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风水名墓之二
《慕遇城迹•文旅行》出品
作者 \ 郑望学
曾国藩豪华大墓
不久前,作者介绍了曾国藩墓(详见作者往期文章《探秘曾国藩豪华大墓:位于伏龙山风水宝地,乃“大鹏展翅”之龙脉》),受到了广泛关注。提到曾国藩,不得不说起他的亲兄弟曾国荃,他们同为湘军领袖,平定太平天国,居功至伟,都官至两江总督,位极人臣,堪称传奇人物。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兄弟俩死后都葬在风水宝地,曾国藩葬在长沙伏龙山,曾国荃葬衡阳虎形山,兄弟俩墓葬相向而望,兄朝东南,北朝西北,一龙一虎,龙盘虎卧,有何玄机?
曾国荃像
曾国荃(1824-1890),字沅甫,号叔纯。生于湖南湘乡白杨坪,今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乃湘军主要首领、晚清中兴八大名臣之一。他是曾国藩的四弟,因在家族中排行第九,故人称“曾九”或“九帅”;另因善于挖壕围城,肆意杀降屠城,绰号“曾铁桶”“曾剃头”。光绪十六年(1890年)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享年67岁。死后入祀昭忠祠、贤良祠,追赠太傅,谥号“忠襄”,归葬衡阳虎形山。
衡阳虎形山风水宝地
曾国荃墓葬风水之谜曾国荃的墓葬哪里?据曾国藩孙女曾广珊(台湾当局“国防部”部长俞大维的母亲)所作的《谒叔祖忠襄公之墓》一诗中,有写到忠襄公葬于留笔塘畔之虎形山上。诗云:
曾国藩孙女曾广珊
留笔塘边暮色浮,松楸展拜使人愁;
身经百战刀瘢满,手缚降王壮志酬。
麟阁音容劳想象,石城功业咽江流;
回看三十登坛日,弓剑长埋土一邱。
据作者查证,曾国荃墓秘葬于今衡阳市衡山县白果镇五一村留笔塘畔之虎形山上。众所周知,曾国荃老家在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为什么死后归葬衡阳虎形山?
衡山白果五一村留笔塘虎形山
曾国荃墓地虎形山地势图
作者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这里是曾家的祖居地。原来曾国藩、曾国荃祖父曾玉屏就居在白果镇赵家湾,曾国荃墓距祖宅有四里多路,距曾国荃故居双峰县荷叶塘有15公里以上。
据了解,曾氏祖上原居于衡阳县长安乡庙山,清初迁至湘乡,约在乾隆晚期迁至南岳后山白果镇的赵家湾,在赵家湾只住几十年,约在嘉庆十三年(1808年),曾国藩爷爷与父亲又迁去湘乡。
图中密林即是虎形山“虎头”位置
2018年重修后的曾国荃墓
二是这里乃衡山风水宝地之虎形山。虎形山需要有肉形的案山才能结穴。所谓“肉案”就是比较宽阔的丰腴土地,有荷塘、稻田。而曾国荃墓巽山乾向,巽已水来,艮水去,案山丰美。
如此伏虎形地,相比于龙穴,虎穴多大作,或大贵,或大富,或丁大旺(曾国荃玄孙辈曾宪植是叶帅前妻,曾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其子为“独臂将军”叶选宁)。
年轻时的曾宪植
曾宪植(前排左二)与丈夫叶剑英(正中间
此地虎的屁股翘起,虎头低伏,双爪前趴,则是卧虎之形。伏虎形地的穴位在虎的眼睛或鼻子上。做坟时,切忌大修大造铺张豪华,这样会挖伤“虎头”,引动虎的凶性而伤人。
所以曾国荃墓葬非常简朴且隐蔽,正在虎形山头部。按照《清通礼》中对一品官员墓葬的规定,墓地九十步,坟高一丈八尺,围墙周围三十五步,配置有墓庐、神道碑、华表等。
虎形山前的“肉案”
虎形山卧虎藏龙之地
探访曾国荃虎形山墓据守墓人后代曾汉江、曾炎昭介绍,原墓位于虎形山“虎头”上,墓脚呈八字敞开。但“文革”(约1970年左右)时被毁,当年规模宏大的墓园已不复存在,墓石用来修建水库,只残留部分墓园建筑构件;而尸骨被丢弃于虎形山的一块凹地中,令人扼腕!
