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看,二战时期的民国生活究竟如何?

98年的小美嘉 2020-03-29 11:12:06

中国地表起伏程度图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逐步入侵东北后,当时的中国暂停废除治外法权与收回租界的努力。上海以及其他在天津、汉口、厦门等有损主权的岛屿,那时还看不见外强掌控终止的日期。因此,虽然就在门外的战争造成极大压力,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和法国租界的公董局开始管理这片领土。

日本侵华示意图

1938年,上海工部局的年度报告表示为了改善社会与工业福利,他们参与日内瓦的国际劳工组织、开设新的公共图书馆分馆、搬迁老旧墓园、推动校园交通安全活动,并在上海首处圆环开展交通管制。地方纳税人年度大会花了大把时间讨论工部局交响乐团的未来,废除交响乐团的议案彻底受到反对。

《支那事变和日苏关系绘地图》

所以上海依旧正常营业。更不用说,这座城市继续生产、交易,继续扮演抵抗日本的角色,或单纯维持经济发展——认真工作,也认真玩乐。

示意图

1939年3月,日军恐怖分子的目标是舞厅和夜总会,因为中国打仗的岁月就是民国高管富豪跳舞的岁月。炸弹落下时,在跳舞。就连手榴弹丢进舞厅、餐厅、饭店时,也在跳舞。1937年后,整座城市在日军包围之下变成“孤岛”;虽然危险,但在外国控制之下仍旧保持中立——仍在跳舞。

示意图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被轰炸之后,日军终于进入上海,在高耸的大楼升起日旗。直到1945年8月,这座城市再度回到国民政府控制。

1941年中国

那是鸡尾酒、现代音乐、现代造型与现代人的流水年华。中国从未如此国际化,如此繁忙,如此受到摧残,如此身负重伤。

民国女性

壹民国时期的舞蹈狂潮:上海滩夜幕中的霓虹渲染这里的风花雪月

示意图

舞蹈狂热大约从1927年至1928年开始。专为欧洲顾客设置的跳舞场所之前就有,但是从这个时间点开始,老板眼见快速成长的跳舞市场,纷纷开设新的夜总会和舞厅。

民国才女

1922年,瑞典裔的美籍乐队指挥“小白”史密斯抵达上海,他表示“中国人还没学会西式舞步。”

跳舞示意图

“小白”1937年离开时,跳舞已经停不下来。横越太平洋的船运越来越便宜且快速,货物与外国人从美国来到中国的速度也更快。战争期间与战后,美国城市的舞厅宛如雨后春笋,这种风潮也迅速地吹向海外各地。

跳舞

1922年,美国一位年轻的记者伯奈.贺许说:

“装着爵士的货柜轮船正通过金门大桥。”

示意图

他大胆地说:

“没有爵士乐的上海,就不是上海。”

夜上海

化为乐谱与唱片的音乐,随着乐手一起旅行,可见大众喜好。舞台上的舞者跳着一起飘洋过海的新舞步,也有一群又一群的学生航向海外留学。他们带着学位证书与海外生活归国,他们的观念变了,衣服、发型与习惯也变了,而且迷上了爵士乐和舞蹈。

示意图

入夜,街市上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到了上世纪30年代,歌舞厅成了显贵巨商夜生活的首选之地,夜幕中的霓虹一个劲地渲染这里的风花雪月。

百乐门

当时,百乐门、大都会、仙乐斯和新仙林合称上海的“四大舞厅”。

百乐门

百乐门两层舞厅全部启用,可供千人同时跳舞。大都会则是自成一体的建筑风格,外呈八角形,里面正中一个穹隆顶,顶下正对圆形舞池,四周画栋雕梁,装潢得古色古香、富丽堂皇,与洋味十足的百乐门舞厅风格迥异,用现代的话来说,也算是“错位竞争”。

仙乐斯

仙乐斯当时是英籍商人沙逊的私人俱乐部,在1935年完全按照美国纽约“仙乐斯舞官”的图纸开始建造,1936年11月全部完工,1937年5、6月间,才正式对外营业。新仙林由于屋前有一大片花园,占地面积比另外那三家都大,厅内的舞池和座位也比那三家更多。

跳舞

贰爱国主义者的焦虑

《支那事变和日苏关系绘地图》

没有什么比上海的爵士世界,对英国文化控制权产生更迅速且全面的破坏。

时局图

住在通商口岸的外国人过去在饭店的舞厅跳舞,到了上世纪20至30年代,专门的舞厅和夜总会也加入不断变化的夜生活。

1933年开幕的上海百乐门舞厅,被誉为“东方第一乐府”。图为整修后今貌。

1939年3月,永安百货的大东方舞厅等场所引起了民间治安组织注意,这间舞厅建于跳舞高潮的1928年。

大东跳舞场

这是针对都市居民与学生的平民文化事业,他们聘请知名女舞者当家,舞厅因而声名大噪。霓虹招牌高挂在南京路,招牌上有穿着舞衣的女人和穿着燕尾服的舞伴。

示意图

新新百货的五楼就是天堂舞厅,这也是另一间高贵精致的舞厅,采职业伴舞制度,共有60位舞者,客人买票轮流跟她们跳舞。对照之下,1936年内部营业的仙乐斯舞宫可称为极致奢华的夜总会,目标客群是外国菁英。仙乐斯以装饰派艺术风格,闪闪发亮的霓虹高耸建筑物是沙逊爵士投资的地产之一,外滩的华懋饭店也是。

