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王朝有两道防火墙。
一是北长城。
二是长江。
北长城是日常防御的。
长江是紧急避险的。
南北朝与南北宋怎么来的?
就是中原王朝被赶到了长江以南……
最终,又都是北方政权完成了统一。
然后,又引发了新的争论,谁是中华民族的正统?
这取决于,谁来修史。
例如南北朝。从贵族血脉的角度说,西晋灭亡后,达官贵人跑到南京另起炉灶,建立东晋,整个南朝基本就是东晋的延续,那么可以把南朝理解为正统。《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肯定倾向于东晋,再怎么说,整个晋朝也是司马家族的高光时刻,所以,司马光认为南朝是正统。但是历史又以结果论英雄,最终是北朝灭了南朝,隋唐又是北朝的延续,所以李唐宗室修《晋书》时奉北朝为正统。
为什么单提贵族血脉?因为,古代尤其是兵荒马乱的年代,穷人很难延续血脉。今天的你我,祖先一定阔过,或许就是王侯将相之后,有能力繁衍足够多的后代,否则很容易被历史刷掉。一个冷知识,今天的刘姓多为刘邦之后,皇族血统。
南宋与金朝呢?
基本复刻了南北朝。
我们为什么把岳飞当民族英雄?
因为,今天我们默认南宋是正统。
大家以为岳飞是在蒙古边界抗的金,其实,岳飞的主战场是江苏、山东一带。
当时,整个北方都掌握在金朝手里。
有个很有趣很魔幻的数据,电影《满江红》在北方的上座率远高于南方。可能是北方人更喜欢类似的爱国题材,至于当年咱所处的位置是不是金朝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明朝、民国都默认南宋为正统,这个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都是汉人王朝。那满人就是曾经的金人,清朝为什么也认南宋为正统呢?
满人在入关前,是尊金朝为正统的,创的国号就叫后金。
入关后,汉人智囊团给提议,说汉人非常在意正统论,要想在整个疆域获得认同,不能再敬辽、金、元了,咱要续上中原大地的弦……
于是,顺治带着王公大臣对着孔子雕像咣当咣当磕头。到了康熙时代,觉得光给孔子磕头还不行,又跑到南京咣当咣当给朱元璋磕头。中原老百姓一看,哇,原来是自己人。
在南宋与金朝并立时,谁占主导?
从实力而言,肯定是金朝。
掌握着中原大地。
甚至整个山东都属于金朝。
当时,不仅南宋与金在争正统,西夏也在争,三国政权的御用学者都在力主本国政权是正统,正统就代表着合法性和合理性,能赢得民心。
不过当时的中立学者普遍把金朝作为唯一正宗王朝,因为其拥有黄河流域,又占据泰山。黄河+泰山就是中华民族正统性的玉玺,谁拿着,谁就是正统。
其实在岳飞时代,山东是主战场之一。
金朝时期的山东人,与北宋时期的山东人,生活上有什么区别?
没什么区别。
依然学中文,参加科举考试。
中华民族太有厚度,从而少数民族想统治中原大地一定会主动汉化自己,老百姓你别动,该怎么生活怎么生活,我们统治者来改变……
这段历史里,我觉得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辛弃疾。
他是山东人。
参加公务员考试,落榜了。
觉得没前途了,不如去南宋投诚吧。
若是当年考上了呢?
肯定留在大山东了。
辛弃疾有个同门师兄叫党怀英。
党怀英考上了,成为金朝国家级文学大师,差不多相当于莫言+范曾,官运亨通并善终,算是很完美的人生。
若看当时,党怀英比辛弃疾强,辛弃疾一生太苦了。
若看现在,辛弃疾比党怀英强,词传千古,美名与之俱扬。党怀英也写过不少东西,才华也不输辛弃疾,但是其身份不行,自然作品无法入选课本,就不会流传。党怀英还是当时的御用书法家。金朝发行过一枚钱币叫泰和重宝,这4个字就是党怀英所写。
少数民族只要掌握了中原大地,必须快速翻历史,学前辈。
学北魏。
北魏怎么快速坐稳的?
迁都洛阳、汉化、通婚、重用汉臣。
金朝直接抄作业。当时北魏兴佛是因为汉族老百姓信佛,而金朝时期,中原大地信起了东岳大帝。
那金朝皇帝们急忙瞄准了东岳大帝。
每年派使臣来泰山祀东岳大帝,祈雨、祈雪,祈求消除旱灾。
到金朝时,宋真宗修的岱庙,经历了朝代更迭,疏于管理,有人为损坏,又遭遇了火灾,满目疮痍。金世宗觉得,应该给东岳大帝好好修修庙,以取悦于民。大定十九年,金世宗即敕令重修岱庙,历时三年,终在二十二年完工,并立碑以示纪念!
