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中的猛张飞--白福厚

奇玮谈商业 2024-03-25 05:47:05

白福厚,1913年生,辽宁省辽阳市小堡黄家屯人。

1922年随全家逃荒到黑龙江绥滨县安乐屯定居。读了4年私塾,17岁给地主家当长工。

1932年日军侵入绥滨后,他参加了陈大凡领导的绥滨县人民自卫军。

2月18日,自卫军阻击来犯的富锦县日军,激战了两天两夜。由于敌我兵力悬殊,中兴镇失守。战后,陈大凡去苏联养伤,队伍遂自行解散。白福厚只得返回家乡。

白福厚 画像

不久,白福厚与鲁志国等人到萝北县参加了东北军马占山部第五团。

后来,第五团投降日军,被编入伪军三十八团。白福厚被裹挟着在迫击炮连胡连长(其表叔)手下当炮手。

他对东北军投降日军极为不满,常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经常来往。一次一名抗日战士被俘,夜里被白福厚偷偷放走。

1937年 9月,在白福厚和地下党的策动下,伪三十八团迫击炮连和二连共二百多人举起义旗,被编为抗日联军六军一师六团,白福厚任一连连长。

1938年8月,李兆麟率教导队向锅盔山转移途中,遭到敌人围追堵截,白福厚连主动承担起阻击任务。

阻击

白福厚指挥连队,抵挡住几百名日伪军的轮番冲锋。激战中,白福厚大腿中枪,仍坚持指挥战斗,直到教导队安全转移后,他才带队撤走。

1938年下半年,日伪军集中兵力讨伐下江地区。为避敌锋芒,各军陆续西征。抗联三路军主力也离开下江去黑嫩平原开辟新区。

六军白福厚部受命留在下江地区,坚持抗日游击活动。

尽管面临敌人归屯并户,经济封锁,三光政策等毒辣手段,

白福厚仍然带领部队,先后缴了集贤镇伪三十五团一连的械,获70多支步枪和两挺机枪。

接着,攻克了宝清五道梁子和兰花顶子敌兵营,获得一批棉衣。

随后又袭击了宝清县西兴隆沟,歼敌六七名,获一挺机枪和一些粮食弹药。

1938年冬,他被提拔为三团团长,其后。经李云峰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日伪军进一步加大了对抗联的围剿力度,

部队被围困在深山里,有时几天都吃不到东西。在艰难得环境下,白福厚整天和战士们肩并肩行军,脚碰脚宿营。

艰苦斗争

也常常给战士们谈时事、宣传抗战。他还时常将自己的口粮送给有病或体弱的同志,行军时他帮同志们扛枪背背包。在白福厚的带动下,部队士气高昂。

1939年春,白福厚部在松花江北薄鸭河的星亮子捉鱼,准备给生病的战士补补身子,不巧被特务发现了,日军的江上汽艇冲过来。

部队只好边打边撤,走了一夜,退到了黑龙江边。危急时刻,一艘帆船把队伍渡到黑龙江对岸苏联,这才摆脱了敌人。

1939年7月,白福厚部休整后回国。

10月份,打掉了在鹤岗梧桐河金矿矿井队,然后开始西征,找到三路军并归建。

转移作战

1939年冬,白福厚部随三路军开到北安县南北河休整后,编入三支队,白福厚任第七大队长。

1939年秋,在冯仲云和王明贵的指挥下,白福厚带领七大队参加了攻打克山县的战斗,白福厚身先士卒,带队冲进城内,攻进县公署大院,打死一名日本军官并打开了监狱,放出300多名被关押的抗日群众。攻克日伪军的模范县城--克山县,沉重地打击了敌人,鼓舞了当地群众。

克山县战斗结束不久,三支队又攻打霍龙门车站。白福厚带领七大队,封锁了日本军营留守部队。战斗中,他们缴获了一批敌人的军用物资,烧毁了车站仓库和弹药库。

1940年4月5日,白福厚部随三支队化装成日本骑兵,奇袭北兴镇。

俘虏了伪警察署长李树典等40多人,缴获20多支步枪、20多匹马和大量子弹。并处决了罪大恶极的北兴镇自卫团总祁国兴,为地方除了大害。

战斗结束后,抗联战士打开监狱,放出了十几名群众和爱国志士。

随后,白福厚部随同三支队参加了攻打通宽镇、通南镇、汗达气、阿荣旗、拉哈镇、科洛站的系列战斗。

每次战斗中,白福厚总是冲杀在前,撤退在后,是一位忠诚的共产党员。

1941年4月,白福厚随三支队从哈达沿转移到毛兰顶子。

由于天降大雪,找不到吃的,部队只好下山向辰清车站方向转移。

部队刚下撤到半山腰,就遭遇了日军讨伐队。激战中,白福厚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8岁。

0 阅读:2

奇玮谈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