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追平“福建舰”?美军开始对现役航母搞大改……

小神兵 2024-09-12 11:06:46

在人工智能技术还远未发展到可由AI对装备进行100%的控制和决策的情况下,各类无人装备依然需要由实际的操作人员进行部分操控,以便更好地在各种环境下执行各类复杂任务。在美国海军这里,其对自家现役航母进行的一项深度大改,就是为了适应已经到来的无人战争时代。只不过,这恐怕算不上是一种创新,倒更像是在“补课”。

“乔治·布什”号舰内新增的无人机操作站中国航空报援引美媒报道称,美国海军对“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乔治·布什”号进行了一项堪称“全球首创”的改进,内容为在该舰舰内增添了“无人机作战中心”(UAWC),该中心的操作人员将对MQ-25“黄貂鱼”舰载无人加油机进行控制,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只能在陆地操作站中进行操控。按照美军的说法,这将使得“乔治·布什”号成为世界上第一艘可让人员在舰内实时操控舰载无人机的航空母舰。

MQ-25“黄貂鱼”舰载无人机于是问题就来了,在陆地操作站中操控无人机和在舰内操作站中操控无人机,二者有何区别呢?为何会让美军对此抱有这么大的重视程度?具体来说,区别主要有两个,其也是美国海军下决心对航母进行改装的原因:

MQ-25为预警机进行空中加油其一,操纵人员直接在舰内操控MQ-25“黄貂鱼”无人机,可更好地与其他舰员进行沟通,如更加便捷地传递信息、接收指令和下达指令,提升无人机操控效率,进而提高舰载无人机的作战效能。

无人机着舰的一个难点就是信号延迟其二,当航母在远离陆地基地内的操作站执行任务时,与舰载无人机距离较近的舰内操作站可减少无人机接收操作指令时的出现延时。在4G和5G技术的加持下,现代军用远程电子操控系统已可实现“全球操作”,即不论无人装备在哪里,都能接收到人员以操作站发出的操作指令,但距离仍是一个不可小觑的因素。当无人装备与操作站距离较远时,延时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而无人机上航母的一大技术难关就在于着舰环节,相比起有人驾驶舰载机可在着舰环节中,由飞行员对飞机速度和姿态进行实时微调,无人机若对指令的接收有延时,就可能出现着舰失败、乃至是撞上航母舰体或飞行甲板。因此,舰内操作站的出现即可在最大限度上减小和消除信号传递所产生的延迟。

国产“攻击-11”舰载无人机好吧,“乔治·布什”号航母接受的改装确实不简单,由此其将获得“在远海大洋随心所欲地运用舰载无人机”的能力,这项全新战力不容小觑。但问题在于,美国人说的话真的是正确的吗?即“乔治·布什”号真的是“全球首艘可让人员在舰内实时操控舰载无人机”的航空母舰吗?答案恐怕会是“未必”。相比起于后天获得舰载无人机运用能力的美军航母,中国首艘电磁弹射型超级航母“福建舰”恐一开始就有这项能力,毕竟自“福建舰”公开之时起,官方就已确定国产无人舰载机会成为该舰搭载的机型之一。如此想来,在“福建舰”的初始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恐早就包括在舰内设置专用的无人机操作站。

“福建舰”完全体预想图仔细想来,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无人机上舰理念,相关技术也基本是0。与之不同的是,中国的“福建舰”是诞生于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新锐航母,集国内多领域精华于一身,从一开始就确定将融入舰载无人机技术。这种“后天找补”和“先天就有”的区别,或将在中美两军舰载无人机的作战效能方面得以体现,即“福建舰”有望具备更强的舰载无人机战力。即便美军下大力气进行补足,基本也只能达到追平的程度。相信国产舰载无人机与有人驾驶舰载机协同作战的那一天,已经为时不远了。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