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风云变幻的全球海洋战略格局中,各国海军力量的发展与角逐备受瞩目。美国海军,作为长期以来在海上占据主导地位的力量,其一举一动都牵系着世界的目光。近年来,美国海军雄心勃勃地推出了 “星座” 级护卫舰建造计划,本欲借此重振其海上力量,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然而现实却给这一宏伟计划泼了一盆冷水,让其陷入了重重困境。
2017 年 7 月,美国海军正式拉开了研制和建造新一代护卫舰的大幕,这一计划承载着特殊使命,旨在取代饱受诟病的 LCS 族 “濒海战斗舰”。当时,美国海军向全球招标,广纳各方设计方案,一时间,全球造船界风起云涌,美国和外国多家公司纷纷摩拳擦掌,递交了 6 个标书。美国海军明确要求,所有方案必须基于各国现有量产、列装的舰艇型号,以确保项目的可行性与高效性。
经过激烈角逐,2020 年 4 月,美国海军宣布了 FFG(X)计划的中标者 —— 意大利公司 Fincantieri Marinette Marine 美国分部。该公司提出的方案基于 FREMM 平台,并针对美国海军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优化,最终脱颖而出。公司随即获得了价值 7.95 亿美元的合同,用于继续设计和筹备舰艇建造工作。经过约一年的紧张努力,2021 年 5 月,Fincantieri 公司成功拿下建造首艘新型护卫舰的订单,该舰造价初步评估为 5.54 亿美元。按照最初规划,不久后将铺设龙骨,预计在二十年代中期便能建成服役。这艘未来的护卫舰被赋予了 “星座” 之名,以纪念美国最早的战斗舰艇之一,相应地,项目名称也从 FFG (X) 更名为 “星座” 级。美国海军当时满怀壮志,计划打造一支规模为 20 艘的 “星座” 级护卫舰舰队,期望以此重塑海上优势。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据已知消息,USS “星座” 号(FFG - 62)的组装工作早在 2022 年中期就已启动,本应顺利推进的项目却从一开始就状况百出。2024 年春季,美国专业杂志爆料,FMM 企业面临严重的高水平专业人员短缺问题,这一棘手难题直接导致建造进度大幅滞后,比原计划推迟了 2 - 3 年。尽管首艘新型护卫舰于 2024 年 4 月 12 日终于铺设龙骨,但此后的建造工作依旧举步维艰。目前,FMM 仍在艰难地组装舰艇的主要结构,并着手安装各类系统和机构。舰艇在造船台上静静伫立,然而下水时间却依旧扑朔迷离。最新报道显示,整个建造工作仅完成了 10%。按照签订合同时的最初设想,USS “星座” 号(FFG - 62)护卫舰应于 2026 年交付美国海军。但如今,种种迹象表明,如果后续不再出现影响工作进度的新问题,首艘护卫舰最早也要到 2029 年才能交付。
更为严峻的是,后续订单目前仍处于准备阶段。FMM 尚未做好铺设龙骨、开启大规模建造工作的充分准备,这极有可能与首舰建造过程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有关。美国海军和建造方或许会选择将后续建造工作推迟到更晚时间,以便在解决 USS “星座” 号(FFG - 62)的关键问题之后,再稳步推进。如此一来,无论首舰铺设龙骨的准确日期为何,所有量产的新型护卫舰要加入美国海军服役,最早也要到三十年代初。而且,考虑到所需舰艇的庞大数量以及当前可能的建造速度,整个建造计划至少要向后推迟 10 - 15 年,这无疑给美国海军的战略布局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为了实现简化流程、加速项目推进并降低造价的目标,“星座” 级护卫舰基于 FREMM 方案精心研制。在此过程中,根据美国海军的独特要求,对舰体和上层建筑的部分结构进行了改良,动力装置、武器和电子配置也焕然一新。最终诞生的 “星座” 级护卫舰呈现出传统而稳健的舰艇风貌,舰体采用传统轮廓设计,舰艏设有带舰桥的上层建筑,艉部则配备机库。舰艇总长超过 150 米,宽度约 20 米,满载排水量超过 7000 吨,展现出强大的体量感。
在动力系统方面,新型护卫舰采用了先进的主动力装置,融合了柴油发电机、电动机和燃气涡轮发动机。其中,四台 Rolls - Royce MTU 20V 4000M 53B 柴油发电机作为主要动力来源,两台高功率 INDAR 电动机负责驱动舰艇以经济速度航行,同时还配备了两台通用电子 LM2500 + G4 型燃气涡轮发动机。根据不同的航行速度需求,舰艇可灵活选择使用电动机,或者综合运用电动机与燃气涡轮的推力,这一设计使其最快速度不低于 26 节,最大续航力可达 6000 海里,自主力则取决于舰员的给养储备情况。
