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报告显示:去年我国汽车召回数量时隔五年再次突破千万辆大关,同比增长67.0%至1123.7万辆;共计233次,同比增长8.9%。其中,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80.1%至449.1万辆(89次),占召回总量四成。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普及,OTA(远程升级)逐渐成为重要方式,共有19次,涉及车辆406.8万辆,同比增长246.8%。
从缺陷原因看,因设计原因召回681.9万辆(114次),占比60.7%;因制造原因召回347.3万辆(107次),因标识等其他原因召回94.5万辆(12次),分别占比30.9%、8.4%。
从缺陷涉及的系统看,因电器设备缺陷召回277.5万辆(45次)、因车身缺陷召回262.4万辆(24次)、因制动系缺陷召回214.9万辆(37次)、因发动机缺陷召回134.7万辆(89次),分别占比24.7%、23.4%、19.1%、12.0%。
分品牌来看,阿斯顿·马丁、兰博基尼、迈凯伦、劳斯莱斯、法拉利等超豪华品牌均有车型召回。长安、比亚迪、广汽传祺、东风风神、北汽蓝谷、奇瑞、江淮等自主品牌进行召回,但召回车辆占比不到8%,与合资品牌和外资品牌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奔驰排名第三,共计137.72万辆。召回次数多达29次,是所有车企中最多的。9月20日因“轮速传感器外壳材料防潮性能不足,可能发生故障导致电子车身稳定系统停用部分功能”,共计召回523094辆,包括国产GLA、进口A级、B级等多款车型。
此外,召回原因还包括“因变速箱线束电气接头可能渗入水汽,造成线束短路”“燃油泵叶轮性能不满足要求,容易与壳体干涉”“12V电池的电解液可能从极柱渗出”“乘客侧座椅下侧蓄电池接地线螺栓未被正确紧固”等。
宝马位居次席,共实施汽车召回16次,涉及车辆246.33万辆。去年8月16日,因用户自行改装方向盘,导致车辆驾驶员正面安全气囊展开时,气体发生器可能发生炸裂的原因,华晨宝马、宝马(中国)召回横跨2003年至2017年期间的共计1357944辆国产及进口宝马汽车,其中,国产1系、2系、3系、X1共计598496辆,进口1系、2系、3系、4系、5系、6系、X1、X3、X4、X5和X6共计759488辆。
特斯拉成为“召回王”,过去一年共实施8次召回,累计召回车辆339.44万辆。其中,有两次单一规模召回数量超百万辆,分别是1月5日召回161.76万辆和8月6日召回168.36万辆。
前者涉及生产日期在2014年8月26日-2023年12月20日的部分进口Model S/ X及国产Model 3/Y,涉及自动驾驶系统功能问题以及车门锁在碰撞时可能松脱的问题。
后者是全年最大规模的一次新能源汽车召回,涉及生产日期在2020年10月15日至2024年7月17日的部分进口Model S/X及国产Model 3/Y,召回的原因与车辆的前备箱闩锁总成系统有关。当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实体车辆召回,主要是通过OTA技术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升级软件。
2024年是中国产品召回制度实施20周年,截至去年底,累计实施汽车召回3075次,共计1.14亿辆。这是一种成熟的解决汽车产品缺陷的机制,为保障消费者安全、权益和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车企负责任的态度及担当意识,但次数过于频繁可能会对品牌口碑造成影响,因此需要一分为二来看待这个问题。
咱们召回的少,是因为咱们的技术比他们先进?还是纯纯的耍不要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