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时代东京怎样保障百万人用水?从浮世绘《虎之门外葵坂》谈起

98年的小美嘉 2020-03-22 22:57:10

 

日本地形图

大都会的缺点之一是居民用水问题。古往今来,不管是世界上哪座大都市,均为城市居民用水问题伤透透脑筋。城市刚刚诞生时,大多依赖附近的河川、湖泊来保证水源,但随着都市的快速发展,大都会总会面临水资源不足的困境。

 

关东平原地形图

因为不管哪座城市,都背负着人口膨胀的宿命。城市不从事农业生产,而是依赖制造业、服务业来支撑。一种服务业会连带产生其他服务业,都市因此不断地产生新的服务业。而作为服务业劳动力的劳动者,便成为都市发展的必要条件。

 

东京

即使是执政者,也无法抑制都市的人口膨胀。因此随着都市发展,世界上许多都市都面临水资源不足的问题,无法解决这个难题的都市便会逐渐衰退。

 

东京

18世纪的江户号称有一百万人口,是当时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德川家康受命转封的江户城,原本是一个缺乏水资源的地方。在21世纪的今天,大都市东京仍持续面对着从德川家康时代就已开始,与水资源的对抗。

 

东京及周边地形图

那么缺水的江户是如何确保水资源呢?

歌川广重与葛饰北斋、喜多川歌麿并称为“浮世绘三杰”,《名所江户百景》是他的代表作,分春夏秋冬4个部分,共119幅图,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江户百余处的繁华。从这些图的背影中或许可以“管中窥豹”,后面会讲到。

 

《名所江户百景》目录

壹什么是江户?从无到有

江户是日本东京的旧称,特别是指江户时代的东京,以江户城(今皇居)为城市的中心。

东京

江户的开发始于平安时代末期,秩父地区秩父氏(武藏国守代理职河越氏分家,畠山氏的分家)的分家,秩父重纲之子四朗,在江户樱田筑居馆(现在皇居的本丸、二之丸),并以该地为姓氏,改名为江户重继,建立了江户氏。之后掌握关东管领职位的扇谷上杉家,由其家臣江户氏太田资长(即太田道灌)在江户氏的住所旧址上兴筑了江户城。

 

江户城

江户时代是1600年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取得关键性的胜利,从1603年出任“征夷大将军”,以江户城为据点开设江户幕府开始,使江户成为当时日本实质的政治中心。直到1867年由十五代将军庆喜将权利交还给明治天皇为止,大约统治了260多年。江户幕府与江户时代便是得名于此。

 

德川家康

江户时代之前日本历经长期的战乱,德川家康掌权后施行一连串的政策打造中央集权的“幕藩体制”,继任的二代将军德川秀忠、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更加强化德川家康的政策,为江户时代初期奠下很好的基础。

 

江户城

江户的市区分为两大部分,分别为江户城西侧的“山之手”、以及东侧的“下町”。作为江户幕府的直辖地,江户同时是德川氏(德川将军家)的城下町,别称“武阳”。江户幕府的将军大多居住于江户城,但日本的政治中心在幕末时代转移到京都二条城,而末代将军德川庆喜就任后完全没在江户城居住过。进入明治时代后,江户被更名为东京,并取代京都成为日本“首都”至今。

 

江户城示意图

德川家康是在天正十八年(1590年)受赠关八州后才到江户的,江户城虽已历经太田道灌、北条氏的经营,但多经兵祸而荒废,并不具备大城的样貌,家康开始大力整建,仍比不上京都及大坂的人口及繁荣度。

 

德川家康画像

那么,德川家康打了胜仗,为何还要来到江户呢?那时候的江户是什么样?

 

江户城

贰德川家康初来乍见的江户景象是什么样?关东“平原”原来是关东“湿地”,遍地都是“水”

 

3000年前关东平原

从平安到镰仓时代,秩父一族的豪族江户氏著手开发了江户。在室町时代,当时担任扇谷上杉家家宰的太田道灌在江户筑起城郭。城郭位在武藏野台地东边面海的一座小山丘上,也就是现在皇居的所在地。到了始于应仁之乱的战国时代,北条氏成功地控制关东一带。1524年,北条氏将上杉氏流放,自此接掌了江户城。

 

