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人家》:为什么巷里文凭最高的林武峰,最初对儿子林栋哲的学业并不上心?

晶姐札记 2024-11-02 19:34:08

庄超英是棉纺厂附中高中部的数学老师,70年代末全国恢复高考之后,他瞬间变成了小巷里的香饽饽。

不过,巷里学历最高的人其实并非中专毕业的庄超英,隔壁厂花宋莹的丈夫林武峰可是上海交大毕业的高级工程师。

庄超英一直纳闷60年代的大学高材生林武峰,如今为何反而对儿子林栋哲的学业并不上心,甚至从来都不检查孩子的作业?

背后的真相过于残酷,因为特殊年代的亲身经历,让林武峰时常感慨命运无常: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我倒是觉得,读书连第五位都排不上。”

01

伴随着知青返城的浪潮,小巷里好多邻居的子女都回来了。

由于没有那么多的工作机会可以提供给如此大量的待业青年,没有工作和住房的知青们只能被迫挤在家里开始漫长的等待,因此加剧了小巷里的家庭矛盾,尤其是兄弟姐妹之间的争斗更是频繁上演。

庄超英和林武峰两家的隔壁关系户王家,就因为知青女儿王芳带着外孙女周青住回了娘家,几乎天天爆发争吵,闹得全家鸡犬不宁。

他们家的上海女婿周志远带着妻子王芳和女儿周青从新疆偷偷跑回来,周志远的父母默许哥哥嫂子将他们一家三口赶出了家门,周志远只能自己硬留在上海当“黑户”,一边打零工一边等落户,王芳带着女儿周青回到苏州娘家当“黑户”。

由于王芳和上海知青周志远是在当地结婚,不符合知青返城政策,周志远的兄嫂后来被强行停职,需要等周志远夫妻回到新疆才能恢复工作。王芳的哥哥王勇怕受牵连,想要把妹妹一家三口都赶走,争吵之中王芳的手腕被菜刀划伤了,此事由此引起了棉纺厂和知青办的重视。

考虑到之前因为庄超英帮忙走动关系,有新疆户口的周青已经以“插班生”的身份在棉纺厂附小上了一学期的课,知青办和棉纺厂就商量让孩子暂时先留在苏州上学,一边上学一边等政策。

隔壁的黄玲和宋莹两家愿意牺牲院子里的采光和通风,让出左侧院墙两平方米的面积给王芳和周青母女盖一个小屋。房管科也同意黄玲和宋莹提出将右侧院墙外扩的条件,正好院子右侧有块毫无用处的烂泥地。

知青办给王芳安排临时的工作,让她能够留在苏州陪伴女儿周青。周志远回新疆农场之前,特意向林武峰、宋莹、黄玲表示感谢,多亏了他们才能够让妻子和女儿有个暂时落脚的房间。

虽然地方不大但条件也比之前在上海要好,当时周青只能在马桶间里做作业,晚上他们一家三口睡在厨房。

当宋莹觉得“孩子还小,为了一纸户口离开父母未必值得”,林武峰表示“政策的事情不好说,有时候一等就是好几年”,王芳是这样回答的:

“你没下过乡,挑粪、挑灰、犁田、锄草、收割……,从早干到晚,住‘地窝子’,吃米糠,手脚都累肿了还吃不饱,我们被迫‘非转民’,我们这辈子就是农民了,不能让孩子也是农民。”

“我们绝不能让周青也留在农场,一辈子在土里刨食。”

哪怕只有一丝希望,她也愿意为了女儿的前途放手一搏。

02

庄超英的妹妹庄桦林,同样不想让孩子留在乡下吃苦,不惜放下自尊苦苦哀求大嫂黄玲收留她的儿子向鹏飞:

“我和鹏飞他爸下了乡,他爸是养路工,天天扛着十多斤的大头镐刨道,风吹日晒地挣那一点点钱……,我们这辈子就这样了,可我不想鹏飞一辈子呆在夹皮沟里……”

“大哥是劝过我不要给鹏飞转户口,我……我宁可鹏飞回苏州扫马路,也不愿他留在乡下小镇……,大嫂,图南成绩那么好,一定能考上好大学,我只想鹏飞在苏州有张床,我只想他在苏州有张床......”

但大嫂黄玲同样要考虑到儿子庄图南的前途,为了不影响孩子高考只能狠心拒绝庄桦林的请求。

黄玲和庄桦林同为母亲,维护自己孩子的利益并没有错,错的是贪婪自私的庄家。她们身为女性都是庄家的受害者,忍让和牺牲却换不来理解和感激。

庄桦林带着儿子向鹏飞在娘家只是打地铺短住几天,二哥庄赶美一家就忍不住暴露了丑陋嘴脸,原著是这样描述的:

“尽管庄桦林事先有心理准备,也没想到家人连虚与委蛇都不肯,连短短几天时间都不愿意敷衍。”

庄桦林并没有像王芳那样大闹一场赖在娘家,而是带着儿子向鹏飞离开了苏州,这个她曾经魂牵梦绕如今却无比陌生的家乡。

庄桦林也是和知青在当地结婚,前几年贵州政府为了解决知青问题,允许大队推荐的进步知青报考当地的师范、卫校、农校、财校等六大中专,读一两年毕业之后可以由当地政府安排工作。生性好强的庄桦林考上了卫校,毕业之后被分配到镇上医院工作。

按照政策规定,在当地已经结婚或者工作的知青不能回城。考上卫校有了工作的庄桦林,反而失去了知青返乡的资格没法回苏州了。

看到庄桦林就这样被迫沦为家庭和时代的牺牲品,顿时有种“越努力越贫穷”的心酸。

03

庄桦林好歹还能被分配到贵州乡镇医院工作,林武峰的大学同学有的甚至去了穷山沟干苦力。

林武峰是65级交大机械专业的大学生,在大学就正经上了一年课,因为出身好毕业后被分到了工厂。有一位成绩好于林武峰的同乡,学的是水声工程潜艇专业,因为出身不好被分配到了最穷的山沟里修地球,甚至一辈子都要在那里终老了:

“这种情况,在我们那一届不是个例,是大多数。我们那几届毕业生,越是高精尖专业,越是无处可去,统统被分配到了农场或煤矿,好一点的在广播站修喇叭,差一点的去修地球、去挖煤,而且是一辈子,回不来的。”

林武峰告诉庄超英,他的多数大学同学混得还不如出身好学历低的人。妻子宋莹是初中生文凭,工资和他这个大学生差不多。他的弟弟妹妹都是小学生,踏实能干过得也都不错。所以他认命了,对待儿子林栋哲的态度也是顺其自然,不强求孩子一定要读书。

庄超英这个愚孝的男人,也是负责任的老师。最终在庄超英苦口婆心的劝告之下,林武峰意识到今非昔比,他开始关注并且重视儿子林栋哲的学习......

当提到个体的命运,便无法忽视时代的变迁。社会底层的苦难人生和悲惨遭遇,也是那个特殊时代的缩影。

相比之下,庄超英和林武峰两家足够幸运,一个抓住了恢复高考的红利,一个乘上了改革开放的东风,他们都在时代的潮流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图片来源剧照、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 阅读: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