在作战系统方面,护卫舰配备了最新版本的 “宙斯盾” Baseline10 战斗信息管理系统,为作战指挥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持。主要搜索设备为 AN/SPY - 6 (V) 3 多功能雷达,同时还配备了火控雷达和声纳系统等,构建起全方位的探测网络。此外,该舰还装备了先进的电子对抗系统,包括电子干扰站和特殊弹药发射设备,有效提升了自身的战场生存能力。武器配置堪称强大,“星座” 级方案为舰艇配备了 32 单元的 Mk41 通用垂发装置,可灵活选用各类导弹武器,对地面、空中和水下目标发起攻击。同时,还计划在运输发射箱中安装 16 枚反舰导弹和 21 单元的 RIM - 116 防空系统。此外,还配备了一门 57 毫米 M110 舰炮和一系列各类机枪,形成了远近结合、多层次的火力体系。在航空搭载能力上,护卫舰设有大型机库,可部署 MH - 60 直升机,同时还可从舰艉的起飞场地释放各型无人机,进一步拓展了作战范围和侦察能力。
四、困境溯源FFG (X) 计划从落实的各个阶段来看,可谓困难重重,问题不断。这些问题如同沉重的枷锁,严重阻碍了项目的推进,导致其严重落后于起初的时间表,当前阶段甚至有理由对未来做出消极预测。回顾整个计划的发展历程,问题清单逐渐浮出水面。在 FFG (X) 项目研究的早期阶段,与 FMM 签订合同后,原本认为新护卫舰与现有的 FREMM 通用性将超过 80%,但由于美国海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起初的方案不得不进行大幅修改。最终,FREMM 和 “星座” 级的通用性不超过 20%,实际上,“星座” 级成为了一款全新设计的舰艇,只是部分借鉴了现有方案的成果和解决办法。这无疑使得设计和建造工作变得比几年前预期的更加复杂和昂贵。
同时,准备生产新型舰艇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复杂性,组装首舰更是面临诸多特殊困难。舰艇建造者和合作商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掌握新设计,运用新技术。去年春季有报道称,承包公司遭遇了专家不足的严峻问题,这一因素已致使计划期限推后三年,而且目前还无法确保未来形势会有所好转。组织和技术问题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工程造价飙升。如今,人们已经开始担忧,首艘 USS “星座” 号(FFG - 62)护卫舰的总体造价,若将研制费用计算在内,很可能会超过 10 亿美元。相应地,后续舰艇的建造费用也会受到影响,累加起来,必然导致整个计划总费用大幅上涨。这一系列困境意味着,未来几年美国海军不得不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降低舰艇造价,或者努力争取获得额外的经费支持。而摆脱这一窘迫局面的选择出路,可能是削减建造计划,但无论选择何种方案,都各有其弊端,这让五角大楼陷入了艰难的抉择之中。
五、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值得注意的是,FFG(X)计划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之前 LCS 项目的失败。多用途濒海战斗舰在实际使用中令人大失所望,它既没有展现出足够优异的性能,也不具备所有必需的作战能力,而且造价过于高昂。最终,美国海军不得不忍痛放弃,转而寻求新的护卫舰解决方案。然而,如今的 FFG (X)/“星座” 级计划同样遭遇了各类棘手问题,远远超出了预期的时间和经费框架。那么,这一次美国海军能否在可接受的期限和价格范围内,获得所需的理想成果呢?暂时来看,对于类似舰艇能否迅速、顺利地实现更新换代,实在令人疑虑重重。美国海军在 “星座” 级护卫舰项目上的艰难处境,不仅反映出该项目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折射出美国海军在舰艇建造领域面临的深层次挑战,如造船产业生态、技术人才储备、项目管理能力等。这一系列问题若得不到有效解决,美国海军想要重振海上雄风、实现其战略目标,恐怕只能是空中楼阁。
还没服役就落后了[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