东京湾

当时连结东北日本和西日本的路径有两条,一条是从福岛、栃木、北琦玉、群马等地所形成的北关东陆路路径,另一条则是由福岛沿着茨城、千叶南下,经房总半岛乘船往西向的海路路径;这两条路径都不会经过位于江户湾深处、武藏野台地东端的江户。这也是当时江户之所以人烟稀少的原因。

 

江户时代以前交通

尽管1590年德川家康入主江户城,但当时的江户城不过是一座荒芜的小城,实在配不上像德川家康这种能和有“天下人”之称的丰臣秀吉一决雌雄的角色。

 

江户时代交通工具

此外,从江户城郭眺望出去的景色也是凄凉至极。这里放眼望去尽是布满芦草的湿地,是一片只要下雨就会积水的不毛之地。

 

江户时代交通

据说,丰臣秀吉让德川家康到江户去的时候心里非常不痛快。为何让德川家如此咽不下这口气呢?就是因为当时的关东是一个既没有前景、又无利用价值的恶劣土地。

 

武藏

德川家康手下的武将进入江户后所看到的是关东平原一片无法耕作的广大湿地,及一座残破不堪、孤伶伶地伫立在那儿的江户城郭。他们对这片荒凉感到震惊,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根本看不到任何希望。

“江户是一块非常贫穷、没有希望的土地”。

 

关东平原地形图

这份绝望彻底激怒了德川家的家臣。

 

江户城

关东平原曾是一片淹没在海中的低洼地区,因此排水不佳。在没有排水管的时代,这里一旦下雨,便会因雨水无法排泄而淹水。此外,因为利根川、渡良濑川、荒川汇流进此地,因此这附近一带的土地短则数日、长则数月都处于积水状态。由此可知,当时的关东地区不是“平原”,而是一片“湿地”。既然曾经是湿地,自然水资源丰富,城市居民饮水也就有了来源,这个后面再展开讲。

 

利根川水系

说到关东平原,便不可不提利根川。现在的利根川是由发源于北关东群山诸多支流汇集而成,在铫子市出海注入太平洋。从地质学来说,关东平原是由利根川所搬运的泥沙及火山灰堆积而成的冲积平原。

 

关东平原南部主要河流

当德川家康进入江户时,海平面已下降。利根川就从当初海水退去后的土地上流向江户湾,也就是现在的东京湾。

 

海进

叁家康走遍关东发现了“宝物”,着手进行两项工程,都跟水有关

 

关东平原地形图

虽然家康进入了破旧的江户城郭,但当时他既没有大事修复江户城,也未建造任何新的建筑物。正式建造江户城的建筑,要等到关原之战以后。而拥有五层天守阁的江户城,更要等到第三代将军家光的时代才完成。此外,江户市街的都市建设,也是在关原之战后才开始被认真规划。

 

关东平原

那么,从1590年到1600年这段期间,家康究竟在做什么?

 

关东平原地形图

这段期间,家康以打猎为名,彻底巡视了关东一带。此次的调查结果也促成日后的检地和知行地划分等政策。但这次的探勘其实还有更重要的历史意义。也就是说,家康在这趟关东的实地考察中找了“宝物”!

 

关东平原被水淹没示意图

这个“宝物”就是日本最广大、最肥沃、蕴藏丰富水资源又温暖的“关东平原”。

 

关东地区位置图

3000年前,稻米传入日本。弥生时代之后,日本人认为有米才有财,取得稻米因此成了一种掌控权力的途径。关东平原即是生产稻米的宝地。由于过去这块宝地一直被埋藏在关东的湿地下,所以仍是一块尚未落入他人之手的处女地。

 

关东平原

有水源,有平原,有水道,自然可以养活很多人。

 

江户城

家康发现的这块被埋藏在湿地下的宝地“关东平原”,虽然当时这块恶劣的土地因利根川和荒川的流入而致排水不佳,只要下雨就会积水。但若将利根川分流导向远处并提升排水效能,这块地便能成为肥沃的水田地带。

 

关东平原

虽然家康发现了这个宝物,但仍有必须克服的问题。挡在他面前的课题是:如何完成这个日本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土地改造工程,透过整治把广大的湿地变成干燥的土壤。

 

关东地方区划

德川家康着手进行了两项工程。

一个是从1592年动工的日比谷入江填补工程。此工程挖掘附近神田山的土,来填补围绕在江户城周遭的湿地。让武士住在新填补的土地上,并让填出来的土地往水深较深的海上延伸,以确保船在靠岸时有足够的深度。《名所江户百景》中就有《山下町日比谷外樱田门》。

