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帮刘备光复汉室为何没有成功?

樱子讲故事 2024-09-30 10:41:00

诸葛亮是当之无愧的千古奇才,他的智谋和人格魅力值得我们的子孙后代学习和尊崇。他不仅满腹经纶熟知天文地理兵法韬略,而且高风亮节公正无私,他的生平可以说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感天动地的一生。

诸葛亮为帮刘备匡扶汉室,在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出谋划策无数次,从无失利。要是说刘备在世时,有时诸葛亮提出一些利国利民的建议,刘备为了自己的私心,比如偏袒关羽张飞等事件而错过了好几次可以打败宿敌的好机会。

但是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尽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再也无人可以掣肘他,那为什么还是没有完成先帝的心愿呢?

主要是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太过于谨慎,不敢放权,比如对待魏延的问题,当时的五虎上将都已去世,连关兴张苞也已过世,曾经的大将军也只有魏延,虽然魏延有时也有些冒进,但毕竟跟着诸葛亮身经百战,对敌经验丰富,而且魏

延起初也有心为诸葛亮分担大任,他诚恳请求诸葛亮给自己施展才能的机会,然而魏延的请求并没有被诸葛亮认可。

一路走来,诸葛亮从来没有重视过魏延,本身后期诸葛亮可用的大将已经不多,魏延也已经跟了诸葛亮好多年,然而在一些重大战役中,诸葛亮完全忽略了魏延可以担当大任,帮自己分担一些关键性的对敌任务,反而有时在分配任务时孤立魏延。

致使魏延在这个集体中找不到存在感,觉得自己这个英雄无用武之地,从而失去了进取心,失去了斗志,没有贡献出一个大将军该发挥的才能。同时由于诸葛亮对魏延的轻视也让他衍生出了对诸葛亮的不满和怨恨,久而久之一腔怒气终于发酵成为反叛。

还有东吴的孙权为了稳固自己的基业也是呕心沥血,日日与大臣一起探讨国情,时时关注国事,在对敌战时帮着部下分析战情,安抚群臣,使东吴将士上下一心同仇敌忾。魏国国主在国家危难之时也御驾亲征振奋人心士气高涨。

反观蜀国刘禅,整天醉生梦死斗鸡走狗一味高乐,不要说帮着诸葛亮,反而在国家危亡之际身边宦官弄权里通外国,让诸葛亮北伐的计划数次无疾而终。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刘禅一味淫乐,朝廷里大臣没有一个敢于谏言,时间一长个个都安于现状坐享其成

不思进取,再加上宦官谄媚弄权,朝廷风气日衰。

还有朝廷诸君更威慑于诸葛亮几十年来功高盖主,对蜀国贡献巨大,国主刘禅又视诸葛亮为至尊,也不敢有人妄议。故而在诸葛亮需要帮助的时候,群臣反而由于嫉妒诸葛亮的杰出成就,又怨诸葛亮不惜国力财力人力物力连年征战,个个冷眼旁观坐山观虎斗。

朝廷官员们得过且过,贪图享乐,在朝廷里没有一个真正为国事操心的人,诸葛亮又远在西蜀,顾此失彼不能兼顾。

俗话说‘独木难支’,自从刘备去世,诸葛亮完全靠独自一人承担了国事和军中大事,安抚臣民六出祁山征兵北伐。虽然是为了完成先帝遗愿,但是后期的诸葛亮刚愎自负,不信任他人,凡事亲力亲为,在大型战役中人员调配不力,又不与部下商量仔细斟酌,致使军队造成重大失误,以致贻误战机痛失战略要地,如街亭失守。

为了完成先帝遗愿,急功近利,不惜国力财力,不顾将士劳累,不知养精蓄锐,一味疲劳征战,致可用将士越来越少。

与司马懿对战中过于自信,低估了对方的智谋和实力,从而致几次能扭转大局的关键战役痛失良机惨败,致使自己含恨而终。

如果他从一开始就重视魏延,让魏延参与重大战役的谋划和实施,让魏延有成就感,肩负重任,病逝前让魏延辅助姜维一起助他完成先帝遗愿,姜维也不至于在后面的行动中势单力孤,有魏延相助,也可能有成功的机会。

此文由樱子原创,欢迎关注!我愿与你一起分享、共同成长!

0 阅读:4

樱子讲故事

简介: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