东岳大帝还了一个礼,帮他创造了“大定之治”的繁荣盛世。
大金重修东岳庙之碑,又被称为“三美碑”。
哪三美?
其文辞华丽典雅,其书法展拓潇洒,其笔格秀整苍劲。
谁写的?
礼部侍郎杨伯仁撰文,礼部员外郎黄久约书,大学士党怀英篆额。
篆额是啥意思?
因碑额上所题字多用篆书,遂称“篆额”。
这块碑,被后人评为金元金石之冠。
这个碑在岱庙还是很显眼的,就在天贶殿的东南侧,一个乌龟驮着。不过,没啥人看,大部分人连“金朝”都没听说过。
泰山周围有不少党怀英的书法作品,只是很少宣传,盖因其效力于金朝。泰山后面的玉泉寺,“玉泉” 二字就是党怀英所书。书法界研究最多的是《重修天封寺记碑》,撰文、书丹、篆额都是党怀英一个人干的碑文详细记载了天封寺的兴废沿革,并言及泰安城的历史变迁。这块碑原在泰安城东南旧县村天封寺,1978年移置泰山岱庙。
党怀英似乎一直活动在泰安周围。
老家泰安的?
不是。
陕西人,他爹当泰安军录事参军,全家搬到了泰安城(当时叫奉符南城)。
那,泰安这个名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叫的?
就是从金朝。
当时有个说法,泰山安则天下安!
所以,驻军命名泰安军,后来叫习惯了,地名也改为泰安州。
宋真宗以后,虽然皇帝们不来泰山封禅了,但是依然把拜东岳大帝当国家大事来对待,因为东岳大帝民间信仰基础太好。
哪怕到了明清时期,在民间,泰山奶奶信仰的风头已经盖过了东岳大帝,帝王们依然主拜东岳大帝。例如北京东岳庙,始建于元朝,一直都是明清两代举行国家祀典的场所。
最初,是统治者信什么,老百姓跟着信什么。
后来,是老百姓信什么,统治者跟着信什么。
岱庙,包括泰山顶上的那些庙宇,其命运高度捆绑于朝代。朝代兴盛,这些庙宇就坚固有加,朝代更迭,则历经劫火,百无一存。
北宋更迭到金朝,是一劫。
金朝再更迭到元朝,又是一劫。
历史进入元朝时,泰山上的庙宇,倒的倒,塌的塌。
巧的是,丘处机来到了山东,以烟台为锚点,四处布道,山东各个名山之上,都驻扎上了全真教道士。泰山上最有名的是张志纯,他在泰山上修行30余年,最大的贡献就是主持复建道教庙宇,重修了玉女祠(今碧霞祠)、会真宫、玉帝殿、圣祖殿、岱岳观。
中学语文里经常出现的一道题“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是哪里的楹联?
答案是泰山南天门。
泰山上面是个大平面,可以理解为一个MINI乡镇。作家们常写的天上的街市,一语双关,有虚有实。
按道教的说法,天庭的大门就叫南天门。
外面是人间,里面是天庭。
泰山十八盘的终点,就是南天门,很应景。
南天门就是道士张志纯主持修建的。这个大门看着不起眼,还是个二层阁楼建筑,但想想它修建的位置,和对应的涵义,就能理解为什么如此有名。泰山相比其它四岳为什么体感更难爬,就是因为只有一条十八盘,而且几乎是直线攀登,除了台阶还是台阶,中间也没有停歇的平台,只能一鼓作气,攀爬上来非常艰难。试想一下,当年这些道士们从山下往上运建材有多难?
最近几年,泰山一直在宣传挑山工,里面有这么一句话,整个泰山就是挑出来的。
很形象。
但是,今天的挑山工跟过去的不同。
过去的是从山下直直地挑到山上。
现在,难度小多了,要么从中天门往上挑,要么从南天门往下挑。因为南天门有缆车。
道教是讲三界的,修建南天门是区分了人间与天庭,那人间与地狱用什么区分呢?
张志纯又带人去重修蒿里山神祠。蒿里山是阴山,地狱所在地。
也有碑,重修东岳蒿里山神祠记。
碑文主要阐述了泰山主生死的神威及东岳蒿里山神祠的兴废。碑原立在蒿里山森罗殿后,1972年移置泰山岱庙。
元朝道士,真执着,真虔诚,真吃苦……
联想起十几年前,泰山上各道观坑蒙拐骗的道士,不由的产生了疑问。
他们是信的同一个教吗?!
足球迷点进来了
泰山战斗!原来我是来打酱油的!
按照岳飞传里的地名,当时的山东应该是宋朝的,
好文
宋金拉锯战,金统治期间山东也有起义或者汉族人占山为王的情况,所以也别论什么正统,现在都是中华民族的人和地
以为是足球相关的,进来看看还不错,挺好的文章[点赞]
我以为是说的十年前的中超