 

日比谷入江

1594年,从江户往北60公里处的川俣(现在的琦玉县羽生市的北部),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工程开始施工,那就是被称为“会之川截流”的河川工程。

 

山下町日比谷外樱田门

肆江户的都市建设,18世纪时期人口将近100万,解决饮水问题是关键

 

关原之战

1603年以后,为了使江户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德川家康首先着手于扩建城堡,为了从江户湾以船直接将建筑木材和仓米等运进城而开辟水路,以城堡工程中挖掘出来的沙土填拓日比谷的海湾。

 

德川家族在日本各地修建的城堡示意图

在城堡周围配置家臣团的宅邸。而沿着从城堡的常盘桥门外通往东边的浅草方向的街道,进行本町的土地区划。本町是指“江户的根本城镇”,铺设路宽约12公尺的道路,道路的南北两侧开拓长宽各约120公尺的城镇用地,让商人居住在这些城镇。金座(货币铸造所)和町年寄(最高级的市政官吏)等的宅邸也沿着本町配置。

 

「山手」和「下町」一开始指的是城市地形高、低的不同,而贵族住在地形高的小丘陵「山手」上。

这项都市计划事业被称为“天下普请”,对全国的大名征收各种工程“御手传普请”的劳役。主要命令西日本的大名,每千石俸禄提供10名民工,是为千石夫。这个制度,成为德川幕府支配全国大名的强力手段。

 

大名割据图

此时,挖掘神田山,填拓沙洲和海滩等低矮湿地,建造从滨町至新桥的城镇所构成的辽阔市区。前面所讲的日比谷的“填海造地”是其中著名的案例之一。

 

填海示意图

在这个时期,家康也开始进行利根川东迁的大规模治水工程。这项工程的目的是希望改变原先流进江户湾的利根川,将其导向铫子,预防江户遭洪水侵袭,同时也能使关东的湿地干燥化,将其开发为田地。

 

鸟瞰图

由此,到了1640年左右,江户完成了天下第一城邑的初期建设,而这带有军事城市的特性。当时的江户市区模样,可以从《江户图屏风》等窥见一斑。

 

江户图屏风(左面),江户时代前期

1609年只有约15万人的江户,在18世纪号称将近100万人,但其半数皆为武士和其家人,而其余一半则是商人。这几十万名武士是幕府的家臣团、全国各地270-280家的大名和家人,以及任职于各大名家位于江户的宅邸的家臣们。不过,据帝国统计年鉴,1882年东京人口为98万多人。这么多人,城市居民饮水自然也就越来越显得重要。

 

江户城台地上的贵族宅邸

当时的江户,生活用水主要取自泉水、池水及邻近的河水,但是这些水源远远不能满足急速增长的用水需求,解决水源不足的问题成为江户的当务之急。

 

在流经东京的玉川上水道沿途修建了林荫道

其中,还有一项重要的工程却被日比谷填海造地及利根川东迁等壮观工程所掩盖,那就是在江户正中央进行的水坝建设工程,这个对解决用水问题至关重要。

 

利根川水系

伍歌川广重的画作《虎之门外的葵坂》里的水坝:支撑江户文明的堤防

 

江户城

1606年,德川家康命令和歌山藩的浅野家建设堰堤,即水坝。因为江户只依靠小石川引水渠来供应饮用水,显然不足够。为此,家康计划建设堰堤,利用蓄水池来确保江户的饮用水。

 

江户城

赤坂到溜池附近原本是低洼湿地,下游的虎之门附近河道也特别狭窄,德川家康注意到这个地形,命令浅野家在此建设堰堤。只要在这个狭窄地区建设堰堤,就可以打造出确保饮用水的蓄水池。此外,这个蓄水池也可以兼作为防护江户城的护城河。

 

江户城的河流

这座虎之门堰堤便成为日本第一座为都市打造的多目的水坝。歌川广重的《虎之门外葵坂》便清楚呈现了该堰堤的样貌。

 

虎之门外葵坂

歌川广重的画集“名所江户百景”119景中第113景《虎之门外的葵坂》。画中有两位为了祈愿而正在往金刀比罗宫的路上进行寒行的半裸职人、荞麦面店老板及两只猫,后方的背景是湍流的瀑布。实际上,背景中的瀑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个瀑布是人造的,而不是天然形成的。

 

