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想当总参谋长不成,见到邓小平定的最后人选,他直喊对方:哥

勤姐和你说 2023-04-12 00:04:06

1977年7月,邓小平第3次复出。

由于前一年,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不幸病逝,复出后的邓小平需要承担越来越多的工作。1977年8月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原本多项职务的邓小平,又被推选为副主席。

这么多职务压在肩头,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实在太多,着实是有些忙不过来。所以,仔细考虑后,1979年年底,邓小平做了一个重要决定:不再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职务。

要知道,以邓小平的资历和能力,兼任总参谋长职务,全军上下都是服气得很。现在他要卸任,这新总参谋长的人选无疑是个难题。

事实也证明,新总参谋长的人选确定,确实是“一波三折”。本期,笔者就带大家走进那段尘封的历史。

一:邓小平一向很看重杨勇

邓小平决定不再兼任总参谋长职务后,他便把物色新总参谋长人选的事情,交给了时任军委副主席的老帅聂荣臻负责。

对此,聂帅第一时间想到了一个人:开国上将杨成武。

聂帅会想到他,其实也在情理之中。此时的杨成武在福州当军区司令员,同时也兼任着总参副总参谋长的职务。

调到福建军区前,杨成武在北京担任总参第一副总参谋长。当时的总参谋长职务正是由邓小平兼任,那个时候邓小平就公务繁忙,没有太多时间主持总参的工作,所以杨成武虽然名义上是第一副总参谋长,但实际上总参的工作基本由他来主持。邓小平也曾公开说过:“成武同志是咱们的班长,我只是挂名而已。”

而且就连杨成武调任福州军区司令员,也是邓小平第二次复出后亲自点的将。因为当时原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将军因意外去世,福州和台湾隔海相望,台湾当局和美帝国主义都是虎视眈眈。为了稳住福州军区的形势,邓小平这才让杨成武去福州军区坐镇。

所以,聂帅考虑新总参谋长人选时想到杨成武将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为此,聂帅还专门给军委写信,将这一想法汇报了上去。但遗憾的是,聂帅的提议在当时还是有人觉得不太合适。

没办法,邓小平决定亲自负责此事。在广泛征求了党内、军中的一些老同志的意见后,一个新的人选浮出水面:开国上将杨勇。

这个人选,在当时来说可谓是再合适不过。因为自从1977年9月,在邓小平的建议下,杨勇就开始担任总参副总参谋长。在另一位副总参谋长杨成武兼任福州军区司令员后,总参谋长邓小平又有太多其他事务需要处理,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总参谋部的常务事务其实都是杨勇在具体负责。

这期间,还发生过一件趣事。

1978年6月,杨勇率团访问南斯拉夫。南斯拉夫方面考虑到杨勇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他们的总统铁托便没有出面接见,只是让南斯拉夫人民军总参谋部对等接待。

结果,3个月后,南斯拉夫人民军总参谋长斯塔查·波托查尔率团访问中国。在访问期间,斯塔查·波托查尔才搞清楚,原来杨勇名义上是副总参谋长,但实际上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当家人”,而且是赫赫有名的将军。

这件事也让斯塔查·波托查尔颇为难为情,他还为此郑重其事地向杨勇道歉:“我明白了您在中国军队的身份,我们当时接待您的规格不够啊!”

从这件事上,我们就能看出杨勇在军中的影响力。

也正因为是这样,所以当邓小平和党内军中老同志沟通后,杨勇接替总参谋长这件事基本上属于“板上钉钉”了。甚至,当时军委的一位领导还找张震将军谈过话,在张震将军的回忆录中,关于这次谈话是这样描写的:

“考虑到杨勇一直当指挥员,对参谋业务不太熟悉,决定调你任第一副总长,协助他工作。”

通过张震将军的回忆,我们不难看出,当时军委已经决定让杨勇接替总参谋长职务,甚至都已经开始为他选副手了。

然而,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这件事即将落定之际,又出现了新的变故。

由于杨勇担任副总参谋长,主持总参谋部日常工作期间,办事雷厉风行,始终坚持原则,这也导致有些人对他有意见。因此,当杨勇接替总参谋长职务的消息出来后,这些人开始写举报信寄到军委等有关部门。当然,这些举报内容都经不住检验,所以这些写举报信的人连名都不敢署,都是写的匿名举报信。

虽然组织对杨勇将军很是信任,但在那种情况下,如果不查清举报信中的那些事情,杨勇确实不便接替总参谋长职务。后来举报内容查清楚后,邓小平还专门托人给杨勇带过话:“你的那些信查了,你没有问题。”

然而,因为举报信的事情,杨勇接替总参谋长职务这件事只能搁置。

事情到了这一步,该怎么办?邓小平和几位老帅们,只能反复商量。最终,一个合适的人选出现在他们的讨论里: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上将。

二:悠悠战友情

杨得志要出任总参谋长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来。此时,难免有人担心杨勇将军的态度。虽然大家都知道杨勇一向服从组织安排,但毕竟早前他要上几乎是铁板钉钉的事,现在换了他人,大家还是有些担心他心里会有失落。

但事后,大家才发现这样的想法实属多虑!在得知最后人选是杨得志将军后,杨勇心服口服。他一见到杨得志,就直喊:“哥,老杨哥!”

