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到了1949年那会儿,沈醉被抓了。他一直在军统里头混,还是戴笠手下最得力的助手呢。
沈醉对军统里的事儿挺门儿清。后来,在周总理的建议下,他开始积极转变,跑到功德林里头写起了回忆录。在这回忆录里,他提到了一个关键人物,说是这人一直潜伏在毛主席身边。你猜怎么着?这么多年,这家伙居然一直没被人发现。
这个人啊,是戴笠特别自豪的一个秘密特工,你猜猜他是谁?
【一、成功潜伏】
看了沈醉写的回忆录,我们党知道了不少以前不清楚的事儿。那时候,我们党在国民党里也有不少人藏着,可就是没像沈醉这样位置高的。戴笠还特别看重沈醉,所以他掌握的很多细节,我们党之前压根儿不知道。
周总理头一回翻阅沈醉写的那些回忆往事的书,心里头真是大吃一惊。沈醉在那书里提到了一个家伙,这家伙当年是听了戴笠的指派,偷偷混进我们党里来的。后来,他还混上了毛主席秘书的位置。最关键的是,这么些年来,居然没有一个人发觉他的真实身份。
沈醉提到的那个人,名叫沈之岳。要聊起沈之岳以前当卧底的那段日子,得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左右。
上世纪30年代,那时候工人运动闹得轰轰烈烈。那会儿沈之岳才二十岁,受了些新潮思想的影响,他也想掺和进来。虽然他还是个学生,但他给自己整了个像模像样的工人身份,就这么混进了工人队伍里。
那时候,工人们普遍读书不多,文化层次不高。而沈之岳呢,他读过不少书,有文化,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了大家伙儿的头儿。也正因如此,后来国民党动手镇压时,第一个就盯上了沈之岳。
沈之岳被国民党逮个正着,但他却一点不慌。靠着那张能说会道的嘴,他把审问他的小兵耍得团团转。小兵不但没敢对他用刑,还给他换了个单独的房间。
沈之岳说,他是国民党里一个大官的侄子。他叔叔特别疼他,要是叔叔晓得这事儿,肯定不会轻易饶过他们。
听了沈之岳一番有理有据的话,大家对他的看法立马就转了。虽说现在的沈之岳是个被关起来的犯人,但他的日子过得可一点不比外面的人差。
后来这事儿让戴笠知道了,戴笠是个老手,一下子就识破了那年轻人的假话。不过呢,戴笠也开始留意起这个小伙子来。戴笠眼光毒辣,当时就觉得这小子是个当特工的好材料。
戴笠多次跟沈之岳聊,最后沈之岳被说服了,决定站到国民党那边去。戴笠对沈之岳那可是相当器重,之后他就安排沈之岳去进一步学习提升。
回来后,戴笠马上给沈之岳安排了个重要任务,让他去延安,目标是干掉我们党里的任何一个领导人,当然,最好是能除掉主席。接着,戴笠就开始给沈之岳编造新的身份。
这时候,两党其实已经动手合作了,但国民党心里对我党还是那股子恨意,始终没有放下。同样的,我党对国民党也一直保持着那份警惕,从来都没放松过。
说到底,还是那句话,最懂你的人往往是你的对手。两党斗了这么久,不管是我们对蒋介石的了解,还是蒋介石对我们的了解,都挺透彻的。
1938年春天那会儿,延安迎来了一拨由教授们组成的参观队伍。沈之岳呢,是给其中一位姓萧的教授打下手的。不得不说,戴笠给他安排的这个差事挺到位,因为这位萧教授以前革命的时候跟主席打过交道。而且,他还是这群教授里头唯一一个认识主席的人。
【二、一件小事】
教授们在延安待满了整整三十天,这期间,沈之岳有幸得到了毛主席等领导人的亲自接见,算是在众多大佬面前混了个脸熟。沈之岳的表现出色,给大伙儿留下了挺不错的印象,大家都觉得这位年轻人挺不错。
知识丰富却不自大,谦虚却不拘谨。看到萧教授快要离开了,沈之岳还记得自己来这儿的主要事情。就在教授们准备走人的那会儿,沈之岳突然说想留下来一起干革命。
沈之岳说起在延安的日子,觉得收获特别多,现在国家有难,他觉得自己也该留下来出点力。沈之岳的话说得挺让人动心的,萧教授一听就点头答应了,说只要主席那边没问题,他就可以留下来。
想要投身革命的人,我们党一向很欢迎。但也不是啥人都收,肯定得查清楚身份。既然戴笠敢派沈之岳来延安,那他肯定是心里有数的,准备好了对策。
沈之岳这人,背景干净得很,后来他就顺利留在了我们党里。说实话,戴笠这家伙眼光确实挺毒辣,沈之岳在部队里没待多久,就赢得了大伙儿的欢心。
康生对沈之岳非常看重,还主动牵线让他认识了罗瑞卿,沈之岳在军队里混得风生水起。后来,组织安排他去抗大深造,等毕业回来,就直接被派到毛主席身边工作了。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特别喜欢抽烟,这事儿在以前的国民党里,有个人叫沈之岳,他也模仿过。有那么一回,毛主席正抽着烟呢,抽完一根后,一摸口袋,没烟了。
沈之岳瞧见后,立马从兜里掏出烟,递给了毛主席,还是主席平日里最爱抽的那种。主席不动声色地接了过去,但心里头已经悄悄种下了疑惑的小苗。
沈之岳呢,他自个儿不抽烟,但奇怪的是,他兜里竟然揣着主席最爱的那种烟……
后来,按照主席的安排,沈之岳被调到了新四军那边。不过,他在新四军里没待多长时间,估摸着是他心里头有别的打算吧。
【三、军统特务】
从我党诞生那天起,老蒋就一直盯着我们,心怀不轨。起初,他打的主意是想把我们一举消灭,毕竟那时候中国共产党才刚起步,脚跟还没站稳呢。
可老蒋压根儿没料到,就算动用了那么多兵马,我党的根基还是稳如泰山,没被动摇。后来,随着时间一点点推移,蒋介石也慢慢琢磨过来了,光围剿那一套根本行不通。
日军打进来后,国共两党就联手了。虽说大家心里各有各的盘算,但这时候,两党确实是站在同一阵线的伙伴。不管是谁,要是对另一方使绊子,那就是不守规矩,违背了他们的约定。
但老蒋哪会轻易认输,后来他琢磨着派特务混进我们党里当内应。说起来,抗日战争那会儿,国共两党虽然也算是在打仗,但不是那种真刀真枪的干架,而是暗地里较劲的情报较量。
那几年里,他们老是往延安派特务,不过对我党的影响都挺小的。后来,简直就是跟送物资似的,国民党特务被不停地送到延安来。
但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老蒋去世那会儿,那些特务都没能搞出什么大动静。说到底,我党有那么多厉害的老一辈在,他们守护着党的安全,主席压根儿就不用操心。
【结语】
老人们心里都认定那个“归根老家”的说法,到了晚年,沈之岳也选择回到了中国。那时候,我们党正忙着改善两岸的关系,对沈之岳也是特别重视,热情款待。
后来,沈之岳因为生病离开了人世,张爱萍将军亲自为他写了一副挽联。这挽联把沈之岳这辈子都概括了:说他既聪明又勇敢,管理国家有一套,虽然先后为两位主子效力,但两边都没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