老上海

在这些公共场合交错相遇的男男女女,在当时的社会可谓相当大胆。而这些地方也代表这座城市复杂的外部环境。大东方舞厅的老板是澳洲裔的中国人,舞厅深受日本与中国顾客喜欢。在夜总会演奏的乐手有非裔美国人、菲律宾人、俄国人和日本人,之后还会加入德国的犹太难民。

民国女性

1934年,第一支均由国人组成、由帮派赞助的乐队,在国人经营的新饭店演奏。夜总会和舞伴制的舞厅雇用俄罗斯舞者。记者亨利.钱普利写道:

“半裸的身躯穿着夜宴裙衫。随着世人共享的爵士乐,挽着穿长袍或民族服装的黄种人旋转”。

示意图

报道曝光后,这里面的世界便再也难以掩藏:所有夜总会都灯火通明;天堂夜总会甚至聘请了自家霓红灯设计师,而夜总会在许多层面都代表象征享乐现代主义闪闪发亮的峰塔。钱普利等欧洲种族主义者、社会评论家与教育家,还有威胁现代主义的爱国人士,这些也是焦虑发作的源头。

老上海

叁超乎想像的夜上海

百乐门的标志

逸园舞厅正是1930年代上海的文化、科技、现代与犯罪关系错综复杂又互相影响的例子。舞厅的正式名称为“法国赛场”,公共租界的赛狗事业瓦解,法国赛场正好得利。

法国租界

悉心规划的赛场盖在法国租界,这片广阔土地原为《字林西报》拥有者的地产,1928年末开幕时,馆场可容纳两万观众,包括跑道、田径场和一栋艺术风的饭店与舞厅,从饭店还可远望灯火通明的赛场。

老上海地图

比赛往往是一瞬间的眼花缭乱,却如中邪似地大受欢迎,该公司的赌注收益自然惊人。法国租界政府从收益抽成,但须透过独立的公司,因为法国法律禁止政府单位从赌博牟利。众所皆知的上海青帮涉入这桩生意,他们透过法国代理人在董事会内运作。每名观赛的中国观众其实都违反了法规,因为现身赌博场合便已是违法,但狗还是照跑。走进场馆的大门要花五毛钱,对都市的劳工阶级而言是天文数字,而楼上的舞厅又更是尊贵的场所。

示意图

1934年4月13日,非裔美国人巴克.克莱顿与他的“哈林绅士乐队”在逸园舞厅首次演出,蒋介石的夫人和她的姊姊宋蔼玲(丈夫是财政部长孔祥熙)也在观众席。光是舞池本身就比克莱顿在美国表演过的任何一家夜总会大。克莱顿回忆:就像在“不同的世界”。

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在上海及其周围等地区抵抗日本侵略军的战役。

淞沪会战后为了让观众回流,舞厅引进烧烤餐厅,放了一个“电视架”播放赛场的赛事,他们吹嘘说是“电视的前身”,用餐的人不用离开桌子就能跟上比赛进度。此外,他们也使出奇招,雇用动物训练师和猴子团,让猴子穿上衣服、马裤再戴上帽子,将猴子绑在狗身上,训练成骑士。赛场经理吹嘘:“整场秀闹疯了。”

1937年11月从黄浦江上向浦东攻击的日军舰艇。

一切尽是完美的组合:爵士乐与装饰艺术、帮派与政治菁英、新式赌博与粗俗的特技表演,一切都在法国殖民力量的保护伞下。难怪上海吸引了洒狗血的记者、小说家与电影导演等。他们前来寻求灵感,也真的得到了灵感。他们根本就不需要捏造任何东西,上海本身就超乎所有想像。

示意图

肆充斥爵士唱片和日渐流行的“黄色音乐”:新生活运动的道德运动受挫

老上海

1937年,正在监制美国电影《大地》的杜庭修、认真致力改革全国体育与精神的基督教青年会,以及童子军运动与协助录制《耶稣恩友》的胜利唱片公司,全都一败涂地。

大地

1934年后,日本的威胁越来越大,那时发起了“新生活运动”。精神优于物质成为了新生活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礼义廉耻”是新运的中心思想,把“礼义廉耻”结合到日常的“食衣住行”各方面。

新生活运动

新生活运动呼吁模范公民:

