,以后见我就骑马来,你是我军的一座丰碑,将军骑马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吗?”黄克诚听到毛主席的话后内心感动不已。
毛主席曾经还说过:“只天下大势者乃黄克诚!”毛主席的这句评价是很高的,毛主席为什么会这么评价黄克诚将军呢?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的兵力远远超过我军,当时国民党军实行全线进攻,全国各地到处都是战火,而毛主席将重点经略的地区放在了东北和中原,毛主席的战略眼光是无与伦比的,就在毛主席刚刚和周总理、朱德、任弼时等人谈起自己的战略的时候,时任新四军第三师师长的黄克诚以个人名义发给毛主席的电报也到了。
毛主席看完黄克诚的电报后说道:“黄克诚眼光独到,他对当前的形势看得很准,和我准备经略东北的战略方针不谋而合,而且他还提出了几个很好的建议,你们大家可以好好看看他的电报!”
黄克诚大将的军装照
黄克诚将军的这份电报叫《对当前局势和作战方针的意见》,黄克诚在电报里说道:“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我军应该在东北开辟大的根据地,进可经略华北地区,退可联系苏联,目前我军派往东北的兵力尚不够多,我建议抽调全国各部队的精锐增兵东北,尽可能多派兵,最好是能派多少就派多少。”
毛主席很认可黄克诚将军的意见,他果断从新四军等部队抽调大量兵力前往东北作战,黄克诚本人率领的新四军第三师的3万多人也被派往了东北。
事实证明黄克诚将军的建议是正确的,我军进军东北的时候大概四十几万的兵力,等到解放东北,出兵华北的时候东北野战军已经有百万雄兵了,而且这支部队后来从东北一直打到广西,又顺利解放了海南岛,将华夏大地从北到南这条跨越数千公里的边境线彻底封锁。
辽沈战役取得胜利后,时任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政治委员的黄克诚到下面视察部队,当时第二兵团各级部队都斩获颇丰,很多指挥员私下里一直夸赞程子华司令员和黄克诚政委指挥有方,有的战士甚至说道:“我们黄政委是所有兵团里最会指挥的政委!”
不巧的事这句话被路过的黄克诚正好听到,黄克诚当时就沉着脸说道:“你们在胡说八道什么!我告诉你们,辽沈战役的胜利不是哪个人的功劳,没有毛主席制定的英明战略,这仗怎么可能打胜。要不是毛主席果断打锦州,怎么可能一下子将东北的大门关上,痛打敌人呢!”
黄克诚将军一生都正直无私,从来不会曲意逢迎,这句话都是黄克诚将军的肺腑之言。当初毛主席提出先攻打锦州,在回过头来解放长春,因为当时东北野战军的主力已经围困长春多日,各纵队距离长春的位置也更近,所以很多人的意见是先打长春,转而再解放锦州。
当时国民党内部的很多高层也认为东北野战军肯定会先打长春,所以敌人大量的援兵经由葫芦岛进入东北。黄克诚和其他人的看法不一样,他坚持认为毛主席的决定是争取的,黄克诚将军当时特意因此事和罗荣桓说道:“从战术上来看打长春较为有利,但是战略上看我军只要拿下锦州就可以直接封锁东北全境,到时长春只不过是一座孤城,我们想什么时候拿下就什么时候拿下,而且还可以关起门来慢慢歼灭东北全境的敌人主力,拿下锦州还能切断东北和华北的联系,让傅作义也成为孤家寡人。王牌始终坚持认为毛主席攻打锦州的决定是英明的。”
黄克诚将军和家人的合照
正如毛主席所说,黄克诚将军对整体战局的把握和分析是十分精准的,后来的事实证明黄克诚将军和毛主席都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