歌川广重,“名所江户百景”《虎之门外的葵坂》

这张图上画的是堰堤,堰堤由刻意裁切出来的石块堆积压实而成,也就是水坝专业术语中的巨石水坝。从图片的构图来看,这座约6米高的壮观水坝曾矗立于江户的正中央。水坝上方当时应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水坝里的“池子”,也就是储水池。

 

江户末期的虎之门堰堤

这个蓄水池除了曾经是江户城的护城河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功能:提供江户市民饮用水。

 

堰堤位置地图

堰堤完成后半个世纪,总长43公里的玉川引水渠完成了。玉川引水渠和虎之门堰堤的蓄水池连结在一起,当多摩川的水量充足时,就先用这个蓄水池将水储存起来,等到多摩川缺水时再使用。

 

堰堤位置地图

德川幕府打造出了一个如同现代所使用的近代水资源控制系统。

 

江户城

整个江户时代,这座虎之门堰堤的蓄水池不断提供生命之水给近100万的江户市民使用。

 

江户时代街景模型

此外,在第23幅画《目黑千代池》中也可以看到人工引水的痕迹。

 

目黑千代池-人工引水

陆在玉川引水渠完成之前,德川家康及江户的饮水从何而来?

 

弘化年间(1844年-1848年)改订江户图

1653年之后,玉川引水渠不断供应江户周边的农业用水及江户市民的饮用水。当时拥有百万人口的江户,其繁荣就是由玉川引水渠这个重要的基础建设所支撑的。

 

武藏国

德川家康是在1590年入主江户,1603年开设江户幕府。在玉川引水渠完成前的半世纪,德川家及江户市民的饮用水从何而来?

 

江户女性

1590年,德川家康受丰臣秀吉之命转封江户,当时江户是人口寥寥无几的偏僻村落。江户城的所在地武藏野台地到处是泉水,但对于坐拥大军的德川家来说,单凭这些泉水并不足以供应饮用水的需求。

 

广尾古川

在武藏野台地东边的平地上,利根川和荒川流向江户湾。然而,河川里的水无法作为饮用水来使用,因为关东平原地势平坦,江户湾的海水会从河口倒灌进来,因此河川的盐分相当高,无法作为饮用水。即使真的要使用这些河川的水,当时也没有帮浦之类的技术将水由低处汲取到高处的台地。

 

《觉膳所城修复愿所绘图》,1662年

作为德川家康奠立长期政权的根据地,水资源不足是江户决定性的缺陷。于是,确保干净的饮用水便成为德川家康入主江户最优先处理的课题。

 

四木通用水引舟

据说,在入主江户以前,德川家康命令其最信任的家臣大久保藤五郎前往江户建造当地的引水渠。大久保藤五郎所建造的引水渠是后来神田引水渠的前身——小石川引水渠。当时德川家康是在确保饮用水无虞后才进入江户,正因为大久保藤五郎有建设引水渠的贡献,因此被赐名“主水”。

 

江户城

柒300年历史的水库消失了

 

明治时代

到了明治时期,江户改名为东京,玉川引水渠和虎之门堰堤仍持续为东京市民提供水资源。然而,在明治时期施行的日本近代化政策下,大量的人口流入东京。人口快速增加导致居住环境急速恶化,包括蓄水池的水质。

 

现在的东京湾

1886年,东京发生大规模霍乱,政府察觉到近代水道事业的必要性,于是在1898年,在新宿西口的位置建造淀桥净水厂。往后多摩川的水不再经过蓄水池,而是直接进入淀桥净水厂,以便进行沉淀及过滤。

 

示意图

因此,蓄水池的水质又更加恶化,虎之门的堰堤逐渐成为东京的麻烦。此后蓄水池渐遭掩埋,不知不觉中,这座堰堤就消失了。三百年来支撑江户和东京的虎之门堰堤之消失,同时也是为东京市民心中提供生命泉源之水消失的一刻。

 

东京

东京仍不断地膨胀,人口逐渐从200万人突破到500万人,再膨胀到1000万人。上游的羽村堰将多摩川的水全数取走,羽村堰的下游就像筛子打水一样引不到水。

 

江户时代城市

虽然后来又在多摩川上游建了小河内水坝,但水量仍不充足,于是再从利根川引水过去。而这个为了东京都民所建的水坝,却使得利根川上游山区许多村落淹没于水里。

0 阅读:41

98年的小美嘉

简介:浙江传媒学院16级在校生浙江传媒学院16级在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