“早睡早起、准时、排队、不赌不嫖、向长辈敬礼、遵守礼仪、帽子戴正、鞋子穿好、呼吸新鲜空气、不酒醉、不乱丢垃圾或抽烟、不在茶室、戏院与车船喧哗、节俭。”

新生活运动

新生活运动想要做到的,不仅是表面的市容清洁、谨守秩序,而是“要改革社会,要复兴一个国家和民族”,从根本上革除陋习。

新生活运动

然而,都市人嘲笑这些命令;上海也听不到青年合唱团在被敌军包围的西边高唱杜庭修的歌曲。

新生活运动

上海充斥美国爵士唱片和日渐流行的“黄色音乐”(即流行歌曲),在唱片公司的上海工厂制成唱片,整日在1930年代如雨后春笋的广播电台播送,当然还有惊人的电影产量。想要在跳舞面前将社会军事化,相当棘手。在炸弹四射之前,人们难以听见政治;当炸弹停了,人们只听见音乐。

示意图

在战前,不断尝试勒紧这种都市文化的动作,包括电影审查、广播与出版管制,以及喊到沙哑的爱国与道德教条。 1934年末,新生活运动之一就是上海的大学生组成小队,追查赞助舞厅的老师和同学。但是修改一部电影或禁止一首歌曲造成的改变微乎其微。上海已经懂得太多,也对自己的世故自信满满,对自己的堕落蛮不在乎。

示意图

当时社会讽刺剧也拿此开玩笑,说着上海男人为了太多选择而为难。漫画家萧剑青1936年的选集《漫画上海》带领读者进入许多景象:在舞厅、夜总会与澡堂等地,或透过旅游仲介、在街上、在舞台上以及穿着摩登的女大学生,满足肉体的欲望。

《时代漫画》

1934年一本色彩缤纷的图画杂志《时代漫画》发行,之后开始有人仿效,而新生活运动也正好挞伐。发行三年以来,这本月刊集结身体与社会讽刺与尖锐评论、诙谐。刊物的画家受到乔治.格罗兹、约翰.哈特斐德、詹姆士.瑟伯与其他墨西哥、日本的漫画家影响。这本漫画就与这座城市一样,兼容并蓄,完全现代。一篇介绍“现代语言”的文章收录了探戈、爵士、华尔滋、查尔斯顿与狐步,当然也有咖啡、咖喱、土司、爱克发及柯达,而且当然不会漏了——帝国主义。

《时代漫画》

伍民国的游乐与“黄色”

“黄色”与游乐两者在《时代漫画》密不可分。两者都非常戏剧化,而且显著。虽然也有女性艺术家,但男性想像的女体满地绽放——或大或小的色情意象,充斥1930年代的视觉艺术。赤裸的女人身穿透明衣裳或衣不蔽体,在读者面前大方炫耀现代泳装,或干脆坦露胸脯令读者眉开眼笑。

前进画报-展现军阀和帝国主义之害的画报

比如著名的作家鲁迅关注过“女性问题”,但仍始料未及种种以现代自由为由的社会奇观。啤酒、香烟、威士忌、可口可乐和煤油,透过广告上穿着泳装或旗袍的女人(喜笑盈腮、妩媚诱人、短袖、短发、暴露双腿),遍布中国的视觉艺术。中国兴盛的电影工业、当地的电影明星(如阮玲玉、胡蝶)及电影杂志,皆与《时代漫画》纵横交错。漫画内页到处可见夜总会、俱乐部和舞蹈。

上海特有的广告宣传画月份牌,在1920-3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画中的人物穿着也成为当时的时尚指标。

《时代漫画》里的抨击以得意的中产阶级和贪污的官僚为典型,有时还算安全。这些是无人反对的。由于国民政府希望在变得够强之前不要挑衅敌军,而整个1930年代中期都与日本玩拖延游戏,所以当不能说出日本国名时,《时代漫画》就用“XX国”代替。

阮玲玉

同时,军队展开一连串动作。1933年,校长说日本是“表皮的病痛”。1937年6月,《时代漫画》社会文化版一篇漫画,则是关于载满枪枝的“XX国”军舰,拉着和平天使行经无法无天的太平洋。

胡蝶

校长的另一个比喻,我们或许可以称为“灵魂的疾病”:西化的文化在不受管束的《时代漫画》扉页,或在上海的舞厅地板散布;条约国更以武力及细则保护这种文化。当然,多数人没有跳过舞,或没读过《时代漫画》,甚至不识字。很多人有闲钱到逸园看赛狗,但广大的民众无法。

抗战胜利,上海光复,舞厅更加热闹起来。

他们的故事也是上海的故事:贫穷的都市、居留地边缘的违章建筑与难民营。1937年7月后,百万人涌进公共租界和法国租界就不离开了。这些人需要吃,需要工作。应付这场危机消耗了外国当局许多精力。但至少他们在这方面还有点事要做。

0 阅读:1

98年的小美嘉

简介:浙江传媒学院16级在校生浙江传媒学院16级在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