“文革”时被毁的曾国荃墓,仅剩土坑
曾国荃墓前的华表,现被用作架桥
曾国荃墓前的石笔,现被用作架桥
直到2018年,他的第五代孙来查看墓地,收殓忠襄公尸骸重新归葬原墓。然而,几十年沧海桑田,原墓地周围已被新葬死者的水泥墓侵占,只得在原墓位置简单地建了一座不足五平方的墓冢,并重新立碑,上书:“先祖曾忠襄公之墓”。
曾国荃墓周围已遍布他人墓葬
曾氏后人在曾国荃墓前祭拜
墓碑后刻有《重立曾忠襄公墓碑记》,由曾国荃后裔、曾国藩文化研究会会长刘安定撰写,全文如下:
公讳国荃,字沅浦,清道光四年(1824年)八月二十日诞于湘乡荷叶白玉堂(今属双峰)。幼承庭训,举优贡。太平军兴,从戎,随兄文正恢宏湘军,以功封一等威毅伯。后累官陕、晋巡抚,署两广总督、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加太子太保衔。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月初二日,薨于位。追赠太傅,谥忠襄,建专祠。有《曾忠襄公全集》行世。公逝后,归葬南岳衡山白果留笔塘畔之虎形山上,巽山乾向。讵料六十馀年后“文革”中,公之寝穴横遭掘曝,骸抛荒野。幸有守墓者后人就地瘗之。忽又五十余载,丁酉(2017年)大夫第庆字辈子孙,寻回遗骸,归葬原穴。今整修墓地,重立墓碑,以慰英魂。
戊戌秋日大界曾氏大夫第后裔敬立
重立曾忠襄公墓碑记
墓庐在虎形山正前方隔垅的山上,如今墓庐所在地已改建成民房,仅存一间屋子,里面保留有一块汉白玉石碑,长约1.2米,宽约0.7米,上刻“曾忠襄公墓庐”六个大字,十分清晰。
另外,在虎形山对面一村民家中还发现一块暗红色石碑,石碑上隐约可见“焰珠塘左侧”“曾公国荃大人”“光绪二十六年”等文字。由此断定这块石碑应是修建忠襄公墓时购买山地的“契约立石”。
曾忠襄公墓庐屋遗址
曾忠襄公墓庐所在地,现已改建成民房
曾忠襄公墓庐石碑
墓地买山“契约”刻石,“曾公国荃大人”字样清晰可见
后世评曾国荃功与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曾国藩和曾国荃两兄弟,在为清廷平定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嗜杀成性、侵吞财宝的行为,招致后世的猛烈抨击。不过,如今斯人已逝,功过是非曲直,历史自有公论。
曾国荃墓重修落成座谈会
后人祭拜曾国荃
令人肃然起敬的是,在他任山西巡抚期间,正逢晋地发生罕见灾荒,受灾民众“人吃人”。曾国荃多方措款筹粮,竭尽全力赈灾,据说救活了600多万人。为此,山西百姓修建生祠以纪念他,后人亦作诗缅怀他。作者谨摘三首如下:
诗一
十年战胜静烟尘,乱世功名本不仁;
枉有奇才能灭敌,顾无长策好谋身。
将军解甲生千偈,巡抚纾灾活万民;
未必求田浑鄙事,一堂犹在励乡邻。
曾国荃手迹
诗二
力效三朝,威镇两江,业绩功勋青史记;
身经百战,名扬四海,是非毁誉后人评。
诗三
乃一介书生,拜两江总督,万里河山凭涤荡;
有雷霆手段,具菩萨心肠,千秋人物赞忠襄。
曾国荃遗照
作者简介:郑望学,笔名慕遇城迹,号清风居士,湖北汉川人,新锐文旅作家,资深策划人,高级文案师,从事文物古迹发掘多年,地理堪舆之道略知其二
消灭邪猴,救国救民的英雄[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