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聊三国:司马懿为什么干不过诸葛亮

贪吃的骆驼 2024-10-30 07:41:45

公元231年,诸葛亮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次北伐。

这次北伐,丞相的目的和他一开始的北伐初心一样,不是和曹魏逐鹿中原,而是拿下西凉可以媲美荆州的战略要地。

此时曹魏那边西部战区的主帅,已经从万年不变的曹家嫡系,换成了“弃笔从戎”的司马懿,和司马懿搭班子的,是西部战区的老人张郃。

当年面对丞相的进攻时,曹魏西部战区的一把手和二把手,在战略布置上产生了分歧,张郃因为和丞相打过交道,知道丞相用兵非常灵活,因此建议大军部署在各个关口,防止丞相声东击西。

但是司马懿却坚决不同意分兵,他明面上是想集中兵力,防止诸葛亮的主力建功,但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宣王这哪是担心分兵干不过丞相的主力,这分明就是他自己担心自己的临场应变不如丞相,所以才只敢结硬寨、打呆仗。

那么司马懿的这种做法,效果怎么样呢?

答案好像是是显而易见的,当时曹魏坐拥九州,麾下能调动的资源远胜仅有一个益州的蜀汉,而且司马懿是以逸待劳,自从丞相第一次北伐之后,曹魏这边早就加强了防御,所以当时的司马懿完全可以自豪的说,优势在我。

而丞相的这次北伐,也的确是以司马懿防守成功而结束的,但是这次北伐却还是值得细说。

如果只按纸面实力就能算出结果,那么以谨慎著称的丞相,在划拉完算盘珠子以后,就不应该再出兵,而丞相当年之所以敢出兵,那就证明当年丞相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而当时的实际情况也证明了这点,丞相当年和司马懿交火以后,一开始并没有在交火中吃亏,反而是逼的司马懿那边四处搜刮补给,如果不出意外,司马懿和丞相的第一次较量,怕是要输了。

但是就在两边都吃劲的关键时刻,蜀汉那边却传来消息,说后勤实在是跟不上了,当时战区的补给已经被双方消耗完了,曹魏那边已经开始从周边不计后果的搜刮,而丞相这边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大后方的运送。

当丞相听说后勤已经跟不上时,他就只能“败退”了,而丞相撤兵回去之后才发现,这一切都是自己人李严捣的鬼,于是他第一时间严惩了李严,但这对已经撤退的第三次北伐来说,已经于事无补了,而司马懿却凭借这次意外躺赢了。

公元234年,丞相在积蓄了一定资本之后,再次开始了自己的北伐。

这次西部战区负责防御丞相的,还是司马懿,不过此时的司马懿,已经没有了张郃这个西部战区老人的“掣肘”,张郃已经在丞相上一次的北伐中,被后者干掉了,不过丞相杀张郃,却是司马懿的算计。

也就是说,丞相这次北伐时,西部战区唯一的话事人,就只剩下司马懿了,这个知识点,需要敲黑板,大家一定要记住,后面会用到。

丞相此次北伐带领的人马,是历次北伐之最,而司马懿那边,自然也做足了最充分的准备,那么这次优势依然在我的司马懿,又摆出了什么造型呢?

没有主动进攻,而是继续重复上一次的成功经验,继续猥琐防守,丞相为了吸引司马懿主动出击,用了很多办法,司马懿就是咬紧牙关,死不出击。

丞相当时被防的很难受,但更难受的,却是曹魏那边的将士,他们感觉优势在我,却被丞相百般挑衅,而不敢主动出击,是非常有问题,这是我们的主帅怂到骨子里了,还是老戏骨在养寇自重呢。

随着这种情绪的酝酿,司马懿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等到丞相命人给司马懿送女装,加强对曹魏的羞辱时,司马懿感觉自己已经压不住场子了,他感觉玩了一个花活。

据史料记载,当丞相给司马懿送女装后,司马懿并没有像文艺作品那样表现的风轻云淡,而是气的暴跳如雷,他几乎是第一时间就给曹魏的皇帝去信,说自己已经忍无可忍,必须要主动出击,希望皇帝赶紧给他授权。

从表面来看,司马懿似乎真的想要主动出击一把了,但聪明人一看就明白,你丫是三军主帅,又在一线又见机行动的权力,为了出个兵,你至于派人跑回去请示皇帝,你这演的也太出戏了吧。

不过不管司马懿演的怎么样,反正曹魏的皇帝看懂了司马懿的心思,于是皇帝的旨意很快就到了前线,内容很多,但核心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严禁主动出击,只能被动防御,这个决定是我皇帝做的,司马懿想主动出击,我是不同意的。

司马懿拿到这份背书以后,继续保持防御,直到丞相殒命五丈原,蜀汉的大军不得不主动撤退。

由此而可见,司马懿当年在丞相活着的时候,在战场上的能力,绝对是不如丞相的,那么司马懿为什么还会有人点赞呢?

我们公平的来说,司马懿和丞相的各种能力相比,其实最终的结果都差不多,前者和后者唯一的差距,就在于接触一线军事工作的先后。

丞相早期虽然也是主抓后勤,但蜀汉地盘小,一个人都当三个人用,所以丞相是完全有机会接触一线军事的,而且他在时间线上,也要早于司马懿主抓一线军事,当诸葛亮北伐时,司马懿其实才刚刚主抓军事工作,所以从经验来说,当时的司马懿和丞相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