那么,杨勇和杨得志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往事?能让杨勇对杨得志这般心服口服?

杨得志和杨勇是湖南老乡,两人都很早就参加个革命,杨得志比杨勇年长两岁。1928年,杨得志参加了湘南起义,这一年他只有17岁;1930年,杨勇加入中国工农红军,这一年他也是17岁。

不过由于所属部队不同,杨得志和杨勇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只闻对方之名,不曾见对方之人。直到1936年在陕西召开的一次干部会议上,已经成长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第一路军第一师副师长的杨得志,才第一次见到成长为第四师第四团政委的杨勇。

闲聊中,两人才知道彼此是湖南老乡,而且老家还是相邻的两个县。杨勇得知杨得志比自己大两岁后,当即脱口而出,叫了杨得志一声:“老杨哥。”从此以后,这一声“老杨哥”也就成了杨勇对杨得志的固定称呼。

而且,在此后的漫长战争岁月里,杨勇还曾先后两次给“老杨哥”担任副手。

1941年7月,鲁西军区和冀鲁豫军区合并,统称冀鲁豫军区。原本担任冀鲁豫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和担任鲁西军区司令员的杨勇,得以在同一单位共事。杨得志担任新的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勇则担任副司令员。

后来,由于解放战争局势的原因,两人分开。杨得志在晋察冀军区战斗,参与了解放华北的一系列战斗,后来则率领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挺进大西北;而杨勇则随着刘邓大军南下,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后来率领着人民解放军第五兵团挺进大西南。

虽然分属不同的战略区,但他们的大名早已在军中传开,他们经常能从别人口中,听到对方又在哪里打了大胜仗的消息。距离,并没有淡化他们间浓浓的战友情。

新中国成立后,杨得志担任陕西军区司令员,杨勇担任贵州军区司令员。

就在全国人民都以为久违的和平来到,终于能够好好地建设新中国之际。朝鲜战争爆发,美帝国主义撺掇“联合国军”进入朝鲜。最终毛主席力排众议,决定出兵抗美援朝,为新中国打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和平局面。

于是,早已凭借赫赫战功打出威名的杨得志和杨勇,在组织的安排下,先后率领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和第二十二兵团入朝。当时,践行的周总理还打趣道:“要把你们三杨(杨得志、杨勇、杨成武)都拿出来,叫做‘三杨开泰’!”

就这样,杨得志得以和杨勇继续并肩作战。后来,杨得志被任命为志愿军司令员,杨勇担任副司令员,杨勇再一次给“老杨哥”当起了副手。

从朝鲜战争回来以后,由于表现突出,杨得志和杨勇被组织委以重任,在不同的军区担任司令员,但地理上的距离并没有隔断他们之间的浓浓战友情。

尤其是在那段特殊的年代,杨勇落魄,杨得志顶着压力专门邀请他来自己坐镇的济南军区住。对杨勇来说,杨得志是在关键时候愿意为自己挺身而出的过硬交情。正是由于他,杨勇在那段时间少吃了很多苦。

相信看到这,很多读者朋友应该就能理解:为何当得知接替总参谋长的人选是杨得志的时候,杨勇会那般心服口服,因为他的“老杨哥”确实有足够的资历和能力。

就这样,1980年2月,杨得志正式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而杨勇则继续担任副总参谋长,给“老杨哥”当副手,协助“老杨哥”主持总参工作。

当时杨勇的身体欠佳,但为了让杨得志能够熟悉部队情况,他经常陪着杨得志到外地视察。1982年的时候,杨勇被确诊为肺癌,病情严重,杨得志得知情况后劝他休息,但杨勇却执意不肯,依旧奋战于工作岗位,直到身体完全不能支撑工作,他才住院接受治疗。

然而,由于常年的劳累,杨勇的病情始终没有好转。期间,杨得志多次到医院探望,但每次杨勇都会劝说老杨哥:“我的病情我知道,你工作多,不要为我分散精力。”

1983年1月5日,杨得志接到医院通知:杨勇病危。他第一时间赶到了医院,看着医务人员抢救杨勇,情况稳住后他才返回继续工作。但不幸的是,就在他离开后的次日凌晨,杨勇病逝。

0 阅读:4

勤姐和你说

简介:娱乐最前沿,每天带来不一样的娱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