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上不动夜班了,再去当校医?1年时间,校医报名人数翻了5倍

美辑的课程 2024-05-16 10:12:47

「等我想『躺平』了,再考虑当校医。」

「等我在临床干腻了,可以考虑当校医养老。」

对于校医这一职业,不少同行有差不多的看法,那就是校医总是作为临床医生的次要选择,是许多同行的职业规划中「无奈」或者「躺平」的备选;是一份想要去争取就会争取到的工作,仿佛校医这一份工作永远会在某个地方等我们回心转意。

过去的我也抱有同样的想法。1 年前,饱受临床压力的我毅然选择躺平,尽管有硕士学历,但仍经过多次应聘才最终成为一名编内高中校医。

1 年后的我,享受着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的福利,有着稳定且足够一家三口开支的收入,有足够覆盖购房贷款的公积金,充足的休息也让我有着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精气神,连从前极力反对我离开三甲医院当校医的父母,也纷纷认可了我的选择。

校医室实拍|图源:作者提供

1 年时间竞争翻 5 倍

点击查看更多校医岗位

我充足的假期和不错的待遇让妻子也产生了转行校医的想法,我们达成共识,希望她也尝试参加近期一次校医编制考试。

1 年前我参加校医招考的时候,学历限制在硕士及以上,当时仅有 9 人参与,招录比 1:4,竞争压力不大。

而今年我妻子参加的这次招聘,同样将学历限制在硕士及以上,招聘 2 人,我们本以为这个难度对于我妻子这样一位曾经考研 370+的「学霸」来说,并不算什么。在得知妻子得到笔试第一名后,我们信心满满,甚至开始畅想寒暑假带娃旅游玩耍的美妙生活。

然而事与愿违,今年参加招聘的人数大大超过预期,在 50 余名硕士的激烈竞争下,我妻子没有被录用。

仅仅一年时间,校医招聘的竞争程度竟成倍增长,今年的招录比 1:25,考试中稍稍松懈,让「学霸」也难以得到最终的录用。妻子不禁向我发出感叹,如果有意于编内的校医,还是要像我这样趁早行动。

为什么我劝你当校医要趁早?

以下是笔者认为编内校医,需要趁早的理由:

1. 年龄因素

与大多数事业单位编制招聘一样,编内校医招聘一般年龄限制在 35 岁以下,博士学历可放宽到 40 岁以下。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比如新成立的学校需要经验丰富的校医,也有副高级职称以上无相关年龄限制的情况。

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年龄仍是硬性指标,无论本身有多优秀,也建议需要在年龄方面趁早,如果想着「等我上不动夜班了,再去当校医」,可能现实并不会如你所愿。

校医招聘简章|图源:作者提供

2. 编制紧张

校医的编制属于教育局,而近年教育局编制紧张,不少学校存在大量编制外用人,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问题,甚至有的学校编外教师甚至占到在岗教师的 90% 以上。

可想而知,在学校编制紧张的情况下,编制的归属更倾向于教师而非校医。因此,编内校医招聘未来或许会日趋稀少,这也是应聘编内校医要趁早的理由。

3. 竞争增大

如前文所诉,校医招聘竞争日趋激烈,我所在的城市,不少学校编内校医的学历要求已从过去的「本科及以上」调整至「硕士及以上」。但尽管如此,竞争仍不减反增,激烈程度不亚于本地个别三甲医院招聘。

笔者身边不少年轻医生朋友也表达了对临床的压力的厌倦、对回归生活和家庭的向往、对笔者「躺平」的羡慕,若没有对追求临床成就、待遇的动力,或对临床工作最纯粹的兴趣,或许不少年轻医生也将成为校医招聘的潜在竞争人群,而这也导致编内校医招聘竞争日趋激烈。

正在接诊学生|图源:作者提供

4. 固定且有优势的竞争对手

在部分城市,编内校医几乎永远不会无人问津,因为在许多编外校医的眼中,编内校医招聘是上升的唯一通道,一旦符合要求,不少编外校医都不会错过入编机会。

而这些本就是校医的编外人员,相较于转行的临床医生,更熟悉校医的日常工作,无论在笔试或面试中都发挥会有不少先天优势。

因此,临床医生转行校医,很难一次应聘便得到录用,趁早参与招聘获得更多考试经验或许是更好的竞聘方案。

写在最后

不会有永远吃香的岗位,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待遇,但工作强度、工作性价比这种相对性的因素会一直存在。校医几乎永远比临床医生的工作强度低、比临床医生有更多假期。当初我选择当校医的时候,并不清楚待遇如何,因为我明白我向往的不是待遇。

事实也证明,校医于我确实是更好的选择。

还是那句话,跳槽、转岗、转行都要趁早,一旦犹豫,或许像校医这样从前不起眼的岗位也会稍纵即逝。

本文作者:koala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