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价格飙升,每年冬天都引发热议。
你是愿意购买高价的羽绒服,还是另辟蹊径?
在网络上,人们争论不休,话题围绕着“你能接受千元以上的国产羽绒服吗”。
近日,一群“整顿羽绒服市场”的大学生选择了花棉袄和军大衣,他们的理由是——“不是买不起羽绒服,而是平替款更具性价比”。
在寒风中,羽绒服的生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01
价格飞涨
1936年,世界上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羽绒服诞生。
然而,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这种轻便、保暖的御寒衣物已经从普通百姓的日常用品,逐渐演变成豪华昂贵的奢侈品。
羽绒服,本应以其轻盈和卓越的保暖性能给人们带来舒适和温暖,然而现在却越来越让人感到负担重重。
价格的一路飙升,让人们对购买羽绒服感到力不从心。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羽绒服的涨价呢?
事实上,除了面辅料、杂费等成本构成之外,羽绒本身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
作为羽绒服最重要的原料,羽绒的价格不断攀升,使得羽绒服的成本也随之增加。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羽绒的供应量不足。
相反,全球羽绒的产量和供应量是充足的,而羽绒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需求增加和品质提升。
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20年,中国的羽绒服均价从438元上升到了656元,大型防寒服的价格更是突破了1000元。
然而,这种价格上涨的趋势并没有停止,2000元以上的羽绒服占比已经接近70%。
这种数据的背后,反映出了羽绒服市场的竞争激烈和消费升级。
随着消费者对羽绒服的需求不断增加,羽绒服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羽绒服品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设计水平,同时也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羽绒服时需要更加理性。
虽然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羽绒服的品质和保暖性能,但并不总是越贵越好。
02
军大衣、花棉袄成为社牛的新宠
许多店主,如付小姐,在进货时便感受到了羽绒服的“贵气”。
她抱怨道:“品牌的羽绒服售价一千多元,被消费者认为贵;而我们的店,即使将价格压到五六百,仍被消费者视为‘贵’。”
深入探讨,付小姐发现,低端羽绒服的拿货价极低,仅需一百多元,但售价翻三四倍后仍能畅销。
然而,若想涉足中高端市场,付小姐表示:“拿货价就得四五百元,再想翻一番出售几乎不可能,最多加价一百多元。”
付小姐坦言,销售羽绒服反而不如销售棉衣省心。
对于购买羽绒服的问题,年轻人们也表达了他们的烦恼。
于是,一场寒流过后,几名东北大学生组队穿着军大衣走进教室,这一举动赢得了近200万人的点赞。
此外,商场里那些写着大大促销价格的花棉袄柜台旁,也聚集了许多年轻的女孩子。
看来,“社牛穿搭”的潮流已然形成。
"急寻御寒神器,价位万元以下,百元以上。静候佳音,急急急!"
在青春洋溢的大学生们的引领下,物美价廉、质地优良的军大衣、花棉袄重回潮流前线,风靡各高校校园。
哈尔滨某高校辅导员赵老师表示:“不乏有学生披星戴月,于寒风中身披军大衣,脚踏霜华,匆匆赶赴‘早八’的课堂。
我倒觉得这些孩子们的消费很有趣,他们实用至上,或许有些人会认为这是一种个性。
毕竟,在冰冷的哈尔滨冬天,一件扛冻、贼暖和的军大衣,七八斤的重量,就像是一座温暖的堡垒,保护他们不受寒冷的侵袭。”
赵老师笑着说道:“最近风闻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更为轻便的军大衣,然而,这款大衣的丝绵材质却无法抵御严寒。每当寒风凛冽,我都竭力劝说他们去劳保店选购更为优质的军大衣。”
终归是,不论羽绒服之昂贵,抑或军大衣之平价,能御寒即可。
部分图文摘自网络,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