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民党在推出“特别密本”后,蒋介石曾经自鸣得意地说:“起初一两个月,土匪摸不着头脑,他就没有办法,他就不能打胜仗。”蒋介石怎么也不会想到,红军其实只用了仅仅一周时间,就破了他的功,把他认为天衣无缝的“特别密本”给揭了个底朝天。
在成功破译“猛密”的当天,曹祥仁因为高烧一头倒在了床上,但破译者心血的付出,被证明是完全值得的。作为无线电侦察的里程碑式突破,红军从此确立了自身在信息战中的绝对优势地位——没有任何密码再能难住二局,而白军的部署、调动、企图、装备、补给、处境乃至口令、信号,也因此被红军完全掌握。蒋介石所认为的红军“摸不着头脑”、“没有办法”、“不能打胜仗”,不过是一厢情愿的痴人说梦罢了。
1933年1月21日,二局将破译与侦听、谍报等手段结合起来,综合了敌人关于“围剿”的动态。

就在前一年,蒋介石首先调集大量兵力,对鄂豫皖和洪湖苏区进行了大规模“围剿”,由于反“围剿”失利,鄂豫皖的红军被迫退向川陕地区,洪湖的红军转移到湘鄂西和川黔边境。这使蒋介石认为可以将类似的“围剿”路数,套用到中央苏区,即以强大兵团分进合击,一口一口地“吃”掉红军主力。
二局基本掌握了这一情况,1月23日,他们向苏区中央局和总部报告,敌人已确定九个师为“进剿”军,其余各师为“清剿”军或守备队,与“围剿”鄂豫皖和洪湖苏区时的战法完全一致。
2月2日夜,二局又连续破译重大情报。第一个重大情报,是蒋介石已亲自坐镇南昌,并决定再调三个师到江西,以加强第四次“围剿”的兵团力量。第二个重大情报,是此次“围剿”计划兵分三路。中路军是“围剿”主力,陈诚被任命为中路军总指挥,他将十个师的“进剿”军编成了三个纵队,试图通过“分进合击”,合围红军主力,聚而歼之。关于这三个纵队的战斗编组、集结地、集结时间,二局也已全部破译和整理出来。

《孟密2》,欲知后事如何,请看明日分解
(本故事因字数较多,只能每日连载。如您希望一次性看完,亦可累积数日阅读。纯为以文会友,介意者勿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