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炒股总赚不到钱,甚至会被“割韭菜”!问题原来出在这个环节

这样的他 2021-03-16 18:22:37

散户炒股真的赚不到钱,只能遭遇被“割韭菜”的命运吗?

这年头,赚猛钱、赚快钱的时候已经成为过去式,就连国民公公王健林都不敢轻易地再把“一亿定为小目标”了,王健林甚至在公开场合坦言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国家的快速发展,为同期发展的企业创造了大量的机会,也让这些企业赚钱相对容易一些。”

王健林说:“随着眼下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增长阶段,过去那种“追风口、赚大钱”的机会越来越少,各个行业的竞争都趋于白热化,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整体都进入了赚辛苦钱、赚慢钱时代,暴利、赚大钱时代一去不返。”

因为赚辛苦钱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竞争更加激烈,所以有些企业为了能更快更多的赚钱,就开始走捷径动起了歪脑筋,于是企业间“造假”的行为开始屡屡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在每年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公开披露国内造假企业违法违纪的造假行为。

虽然国家一直在不断加大“打假”力度,可是企业总是在和国家不断斗智斗勇,从大白马股康得新造假案到獐子岛案件,让人见识了“企业家”的艺高人胆大,连续7年财务造假的中信国安,更是刷新了资本市场的造假记录,这些奇幻而又真实的造假事件,如果不是被公开曝出,谁又会相信它的真实性?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利润造假可能是最原始的冲动,想靠着虚增利润来抬高股价,以及更快更高的完成融资,比如我们熟悉的瑞幸咖啡、乐视,他们通过高超“财务手段”,打造出一个“生机勃勃”的企业,靠着一个个虚假的数字作为“保护屏障”。

纸总是包不住火的,部分企业财务经过多年的累积,会让企业账面上堆积一些难以消化的“财务累赘”,于是这些企业就会找机会对这些“财务累赘”进行清洗,这就是常说的“财务洗澡”,在企业通过减值、甚至失踪的方式消化财务累赘时,股民们作为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只能充当起“韭菜”的角色。

当股民被企业确认为“韭菜”后,就会一批批的被“割韭菜”,而且企业家也不会担心“后继乏力”,在上市企业“财技高超”的收割下,企业会重新散发生机,“新韭菜”又会蜂拥而至。

前段时间,当证监会发公告要抽查参与抽签科创板和创业板IPO企业时,已经有近20家企业撤回IPO材料。打假不“断”,造假不“止”,股民们该如何识别所持股票企业的“伎俩”,才能不遭受被“割韭菜”的命运,这无疑是个非常严峻的考验。

你被割过“韭菜”吗?股民又该如何合理闭坑?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你的支持就是我的动力,一起讨论,一起学习,一起长大!

本文由这样的他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改!谢谢合作!)

0 阅读:4

这样的他

简介:撕开包装的他们,和我们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